遼寧盤錦拓展“無廢”路

辽宁 83℃ 0
摘要:遼寧盤錦地處遼河三角洲,這裡的遼河濕地孕育了遠近聞名的紅海灘。盤錦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遼寧盤錦地處遼河三角洲,這裡的遼河濕地孕育了遠近聞名的紅海灘。

近些年,遼河油田通過“無廢油田”“無廢礦山”建設,將廢棄礦山變為“綠水青山”;“稻蟹豆共生”生態模式普遍應用,畜禽糞污就地就近綜合利用逐步實現,構建起農業生態迴圈發展模式;市民成為“無廢都市”的參與者,“互聯網+”助力生活垃圾分類……盤錦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全力打造“無廢油田”

3月初,在中國石油遼河油田金海採油廠窪一聯合站會議室內,幾條金色小魚在魚缸中歡快暢遊,而養魚用的水則采自站內污水生化處理的最後一道關口。

作為遼河油田重點工程,窪一聯合站污水生化處理工程建設歷經26個月,2021年底主體工程建設完畢並投產,成為小窪油田首個採取厭氧生化、好氧生化、活性炭吸附三級處理工藝的汙水處理系統,擴建後每天可處理8000噸污水,有效緩解了小窪油田的汙水處理壓力,對油田開發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你看,這杯水是污水在系統中經過10道工序後得到的。處理過的污水與礦泉水放在一起對比,用肉眼很難分辨出區別。”遼河油田金海採油廠集輸大隊副大隊長武斌安指著兩瓶水說,該工程試運行3個月以來,各段水質化驗參數正常,生產運行安全平穩。

遼河油田窪一聯合站的“生態魚缸”成為金海採油廠綠色生態工程的一張名片,而“無廢油田”建設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遼河油田正全面推行鑽井環節“泥漿不落地”工藝。一方面,全力抓好源頭控制,减少含油污泥產生量;另一方面,做好含油污泥分類處理,實現達標處置。這具體又是如何做到的?

遼河油田鑽采工程技術部相關負責人解釋說,一是加强落地油污泥分類收集、存儲及轉移,避免與垃圾混堆處理,减少油污泥總量,降低處理難度;二是按照構建以“井筒控制類科技”為主,“地面控制類科技”為輔的井下作業清潔工作科技體系,基本實現出井油水不落地;三是持續加大汙水處理系統升級研究,針對性推廣“不加藥汙水處理科技”,减少浮渣和清罐油污泥產量;四是新增密閉清洗,减少落地油污泥產生量。

“此外,還要加快推進含油污泥低成本處理技術應用,基本實現落地油污泥採油廠就地减量處理、浮渣與清罐油污泥分區域集中處理,實現油類物質有效回收與剩餘固相規範處置。”上述負責人表示。

 構建農業生態迴圈

3月1日,盤錦市盤山縣太平街道張家村黨支部書記郭凱正帶領村民備戰春耕。

盤錦在“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雙收”的“稻蟹共生”模式基礎上,實現了“田中種稻、水中養蟹、墊埂種豆”的立體生態種植養殖。“‘稻蟹豆共生’模式下,水稻不減產,河蟹規格高,埂邊的豆子也香。我們老百姓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郭凱說。

不只有“稻蟹豆共生”生態模式,盤錦正實現畜禽糞污就地就近綜合利用,構建縣(區)域“水稻種植―畜禽養殖―有機肥生產”的種養結合型生態農業迴圈發展模式。

在位於盤錦市盤山縣沙嶺鎮段家村的盤錦鶴源養殖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經理於鳳玲正和科技人員探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科技工藝。

“收集畜禽糞便及秸稈按一定比例摻混加發酵菌種,調整水分傳堆發酵,經過三次至四次翻倒發酵,檢驗加所需原料及功能菌,經過四個月的碳化篩分、攪拌等包裝入庫。”於鳳玲說,利用畜禽糞便加入秸稈發酵後的有機肥在中草藥種植上得到用戶的好評,使用量年年遞增,在棚菜及經濟作物大田的應用上取得了增產增收的效果。

“這有較好的經濟效應。”於鳳玲舉例說,1噸有機肥可消耗4立方米畜禽糞便,减少畜禽糞便給人們及環境帶來的污染,把有機肥用在土地上也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1噸雞鴨糞便相當於硫酸銨55千克至82千克,有機質25千克至28千克。

盤錦金昌畜牧有限公司飼養奶牛所產生的約2萬噸糞便,為盤錦金昌畜牧有限公司生物有機肥分公司提供了優質原材料。

盤錦金昌畜牧有限公司廠長王永寶說,糞污資源化利用科技工藝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在提高農產品安全方面,可以促進區域內種植基地有機肥替代化肥,在保證農產品增產的同時,也能保證農產品安全。通過畜禽飼養戶專項治理項目的實施,對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可達到减少農藥、化肥使用量的效果,改變了長期以來過量使用化肥導致農產品品質低的狀況。

“在生態效益方面,可提升耕地地力。”王永寶說,畜禽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微量元素及氮、磷、鉀,囙此畜禽糞便是製造肥料的有效原料。將畜禽糞便製造成有機肥,施於農田後有助於改良土壤結構、提高有機質含量,確保農作物穩產高產。

 全民參與環境治理

建設綠色盤錦,行動起來的不只有企業,還有市民。

93.78%!這是盤錦市大窪區天格社區F區居民參加垃圾分類的“使用率”。許多居民通過參與垃圾分類獲得不少積分,並得到了家庭日常所需的米、調料、日化等用品。這些積分居民通過APP、微信埠等互聯網管道便可獲得。

盤錦京環公司資源綜合利用中心副主任趙蓉介紹,該中心在盤錦四個區域內開展垃圾分類,並在四個區域分別設立示範社區,通過工作人員的文宣與指導,盤錦市參加垃圾分類的使用率為83.38%。居民通過將可回收垃圾以及易腐垃圾進行分類,可獲得積分並可兌換成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居民的積分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趙蓉說,採取“智慧硬體―居民帳戶―互聯網平臺”模式,在都市各社區佈設可採集數據的智慧易腐垃圾櫃和廢舊物資投遞回收櫃,建立垃圾智慧分類的綜合服務平臺,同步實現“上門回收、積分獎勵、商品兌換”等多種功能,實現居民投遞行為的實时獎勵迴響、垃圾分類數據的實时査詢。垃圾智慧分類體系信息化系統,其中包含管理系統、微信埠及回收員APP等,並通過二維碼和生態卡為居民建立生態帳戶,實現為居民提供用戶査詢、積分兌換、大件預約等功能。

值得關注的是,與全國其他“無廢都市”相比,盤錦仍存在部分瓶頸和不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盤錦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尹韜坦言,盤錦“無廢都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綠色發展的結合還不够緊密。“無廢都市”建設助推綠色發展的效果還不顯著,工業固廢產生量大的問題依然沒有解决,在提高綜合利用率上還需再下功夫。此外,農業廢棄物利用也存在市場化運作水准低等瓶頸。

面對瓶頸和不足,盤錦沒有按下“暫停鍵”,而是開啟了“加速”模式。

“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制度體系、科技體系和市場體系建設。另一方面,抓項目支撐,實現工業固體廢物减量化、高值化處理,有序發展迴圈經濟。”尹韜說,盤錦將探索“無廢都市”建設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機結合,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拓展“無廢都市”建設的深度和廣度。

标签: 盤錦 農業 三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