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深耕謀發展賡續前行譜新篇——《2021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解讀

重庆 53℃ 0
摘要: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重慶發展行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全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訓示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市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經濟發展保持良好態勢,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如期發佈的《2021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面展現了過去一年重慶市在疫情防控中,推動高品質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力上取得的新成果,筆筆數據、張張圖表翔實生動地記錄了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績。

一、經濟總量持續攀升,綜合實力日益提升

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全市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因時因勢調度經濟運行,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全市經濟穩步增長、產業鏈逐步恢復,區域影響力不斷提升。

經濟總量不斷躍升。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7894.02億元,比上年增長8.3%,高於全國0.2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7.8%、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7.3%、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0%。非農產業占比為93.1%,高於全國0.4個百分點。全市人均GDP達到86879元,比上年增長7.8%,較全國高5903元。

產業發展韌性增强。農業生產穩中有進,全年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長0.5%,糧食總產量增長1.1%。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7%,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汽車產業和電子產業分別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和2.8個百分點。服務業穩步復蘇,規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5.4%。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激發,全年新增市場主體57.88萬戶,年末市場主體總數320.37萬戶。產能利用率處於較高水準,全市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達77.6%,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活力持續提升,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9.4%,比上年提高5.6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獲批啟動實施,成渝中線、鄭萬高鐵重慶段、渝西高鐵、涪江雙江航電樞紐、川渝電網一體化等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全年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3839公里。公路路網密度223公里/百平方公里。鐵路營業里程2394公里。軌道交通營運里程370公里,日均客運量300.6萬人次。資訊網路不斷增強。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4412.36億元,增長38.3%。互聯網用戶4824.73萬戶,手機上網用戶3284.45萬戶,增長5.6%。

保糧食能源安全力度加强。全市糧食生產穩定,全年糧食產量創近13年新高。糧食綜合單產361.89公斤/畝,增長0.5%,單產創歷史新高。特經作物較快發展,油菜籽實現連續十五年增產,產量達52.4萬噸。活豬生產逐步恢復,2021年活豬出欄1806.86萬頭,比上年增長26.0%,達到2016年以來最高水准。能源供給保持穩定,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瓦斯產量比上年增長9.1%,發電量增長18.4%。

人口集聚力有所提升。2021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212.43萬人,比上年新增3.5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0.32%,比上年提高0.86個百分點。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12.56萬人,比上年下降1.2%;市外外來人口222.77萬人,比上年增長1.6%。農民工返鄉創業效果凸顯,全市農民工總量756.3萬人,比上年增長2.7%。其中,外出農民工513.6萬人,下降1.7%;本地農民工242.7萬人,增長13.4%。

二、科技創新有效推進,新興動能加速集聚

全市落實科技自立自强要求,貫徹市委五届十次全會部署,深入推動科技創新,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强。

創新引領實力增强。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高端新型研發機構77個,國家質檢中心19個。全年發明專利授權0.94萬件。共有有效注冊商標71.99萬件,比上年增長19.2%。修訂、製定地方標準(不含工程建設、食品安全)115項。

新興製造業快速發展。2021年,全市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1%和18.2%,分別高於規上工業增加值7.4和7.5個百分點,有力推動工業經濟結構轉型陞級。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6%、11.9%、19.6%和13.2%。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8.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8.5%。

新消費模式持續快增。線上消費需求不斷釋放,2021年,全市限額以上組織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7.3%,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8.8個百分點。限額以上餐飲業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餐費收入增長39.7%。

現代物流提質增效。全市規模以上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實現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35.5%。2021年中歐班列(成渝)共計開行超4800列,開行量占全國比例超過30%,運輸超40萬標箱,回程班列占比超50%,開行線路已可通達歐洲超百個都市。

三、區域發展優勢互補,城鄉統籌走深走實

全市主動服務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畧,聚焦“兩中心兩地”戰畧定位,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都市提升,堅持從全域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域,區域城鄉協同發展步伐加快。

在長江經濟帶支撐作用不斷提升。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兩年平均增速6.1%,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中居第3比特;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速居第2比特;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年平均增速均居第1比特。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全面落實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召開兩次川渝黨政聯席會議,設立300億元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共同實施85項年度重點任務,推進67個重大合作項目,打造10個區域合作平臺。著力提升雙城發展能級,動力源特徵初步顯現;大力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經濟結構總體向好;全力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工業發展質效雙升;努力營造高品質消費空間,新興消費活力凸顯。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919.21億元,比上年增長8.5%。

“一區兩群”發展協同共進。建立健全“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工作調度機制和區縣對口協同發展機制,促進各片區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全年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分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455.64億元、4895.15億元和1543.1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0%、9.1%和7.6%。

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全市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40:1,較上年縮小0.05。其中,城鄉人均薪水性收入比縮小0.09,人均財產淨收入比縮小0.08,人均轉移淨收入比縮小0.04。城鄉人均消費支出比為1.85:1,比上年縮小0.02。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比為14.2%,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四、內外需求同步提升,開放步伐從容堅定

全市立足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節點,抓好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內外需求同步提升。

消費市場持續復蘇。2021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6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8.5%,高於2019年水准0.9個百分點。限額以上組織16個大類商品中62.5%的商品兩年平均增速高於2019年水准。“雙碳”背景下,居民綠色、智慧消費需求不斷釋放。可穿戴智慧設備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6.9%,能效等級為1級和2級的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增長27.2%,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1.2倍。

投資結構穩步向好。2021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6.1%。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在“兩新一重”項目建設推動下比上年增長7.4%,製造業投資增長10.6%,高於整體投資4.5個百分點,領漲三大板塊。重大專案支撐有力,全市計畫總投資10億元以上建設項目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25.0%,高出全部投資18.9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6.2%,高於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7.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9.3%,高於整體投資3.2個百分點。

開放通道不斷拓展。全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運輸11.24萬箱,比上年增長54.2%;總運輸貨值187.16億元,增長40.1%。物流網絡輻射107個國家和地區315個港口。外貿貨物輸送量578萬噸,增長9.4%。新開國際航線5條,國際航空貨郵輸送量達到22.14萬噸,同比增長46.8%。

對外開放再上臺階。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8000.59億元,比上年增長22.8%。其中,出口增長23.4%,進口增長21.7%。貿易順差由上年1861.60億元提高到2336.07億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比上年增長26.0%。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長3.8%。其中,外商直接投資增長6.4%。截至年底,累計有312家世界500强企業落戶重慶。

自貿區建設成效明顯。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新增注册企業(含分支機搆)14246戶,註冊資本總額1147.04億元。其中,新增注册外資企業(含分支機搆)99戶,註冊資本4.17億美元。引進項目479個,簽訂合同(協定)總額1649.37億元。

五、資源環境合理優化,綠色發展魅力彰顯

全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面落實長江保護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强化節能降碳,强化生態保護修復,“山水之城·美麗之地”魅力進一步彰顯。

節能減排穩步推進。全市節能降耗减排成效持續顯現,全年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組織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7%。

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全市環境空氣品質滿足優良天數326天。環境空氣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地表水總體水質為優,Ⅰ~Ⅲ類水質的斷面比例為95.9%,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全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晝間達標率為98.9%。

生態屏障逐步加固。全市自然保護區5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完成營造林面積34.9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54.5%。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13.15平方公里。

六、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社會事業繁榮發展

全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千方百計新增居民收入,全面加强社會建設,完善社會保障網,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居民生活、社會保障、社會事業同步提升。

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3元,比上年增長9.7%,快於人均GDP增速。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6%。重慶14個脫貧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000元,比上年增長11.0%,高於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4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日趨健全。居民就業穩步推進,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75.08萬人,比上年增長14.5%。全年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增長12.5%、3.8%、5.4%、6.1%和9.1%。兜底性政策持續推進,年末共有23.93萬人享受都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8.57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年全市棚戶區改造1.5萬戶。

社會事業穩步發展。教育事業穩固推進,全市在園幼兒普惠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較上年提高4.85、0.17、0.13和4.73個百分點。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市共有博物館111個,國家級綜合檔案館40個,國家5A級景區10個。醫療衛生事業平穩有序,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构21358個,醫療衛生機构實有床位數24.07萬張,衛生科技人員24.41萬人。健身條件持續改善,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地13.66萬個,較上年新增1.04萬個。

2021年,全市在應對挑戰中主動作為,在爬坡上坎中砥礪攻堅,經濟實力、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實力穩步提高,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取得新成效。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和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頑強拼搏的結果,懷珠踽行、雖艱自熠。

2022年是“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們要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届歷次全會精神,扎實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向縱深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