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届五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舉行,8比特全國政協委員就社會熱點話題進行回應。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回憶了一段與天津的情緣;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孫德宏在隨後的採訪中,講述了來到天津的初衷和未來的想法。
推動交流合作是推廣愛國教育的好辦法
“今年兩會是第十三届全國政協最後一年,不知不覺已在這個崗位上服務了5年。還記得我2018年第一次踏足人民大會堂時的心情,記憶猶新。”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霍啟剛就通過微博表達了對盛會充滿期待。這次在“委員通道”上,霍啟剛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講述了香港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故事。
早在2008年就成為天津市政協委員的霍啟剛,一直致力於青少年交流工作。在“委員通道”上,他講述了幾年前帶領50名香港青少年到天津開展足球交流的故事。“有一名年輕人對我說‘我看到真草的球場、聞到青草的香味特別高興,我希望以後成為一個足球運動員,來天津踢球。’”霍啟剛坦言,當時聽後特別高興,覺得帶這個團沒有白費,讓孩子了解了祖國內地。
霍啟剛提到的這次活動,是2019年7月香港青少年足球交流團的天津之旅。“相信這四天,會在他們心裡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以體育為契機,更多地瞭解天津、瞭解國家。”這是霍啟剛在當時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的心中願景。
“我們要問問孩子們,參加了交流團以後,有沒有新增他們對國家的認識,有沒有培養自己在某方面的興趣?我們更要問問自己,有沒有幫他們解决面前的困難,幫助他們追夢?簡單來說,就是要提升孩子們的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霍啟剛表示,推動交流合作是推廣愛國教育的好辦法,囙此更要重視交流的質量和效益。
近年來,天津與香港、澳門開展了多層次、多維度、多領域的津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動。建立津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創新“3+3”姊妹學校結對模式、開展“感知天津”活動、舉辦澳門大學生來津學習交流……一個個涵蓋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體育等領域的交流交往,進一步加深了港澳青少年對國家全面深入瞭解,激發了港澳青少年對祖國發展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從新聞一線到新聞教育,點亮“新聞夢”
從資深新聞人到新聞學術領域的教授,孫德宏完成身份轉換,“就在10多天前,我是被南開大學的學術氛圍所吸引,這裡是育人的沃土。”當接到加入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邀請後,孫德宏要把多年的新聞從業之道傳授給學生們。正如他在“委員通道”上,向大家分享“新聞人如何踐行職責與擔當”一樣。
“新聞人要更多關注、報導普通勞動者,因為他們本身就可以成為新聞熱點,他們的勞動和創造都閃爍著生命的光芒。”六獲中國新聞獎的孫德宏出名,是因為那篇被選進中學語文課本的新聞通訊《尋找時傳祥》,那是1995年,他33歲。《尋找時傳祥》之所以被關注,源自作品弘揚了一個偉大時代的人們都應該堅持的一個做人原則,做一個像時傳祥那樣誠實敬業的人。
走下“委員通道”,記者連線孫德宏,他說:“當年,我和同事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新聞應該關注人,不僅是關注人的生活狀態,還有人的精神狀態。”如今,孫德宏更願意把這種想法用一個學術詞語來概括,那就是新聞的審美傳播。全國兩會結束後,南開大學校園裏,他的學生將從新聞實務與新聞美學課程中,感受新聞前輩對新聞理想的堅守和追求。
曾經採訪過無數的人,如今成為被採訪對象,孫德宏說:“能走上‘委員通道’,心情很激動,是一種光榮,也是一種責任,必須講好新聞人的故事,用新聞人的故事傳遞中國正能量。”
新起點、新作為。從2005年擔任《工人日報》總編輯,2009年擔任社長兼總編輯,到如今花甲之年走上高校教學崗位,孫德宏說,新聞人有責任去謳歌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和偉大的人民,從而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和實現人民幸福生活作出新聞人的貢獻,“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那些追逐新聞夢的年輕人播撒下信念的種子,讓夢想的遠方開出絢爛的花朵。”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