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聚焦湖南“十村十年十變”

湖南 71℃ 0
摘要:3月3日的《新華每日電訊》以2個整版的規格,濃墨重彩報導我省沙洲村、十八洞村等10個村莊的“十年之變”,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希望的田野上,人們正奔向春天。3月3日的《新華每日電訊》以2個整版的規格,濃墨重彩報導我省沙洲村、十八洞村等10個村莊的“十年之變”,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這10個村莊分別是郴州市汝城縣沙洲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懷化市辰溪縣漁業村、岳陽市平江縣洪家塅安居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施後誕生的“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梳子山村、長沙市寧鄉市陳家橋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五果溜村、郴州市安仁縣源田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撈車村、岳陽市汨羅市了家山社區。

據瞭解,新華社湖南分社一年前派出3支融媒體報導團隊,分赴10個曾經的貧困村,蹲點記錄脫貧攻堅戰的動人故事,名為“十村記”。今年初,新華社湖南分社再次派出融媒體報導團隊,深入武陵山區、羅霄山脈、洞庭湖區,走進田間地頭、村戶農家,以新聞人的視角和筆觸,感受“十村十年十變”。

10篇蹲點手記,就是十幅真實動圖,拼出徐徐鋪展的鄉村振興畫卷。“精准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裡,有著誓當鄉村振興“模範生”的底氣與志向;“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沙洲村裡,綻放著回鄉創業年輕人的芳華與理想;轉身上岸的漁業村裏,是守護長江作出的抉擇與擔當;洪家塅安居社區,展現了搬出深山的7700餘名羣衆的“居”之變;梳子山村的交通梗塞獲得打通,產業發展銜接上鄉村振興之“路”;陳家橋村抓黨建引領和羣衆工作,讓美麗屋場串成了十裡畫廊;五果溜村的村莊形象和產業形態之變,盤活了整個村寨;曾經“空心”的源田村裏,如今產業興旺展露出質感和活力;撈車村也被當地人稱呼為“惹巴拉”,幢幢特色民居詮釋了“美”之變;了家山的保潔靠志願,村子像公園,鄉風文明建設發生了大變化。

報導中寫道,在村裡蹲得越久,走得越深,越發深刻感受到,一個國家奮發的力度,一個政黨愛民的溫度,一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就系在千家萬戶的“小確幸”裏。

(文/陳淦璋)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