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鄉村振興“領頭羊”

四川 74℃ 0
摘要:以2020年7月四川省水利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掛牌為起點,一年半來,四川涉農領域國資集團密集組建。隨著四川現代農業種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即將掛牌,本階段涉農領域省級國資平臺的組建工作將全部結束。


核心提示

以2020年7月四川省水利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掛牌為起點,一年半來,四川涉農領域國資集團密集組建。隨著四川現代農業種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即將掛牌,本階段涉農領域省級國資平臺的組建工作將全部結束。

改革尾聲,記者走訪有關部門和專家,透視改革背後的原因和對四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2月8日,引大濟岷工程規劃環評公眾參與第一次資訊公示,標誌著這一特大型工程環評編制工作全面啟動,工程推進提速發力。承擔工程建設任務的,是掛牌一年多的四川省水利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水發集團)。

一天後,成都天府二街151號,大螢幕上出現“四川林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林集團)字樣,現場掌聲雷動。這一刻,省林草局直管和省林科院下屬的11家企業通過整體移交、部分股權劃轉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新設立川林集團。

這幾天,四川現代農業種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種集團)組建工作正全力推進,2月底有望正式掛牌。

水利、林業、自然資源、農業……近一年半,涉農領域省級國資平臺密集組建,它們將在四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擔負重要角色。

1 改變“小而散、多而弱”

涉農國企資源分散和人員冗餘,經營效益“上不去”,重大任務“接不住”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國有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元紅表示,國資國企是引領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大型國企承擔著舉旗搭台的重要引領作用。

這在承擔重大工程、重大任務領域方面,體現更明顯。例如,跨區域調水工程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有效手段,其投資規模動輒數十億元,遠非一般企業能承擔。而國有企業具有人才密集、科技密集、資源密集的獨特優勢,正是理想選擇。此前,湖南和海南已先後明確省屬龍頭國企承擔各自省內農業產業綜合、產業鏈條延伸和鄉村品牌打造的職能。

四川是農業大省、水利大省、林草大省、自然資源大省,但這些領域的國企“小而散、多而弱”,資產經營效益不高,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效果不明顯。短板,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進一步放大。

經營效益“上不去”。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本次轉隸川林集團的11家企業中,有6家為森工企業改制而來。天然林停伐後,森工企業依靠國家政策和項目“過日子”,大部分只能維持基本運轉。

重大任務“接不住”。種業是現代農業的先導性和支撐性產業,中央和省委均多次對打好種業翻身仗作出部署,但全省層面仍然缺乏“育繁推”(育種、繁育和推廣)一體化的大型種業企業集團帶動引領,導致四川種業產學研結合不緊密、成果轉化率不高。

“上不去”和“接不住”的主要原因,是資源分散和人員冗餘。此前,原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省核工業地質局、省冶金地質勘查局、省煤田地質局之間壁壘分明,基本的資料共用也較難實現。在人員方面,改革前,川內各省屬蠶種場就有事業編制1200餘個。與之對應的是,蠶桑產業並未列入全省十大“川字型大小”特色產業重點打造。

“所以,實現資產統一監管、運營,是必然的選擇。”省社科院原副院長郭曉鳴表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組建涉農國資平臺可謂正當其時,就是要借助國企改革,打造四川鄉村振興的“領頭羊”集羣。

2 實現1+1>2

合併職能和資源,統一管理經營資產,讓“裁判員”不再身兼“運動員”

改革的主要思路,是職能、資源“合併同類項”。例如,四川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自然資源投資集團)首批就吸納了原4家地勘組織的26戶企業國有股權和資金、土地、房產、礦業權等資產。“綜合實力不容小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吳沖龍表示,改革之後,無論是專業人才的質量、隊伍規模,還是設備數量和齊全程度,四川自然資源投資集團都居於全國同類企業的前列。

改革,絕不只是“改個名字、掛個牌子”。最為直觀的效果,是讓原本分散的資源和資產納入同一個管理與經營體系。改革後,四川水發集團實現了對都江堰灌區的經營性資產“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經營”。川林集團則通過脫鉤劃轉、管理移交、股權劃轉等管道,形成了資產集中、資源集約、授權明確、權責一致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

“運營得當,就能實現‘1+1>2’的效果。”國企改革專家、創智諮詢董事長刁軍表示,統一運營管理,不只帶來了量的新增,也為質的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

更為重要的是,分清了政府與市場的界限。改革期間,我省涉農領域均剝離了省級行業首長部門經營性資產和企業,這也盡可能地讓省級行業首長部門不再同時扮演“裁判員”和“運動員”的角色。

“以前有項目,或多或少要推薦本組織下屬企業。”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在移交下屬企業後,業務主管部門職能更加清晰明確,這對於破除“玻璃門”、提高其他市場主體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大有助益。

四川一家農企負責人張傑剛注意到,涉農各國有企業均明確了政策性較强、投資額較大、週期較長的主營業務領域及其平臺的功能與職責,“這樣一來,便為其他涉農民營企業參與競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3 解决“舊”與“弱”

設立過渡期,“扶上馬、送一程”,加快形成核心競爭力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呂景勝認為,國有企業能否實現其設立的初衷,做大做强,關鍵在於其是否具有領先對手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取得並不容易。不少涉農國企平臺管理者坦言,相比過去從事政府和事業單位工作,雖然眼下身份和稱呼已然轉變,但新角色、新思維仍在適應和改變之中。

仍在適應的,還有各企業自身。按照方案,川林集團將成為全省林草領域的人才聚集平臺、科技創新平臺、開放合作平臺和可持續發展平臺。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現時,集團轉隸的11家企業總職工人數過萬,光是理順管理關係都需時日。更為現實的問題接踵而至。單是旗下的四川省長江造林局(現四川省長江造林局集團有限公司)就有在職職工1400餘人、退休職工4700餘人,歷史包袱沉重。

川林集團並非個案。多位業內人士坦言,當前我省涉農國資平臺企業中,或多或少存在兩個問題:企業是新組建的,但根基是舊的,諸多歷史問題仍未解决;“小、散、多”已經破解,但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强等“弱”的問題仍待克服。

“指望等靠要過日子的仍然為數不少。”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出於過去靠國家政策項目支持的慣性,不少轉隸企業的職工乃至領導層仍未真正適應市場競爭。

關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人才問題更為突出。此前摸底顯示,不少轉隸企業中,職工高職、國中文化水准是主流,不少企業的職工平均年齡已超過40歲,其中相當部分對行業前沿動向不掌握、不瞭解。

“接下來,我們要‘大幹快上’。”水利廳副廳長張强言表示,近年來,四川陸續規劃啟動了一批跨市(州)的工程。除引大濟岷工程外,四川水發集團還將成為一系列工程的業主組織,承擔投融資平臺、業主組織和實際建設等任務,堪稱四川水利行業的“排頭兵”。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中,其餘企業也均被賦予了承接重大專案、推行重大政策的重任。

“只要能把資源用足、政策用好,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省農科院副院長楊武雲說,在四川,八成以上的種業研發資源掌握在高校及科研院所手中。脫胎於農業農村廳下屬事業單位的川種集團,具備接近創新創造覈心資源的先天優勢。

除了科技層面的核心競爭力,新設立的國資平臺企業還享有“扶上馬、送一程”的政策優勢。

省林草局將持續對川林集團進行行業指導,而其餘涉農領域國資平臺企業,均將在設立一段時間內,繼續歸屬原省級業務主管部門管轄。

“給他們一個項目和政策扶持的過渡期,讓企業在經營管理上走上正軌。”張强言透露。此前,水利廳明確,今後四川水發集團將成為四川跨市(州)大型水利工程投融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平臺,以推動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强。

農業農村廳同樣表態:川種集團成立兩年內為過渡期,仍享受農業農村廳相關政策和項目扶持。

行業風口在靠近。吳沖龍舉例,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國土空間開發與修復、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等領域的地位日益凸顯,無論是四川自然資源投資集團還是川林集團等,都迎來了大踏步前進的好時機。

在業內人士看來,只要抓住政策的窗口期和風口期,加快理順機制、搶佔業務新賽道、增强核心競爭力,國資平臺企業一定能為四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 (記者 王成棟 劉佳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