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3家組織獲評全國“雙服務”先進集體綜述

湖南 48℃ 0
摘要:近日,中宣部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聯合公佈了《第九届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錶彰名單》,共計表彰346家組織。湖南13家文化組織榜上有名,數量居全國第二。

新的時代,廣大基層羣衆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近日,中宣部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聯合公佈了《第九届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錶彰名單》,共計表彰346家組織。湖南13家文化組織榜上有名,數量居全國第二。這些文化組織不斷創新文化服務方式,深受基層羣衆歡迎。

  傳播創新,政務教育受歡迎

用羣衆喜聞樂見的管道,才能讓黨的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

常德市鼎城區融媒體中心開辦了《學習新思想邀您讀金句》節目,230名黨組織書記讀金句、談感悟。同時以賽促學,舉行黨史知識挑戰賽,吸引線上線下10萬人次參與。該中心自辦欄目《陽光政務》《大忙小忙人人幫》,為羣衆解决各種煩心事。其中,《陽光政務》欄目組被羣衆譽為“空中信訪局”,每年為羣衆解决大小難事3000多件。

青少年喜歡看電影。安化縣電影服務中心連續15年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電影月放映活動,成為益陽市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品牌。除了放電影外,他們舉辦法制電影進校園專場活動,向社區困難家庭學生免費贈送觀影券。始於2008年的觀後感徵文活動,組織獲獎學生到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深受家校歡迎。

慢直播成時尚。汨羅市融媒體中心的14個融媒矩陣聚焦民生實事,用24小時“慢直播”,準確傳遞重要資訊、快速解答羣衆疑慮,化解矛盾。他們利用村村響大喇叭在防疫、防汛、防灾中發揮大作用,用短視頻形式報導重大主題、突發事件、文化活動,微電影《加油中國,加油汨羅!》點擊量近百萬人次。

  融合創新,腦袋錢袋雙“豐收”

做好“文化+”,融合創新,讓百姓的腦袋和錢袋都有收穫。

桂陽縣文化館推進文化傳承與旅遊節會、企業生產相結合,先後扶持陶器燒制技藝傳承人李知軍、木雕技藝傳承人歐陽玉梅、稻草灰水粽傳承人張海平等興辦企業。其中,陶瓷燒制技藝被本地20多家企業吸收利用,陶瓷產業年產值達4億元,帶動了鄉村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長沙縣福臨鎮文化綜合服務站立足服務三農,夯實陣地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新建了陳樹湘烈士紀念館、旅遊服務集散中心、游泳館、足球場等;開通了以鎮文化站為中心,覆蓋全鎮的“村村響”無線廣播網絡,實現了鎮、村、組資訊互通;設立了13家分佈於村(社區)的農家書屋和文化資訊資源共亯室,在鎮內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全覆蓋”的文化服務立體網絡。

福臨鎮依託文化站建設了“福臨驛站”,以獲批國家級文旅融合示範點為契機,探索“政府搭台+公司運營+村集體入股+農戶參與”的模式,與縣內外32家餐飲、住宿、農企、景點合作,2021年度預計實現產值500萬元。

“艺文+旅遊”也有成功案例。作為傳承炎帝文化的重要力量,炎陵縣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年均承擔炎帝陵大小祭典展演192場次。他們還自籌資金50萬元,創排了舞劇《神農頌》、音樂劇《炎帝》,培養本地農民當群眾演員,帶動羣衆增收。2017年至今,2個節目在炎帝陵景區年均演出84場。

  思路創新,執法服務有溫度

看電影還送農業技術、送法律知識,在芷江侗族自治縣,農民每年都有電影文化“大禮包”。

懷化金五溪新農村數位院線有限責任公司駐芷江服務站為基層提供電影放映服務。黨員放映先鋒隊挑著扁擔深入地勢陡峭的村寨及村民小組,確保全縣電影放映覆蓋率達到100%,被羣衆親切地稱為“扁擔放映隊”。

每次放映電影前,服務站會利用村村響、宣傳欄等廣而告知。同時,創新推出了“電影+課堂”放映服務。放映《柑橘栽培嫁接技術》等科教片後,會有縣農技人員現場答疑解惑,並根據村民需求到果園、菜地實地指導;放映《土地確權》等政策科教片後,會有派出所幹警、國土站工作人員結合真實案例,普及法律知識。

基層文化市場執法隊伍通過創新執法形式,讓文化的天空更加清朗。

衡南縣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執法“重教育、重引導、重監管”,穩步推進文化執法改革,查處了曠某擅自設立電視臺向周邊村發射無線電視信號案等。

石門縣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有溫度。在依法查處一殘疾人網吧業主接受未成年人進网咖的違法行為後,執法人員主動幫助其開通網店,新增謀生通路;所街鄉水南渡完小沒有接通有線電視,執法人員捐贈1500元,協調電視網路公司為16名山區教師開通了有線電視。

  創新利用,傳統文化煥新生

“儒風代代傳,博士輩輩出。”瀏陽市沙市鎮秧田村是遠近聞名的“博士村”,培養了26名博士、176名碩士、700餘名大學生。培養了兩個博士的張秋香老人將老宅無償提供給村裡辦農家書屋。政府主導、鄉賢發力,農家書屋有兒童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等8個功能室,各類圖書1.5萬册,並定期開展文化沙龍活動。

秧田村農家書屋每年舉行“新年第一課”活動,以“弘中華經典,傳優良家風”為主題,由博士回鄉授課,講述家風家訓故事和自身求學經歷。每週二為“民間課堂日”,由本村退休教授、教師為學生免費授課。村裡還建了一面“博士牆”、新建了耕讀文化館、成立了農家書屋教育基金,弘揚耕讀文化,獎勵考上博士和大學的學生,幫扶困難家庭孩子讀書。

漵浦縣辰河目連戲傳承保護中心打造的“梨園茶樓”,每年演出劇碼200場以上,成為羣衆喜愛的傳統戲曲欣賞、教學平臺。他們以“專業劇團+業餘院團”的管道,壯大民間戲劇隊伍,與漵浦縣職業中專聯合開設了辰河目連戲“非遺班”,招收13至17歲學生。經過幾年培養,29人成長為辰河目連戲的新希望。

2018年,石門縣易家渡鎮易家渡社區農家書屋被確定為常德市圖書館分館,並與民辦公益圖書館“逸邇閣書院”融合運行,有藏書、藏品90多萬册(件),每天免費開放10小時。社區以書屋為中心建成了特色“書香屋場”,推進全民閱讀。如今,過去習慣了“坐茶館、打麻將”的村民有了休閒新管道——“泡書屋、長見識”。

(文/龍文泱)

标签: 炎黃文化 三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