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雙一流”名單公佈,沒大進大出但“內部調整”,15所上海高校入圍

上海 80℃ 0
摘要:昨天,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佈。與此同時,“雙一流”也在需求引導下進行佈局調整。“雙一流”在路上,並沒有終點。現時,上海有不少非“雙一流”的“雙非”高校同樣也有“高原高峰”。

  昨天,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佈。記者瞭解到,“雙一流”多了部分上海新面孔:包括上海科技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上海財經大學的首輪建設學科則根據學科建設情况調整為“應用經濟學”。

  5年前,全國31個省區市的14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進入首輪建設,約占普通本科高校11%,覆蓋了12個學科大門類。根據首輪監測數據和成效評估,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依據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十四五”期間國家戰畧急需領域,按照“總體穩定,優化調整”的原則,經過“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研究,確定了此次新一輪建設高校及學科範圍,共涉及建設高校147所,總數比上一輪多7所,其中上海共15所高校。

  不是劃分“三六九等”

  2017年9月,上海共有14所高校入圍首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其中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4所,包括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10所,包括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原第二軍醫大學,以及上海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海洋大學。

  而此次第二輪建設名單,則沒有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對此,教育部認為,“雙一流”重點在“建設”,學科為基礎,而不是人為劃定身份、層次,派發“帽子”,更不是在中國高校中劃分“三六九等”。事實上,從首輪建設情況看,一些建設高校對“雙一流”建設堅持特色發展、差异化發展的理解還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作為身份和層次追求,存在擴張規模、追逐陞級的衝動。

  囙此,新階段的“雙一流”建設堅持以學科為基礎,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發展新模式。一流行列、不再細分,將探索建立分類發展、分類支持、分類評估建設體系作為重點之一,引導建設高校切實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關領域、方向的創新與實質突破上,創造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

  “現時,學校前瞻性佈局的重點學科和科研重點方向,與國家、上海市的戰略性科技、產業需求高度契合。”新加入“雙一流”建設行列的上科大表示,要發揮區位優勢,更加深度融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以及浦東國際科創中心覈心區建設和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實現大學校區和科創中心區一體化融合發展;同時發揮體制創新優勢,用足用好院市共建、科教合作辦學體制和實施高校管理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的制度紅利,破除束縛學校高品質發展的制度性屏障,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統籌國內外、校內外各方資源,激發辦學活力;還要發揮辦學基礎條件優勢,學校已經總體完成校園基本建設,牽頭或深度參與了一系列重大科學裝置建設,與國家實驗室建立了深度合作機制。

  各校學科“有進有出”

  從具體學科看,上海入圍“雙一流”大名單的高校,存在一些“內部調整”,各學科專業“有進有出”,比如在復旦大學列入名單的20個學科中,存在變動的學科數量為3個,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為新增學科,而首輪的“機械及航空航太和製造工程”不在其中,另一個偏工科專業“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則新入列。上海交通大學也比上一輪新增1個學科,系物理學,此輪建設學科總量為18個。在東華大學,共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2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此次新入選。

  總體上,第二輪建設高校和學科的認定,不作“大進大出”的調整。鑒於首輪“雙一流”建設整體佈局已形成服務國家重大戰畧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基本體系,囙此保持建設範圍的總體穩定,有利於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保持定力、持續投入、彙聚力量、沉澱成果。

  與此同時,“雙一流”也在需求引導下進行佈局調整。當前,“雙一流”建設在國家重點急需的領域和方向上,在服務國家科技自强方面仍有補强空間。第二輪建設以“十四五”國家戰畧急需領域作為指引,調整了建設學科的指南,對擬建設學科的匹配度、水准和發展質量等進行綜合考查,尤其加大了基礎學科、理工農醫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布局。按學科分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佈局59個,工程類學科180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92個。

  如同濟大學在名單上新增的“生物學”隸屬於“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時,生物學現有5個研究方向:幹細胞與錶觀遺傳,生物資訊學,遺傳、發育與疾病,蛋白質科學,生物資料、生物資源與藥物。其中,生物資訊學獲批為教育部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幹細胞與轉化醫學被納入上海市IV類高峰學科建設範圍。學科擁有教育部“細胞幹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兩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以及上海市信號轉導與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其中,高紹榮教授團隊在細胞全能性建立與體細胞重程式設計的錶觀調控機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主持完成的“早期胚胎發育與體細胞重程式設計的錶觀調控機制研究”獲得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雙非”高校爭創一流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輪“雙一流”對首輪建設成效並未完全達到預期,相比同類學科在整體發展水准、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成長提升程度方面相對偏後的部分學科給予了公開警示,標誌著相關學科應加强整改,2023年接受再評估。届時未通過的,將調出建設範圍。

  事實上,2016年“雙一流”建設之初就明確實施統籌推進、動態調整機制。為激勵督促,也是為了警示其他建設學科,在《給予公開警示(含撤銷)的首輪建設學科名單》上,上海有海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在列。

  此外,國家鼓勵建設高校主動對接需求、優化學科建設口徑。允許個別建設學科所屬的建設高校根據自身特色優勢、目標定位,以及服務國家、行業和地方發展需求情况提出申請,經專家委員會審議諮詢、三部委報國務院準予後作出調整。調整後,原學科就不再列入建設名單。比如,上海財經大學參加首輪學科建設的“統計學”調整為了“應用經濟學”。

  上財方面表示,學校之前就確立“經濟學與商學”為學校一流學科建設口徑,涵蓋統計學、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和工商管理;為更高標準實現“雙一流”建設目標,基於學校特色與實際,在充分論證凝聚共識的基礎上,在新一輪建設中學校主動優化建設口徑,將一流建設學科調整為應用經濟學。

  “雙一流”在路上,並沒有終點。根據《上海市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計畫到2025年,若干所高校進入世界一流行列,25個左右的學科領域(方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國內一流前列,更多地方高校和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更多學科進入國內學科前10%。

  現時,上海有不少非“雙一流”的“雙非”高校同樣也有“高原高峰”。在高等教育評估專業機构軟科“2021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上,上海市共有358個學科上榜,位列全國第三。其中,上海師範大學共上榜世界史、教育學等19個學科,成為市內唯一“雙非”入圍全國上榜總數的百强;同時,上海理工大學(15個)、上海海事大學(8個)等高校均榜上有名。值得關注的是,上海戲劇學院的戲劇與影視學上榜了頂尖學科,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學排名也在前5%,均在“學科為王”的時代爭創一流。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