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金融“活水”潤“三農”沃土

重庆 53℃ 0
摘要:

2021年8月9日,大足區寶頂鎮東嶽村稻田一片金黃,與藍天白雲下的農房相映成趣。(資料圖片)  通訊員黃舒攝/視覺重慶

萬盛經開區南桐鎮王家壩村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金絲皇菊,幫助村民增收致富。通訊員王瀘州攝/視覺重慶

近年來,重慶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提供了有力支持。儘管如此,如何進一步緩解“三農”融資難題,仍然是不少地方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收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道“坎”。

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業抗風險能力弱、農村地區信用基礎薄弱、農民和農業經營主體抵押擔保能力弱,銀行等金融機構向農民及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服務的風險大、成本高。

如何破解這道難題?日前發佈的《重慶市深入推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政策措施》(以下簡稱《30項措施》),從六個方面提出30項舉措,將著力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支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擴大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範圍、加快數位金融創新運用等工作。

大數據“畫像”:

補上信用體系缺失關鍵一環

背景

抵押擔保能力弱、信用資訊缺失,一直是農民和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的重要原因。過去,農作物種植面積取決於農戶自報,銀行難以準確認定,囙此不敢輕易為農戶授信。農戶缺少資金,無法擴大生產規模,無法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更加貸不到款,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2021年以來,重慶深入推進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通過打造空中櫃檯、活豬養殖監管平臺等30項示範專案,推動金融機構探索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互聯網、物聯網和傳感技術,不斷優化提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

科技與金融相結合,日漸顯現出在增信、防範融資風險等方面的作用,成為重慶金融業破解“三農”融資難題的一種重要手段。

個案

衛星遙感科技、金融服務,它們融合在一起能帶來什麼?巫山縣福田鎮凉水村農戶吳雲輝用親身經歷給出答案:能貸到款。

2021年下半年,吳雲輝急需資金灌溉果園、修剪果樹。然而,他找了多家銀行,均因缺乏抵押物、難以準確採集果園資訊等原因未能獲貸。

當吳雲輝一籌莫展之時,農行重慶巫山支行工作人員及時與他對接。該行運用衛星遙感採集系統對果園的面積進行圈量,快速完成了農戶資訊檔案採集工作,為吳雲輝發放了28萬元貸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衛星遙感科技,可以科學、精准確定農作物種植面積,為銀行給農戶授信提供了有力支撐。”農行重慶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說,該行的衛星遙感採集系統依託AI平臺,以土地衛星影像為數據樣本,構建了深度神經網路算灋模型,可對農戶貸款地塊衛星影像進行智慧判定。客戶經理只需要在衛星遙感採集系統中進行地塊勾畫,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資訊採集。利用這項科技,該行還可以對農戶種植的農作物生長狀況進行衛星監測,進而降低貸款風險。

展望

《30項措施》明確提出,要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其中,加快數位金融創新運用成為重點。

“我們將根據檔案要求,進一步加大金融科技應用力度,更好地為破解‘三農’融資難題賦能。”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具體如何做?《30項措施》指明了方向: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接“數位鄉村·智慧農業”,基於大數據和特定場景進行批量獲客、精准畫像、自動化審批;依託“村村旺”電商平臺涉農大數據與交易結算,推動創新各類應收款、預付款、農產品倉單質押融資等供應鏈金融。同時,加快“助農貸”“惠農e貸”“旺農貸”等線上金融產品推廣運用。

創新融資模式:

喚醒農村“沉睡”的資產

背景

農房、農地、林地及猪牛羊雞鴨等畜禽,是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資產。但多年來,這些資產卻普遍“沉睡”,幾乎未能為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提供幫助。

如何喚醒這些資產?近年來,重慶積極探索創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集體資產股權、農房財產權、林權等抵質押融資,活豬、山羊、肉牛等活體抵押貸款及圈舍質押貸款等新的融資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全市農村土地經營、農房財產權、林權等產權抵押融資餘額達106億元。

個案

冬日,在海拔1300米的酉陽縣花田鄉天山堡,牛群在山坡上自由自在地吃草。村民張彩滿面笑容地說,多虧了銀行的支持,才有了這20多頭牛,很快就可以賣錢了。

張彩幾年前回老家養牛創業。由於積蓄不多,他最初只買了10頭肉牛來養殖。手中資金短缺、無法擴大養殖規模,成為了他致富路上的“攔路虎”。

去年9月,重慶農商行酉陽支行花田鄉分理處工作人員瞭解情况後,向其推薦了信貸新產品——動物活體抵押貸款。

張彩以10頭肉牛作抵押,從重慶農商行獲得肉牛抵押貸款10萬元。這筆資金讓張彩的肉牛新增到了20多頭。“資金短板補齊了,科技也成熟了,產業自然能發展起來。”對於未來,張彩充滿信心。

展望

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20年起,重慶推出統一登記、資訊共用、分類評估、多元增信四項舉措,創新畜禽活體抵押融資模式,讓養殖企業和養殖戶能够用其飼養的猪、牛等畜禽作為抵押物去貸款。

《30項措施》中明確提出,擴大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範圍。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盤活農村產權,緩解農戶、農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難題。

一是推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林權等抵押融資,拓展大型農機具、溫室大棚、養殖圈舍、生物活體抵押貸款。

二是依託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國家試點,依法穩妥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融資試點,依託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搭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平臺。

三是繼續完善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價值評估、流轉交易、抵押物處置等配套機制,優化農村產權抵(質)押風險補償機制,對符合條件的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本金損失,按損失本金一定比例給予金融機構風險補償。

定制金融產品:

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資金支持

背景

鄉村振興資金需求量極大。儘管國家每年給予農業農村的巨大資金支持,但基礎設施建設對資金的需求往往較大,會逐漸稀釋對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投入。而鄉村振興不僅僅是實現基礎設施的改善和人居環境的提升,為實現產業振興、有效治理等領域的進一步發展,資金需求會越來越大。

2021年,重慶銀保監局推動重慶銀行業保險業,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及其他有意願的鄉鎮開展鄉村振興普惠金融試點示範,因地制宜、分類製定金融支持政策。試點示範過程中,重慶銀行保險機構針對當地優勢特色產業匹配“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加大力度為其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同年,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組織金融機構開展農村產業發展供應鏈金融“一行一品”創新專項行動,推出“鄉村振興貸”等10餘款專屬產品,促進鄉村產業興旺。

個案

“沒想到,我收購的黃連還能用作抵押物向銀行貸款。”回想起幾個月前從農行重慶市分行拿到的60萬元貸款,石柱個體商戶吳先生依舊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吳先生長年做黃連生意,是常駐石柱黃連交易市場的經營戶。2021年9月中旬黃連收購旺季到來時,他已在倉庫儲存了近13噸黃連,並想繼續擴大收購量,待價格高一點時出售,但苦於資金不够且從銀行貸不到款。

這是當地黃連經營戶普遍面臨的難題。農行重慶市分行創新推出黃連質押貸款,這是一種“銀行+保險+市場”的信貸產品,其操作模式是:經營戶把手中的黃連作為質押物,銀行為其提供貸款,市場方提供黃連倉儲服務。同時,由保險分擔市場風險。

利用這款信貸產品,吳先生從該行拿到了60萬元貸款,多收購了幾噸黃連,轉手賣出去後賺了不少錢。

農行重慶市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19年,該行就推出了支持當地黃連種植、銷售的信用貸款產品——“惠農e貸·黃連貸”,最高貸款額度為30萬元。隨著當地黃連產業快速發展,該行又開發了黃連質押貸款產品,將最高授信額度從30萬元提高到了200萬元,進一步支持石柱黃連產業發展壯大。

展望

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30項舉措》要求,重慶將在金融支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方面持續發力。

重慶金融業將積極滿足優勢特色產業集羣、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星創天地、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等產業發展平臺的融資需求,大力支持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及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村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各區縣將在市農業農村委支持下,積極運用農業產業發展項目資金撬動金融資本,對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發展項目提供貸款貼息支持,貼息率不高於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0%。

同時,重慶還將繼續對脫貧戶以及邊緣易致貧戶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支持其發展生產和開展經營,並將通過加快開發專屬貸款產品、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推廣隨貸隨用、隨借隨還產品和線上信貸產品等舉措,加强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為其發展農業產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