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方案》和《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方案》

四川 70℃ 0
摘要: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方案》和《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方案》和《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體育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根據《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省實際,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增强綜合素質為目標,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標。到2022年年底,配齊配强體育教師,開齊開足體育課,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學校體育工作制度機制更加健全,教學、訓練、競賽體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學品質全面提高,育人成效顯著增强,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明顯提升。到2025年,學校體育工作機制運行更加有效,評價體系更加科學,教學、訓練、競賽體系不斷完善,實現體教深度融合。到2035年,多樣化、現代化、高品質、具有四川特色的學校體育體系基本形成。

二、重點任務

(三)科學開展體育課程建設。學校體育課程建設注重大中小幼銜接,聚焦提升學生覈心素養。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遊戲活動,重在培養體育興趣愛好,促進運動機能協調發展。義務教育階段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高中階段進一步發展學生運動專長,重在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管道,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全人格。職業教育體育課程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重在培養身心健康的科技人才。高等教育階段體育課程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重在錘煉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體育特色課程建設要注重體現民族和地域特色,突出學校辦學特色。

(四)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與健康課。嚴格落實國家規定的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設剛性要求,確保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削减、擠佔課程時間和校園體育活動。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逐步增加體育課時。鼓勵高中階段每週開設體育課不低於3課時,有條件的市(州)實行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階段開設體育課程。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五)提升體育課程教學品質。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課堂教學管道,優化教學組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圍繞課程目標和運動項目特點,精選教學素材,拓寬課程領域,豐富課程內容和教學資源,大力推廣“課課練”“課課賽”教學模式。加强課堂教學品質管制,注重差异化、個性化教學,探索與新課改理念相適應的特色教學模式。加大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科學開展體育課程教學品質評估。

(六)强化校內外體育鍛煉。廣泛開展普及性體育運動,學校每年應舉辦1至2次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組建體育興趣小組、社團和俱樂部。合理安排校內外體育活動時間,完善線上、線下體育課程建設,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週末和節假日每天不少於2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中小學校每天統一安排不少於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沒有體育課的班級當天下午課後落實一節體育鍛煉課時,將體育鍛煉作為課後延時服務的重要內容。寄宿制學校要科學安排學生早操、晨跑。中小學校要加强家校協同,探索推行體育家庭作業制度,體育家庭作業以體育鍛煉為主,突出體育鍛煉實效,不得新增學生家長負擔。普通高校要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加强青少年學生國防教育和軍訓工作。

(七)健全學校體育競賽體系。建立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為一體的大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完善省、市、縣、校四級體育競賽制度和選拔性競賽(夏令營)制度,常態化開展班級聯賽。進一步完善分學段、分等級、跨區域的校園體育競賽機制,促進體育競賽活動全員化、常態化開展,打造“貢嘎杯”系列體育賽事品牌。省、市(州)、縣(市、區)每年有計劃地舉辦綜合性或單項體育競賽活動,學校應組建相關體育項目代表隊,積極參加不同層級體育賽事。

(八)加强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設。積極構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發展新局面,深入開展校園足球、籃球、排球、冰雪運動等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創建活動,分年度逐步提升特色學校比例。推動武術、棋類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支持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冰雪項目,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積極開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華傳統體育項目。

(九)提升高校高水准運動隊建設質量。充分發揮卓越體育人才引領作用,具備條件的高校可設立“冠軍工作室”,邀請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全國冠軍開設專題講座,指導體育技能,弘揚體育精神。優化拓展項目佈局,深化招生、培養、競賽、管理制度改革,將高校高水准運動隊建設與中小學體育競賽相銜接,著力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准體育人才。完善高校體育師資、場地、設備配備,鼓勵高校集中資源發展普及性强、增強體質效果好的體育項目。鼓勵高校積極承辦體育賽事,參加國際國內比賽,指導支持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體育代表隊建設。

(十)培養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大力加强省內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建設,支持體育教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到2025年立項3至5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8至1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體育教育專業人才。推進政府、高校、中小學協同育人,建設10至15個協同培訓基地。加大學校體育科研工作力度,形成一批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學校體育科研成果。

(十一)加强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各地要採取有效措施配齊配强中小學體育教師,未配齊的地方每年應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招聘體育教師。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构等社會力量合作,向中小學提供體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師資不足問題。實施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計畫,幫助民族地區、邊遠山區提升體育教育水准。加强體育教研員配備,各縣(市、區)至少配備1名體育專職教研員,鼓勵分學段設定教研員崗位,建設體育名師工作室。推進優秀退役運動員擔任學校體育教練員工作,在大中小學校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加大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支持體育教師海外研修訪學,定期開展體育教師專業技能、教學技能評比活動,持續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十二)改善學校體育基礎設施條件。各地要加强統籌,落實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基本標準,建好滿足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需求的場地設施。完善體育器材設備補充機制,推進學校衛生(保健)室標準化建設,落實體育教師服裝配備等保障要求。把農村和民族地區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納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規劃。小規模學校以保基本、兜底線為原則,配備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設施設備。加强學校體育場館建設,“一校一策”製定具體方案,切實解決學校運動場地配備不足問題,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和中小學校建設室內體育場館和風雨操場。

(十三)統籌綜合社會場館資源。完善學校和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互促共進機制。都市和社區建設規劃要統籌青少年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新建體育場地設施項目優先建在學校或其周邊。鼓勵學校與屬地政府共建共用體育場館。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有序開放、公共體育場館向學生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定期公佈開放公共體育場館清單,明確開放時間、收費標準等。鼓勵學校和社會體育場館合作開設體育課程,提高體育場館利用效率,將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情况納入大型體育場館綜合評價體系。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要積極承辦青少年學生體育賽事活動,為大中小學生體育活動與課外鍛煉提供服務。

(十四)推動體教融合創新發展。健全體教融合工作機制,探索建立大中小學校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銜接機制,在體育傳統特色學校中遴選一批試點學校,按學段梯級建立中小學高水准運動員預備隊,完善入學、升學等相關保障支持政策,妥善解决學訓衝突。推動校園足球體系化建設,促進校園足球高品質發展,持續開展青少年校園足球最佳陣容遴選、“貢嘎杯”校園足球聯賽、高校主客場聯賽等活動,大力促進校園足球普及,新增校園足球人口基數,强化校園足球綜合育人功能。綜合教育、體育部門舉辦的青少年體育賽事,推進學生課餘訓練、賽事體系、等級認定等一體化建設。

(十五)推進學校體育評估改革。建立學校體育和體質健康管理評估機制,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優良率、兒童青少年近視率作為學校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中小學校要客觀記錄學生日常體育參與情况和體質健康監測結果,每年定期向家長迴響。將體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納入中小學期末測試、初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及中職學生學分管理範圍。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管道和計分辦法,逐步提高中考體育分值。積極推進高校在招生測試中增設體育項目,將體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學生體質健康達標、修滿體育學分方可畢業。

(十六)完善體育教師崗位評估。把師德師風作為評估體育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將教學品質作為評估的重要依據,完善體育教師績效工資和考核評估機制,建立健全學校教練員崗位評價體系。科學認定體育教師工作量,將體育教師課餘指導學生勤練和常賽,以及承擔學校安排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課後訓練、課外活動、課後服務、指導參賽和走教支教任務計入工作量,根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競賽成績,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給予傾斜。完善體育教師職稱評聘標準,確保體育教師在職務職稱晉升、教學科研成果評定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提升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積極支持體育教師參加全國性體育專項課題,在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設立體育專項課題。加大對體育教師表彰力度,在教學成果獎等評選表彰中,保證體育教師佔有一定比例。

(十七)强化教育督導評估。把學校體育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素質測評情况和支持學校開展體育工作情况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範圍。將體育質量監測納入全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總體規劃,建立監測體系,提高監測科學性,公佈監測結果,監測結果作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重要參攷。把“教會、勤練、常賽”機制建立、學校體育工作評估情况、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等作為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考核指標。把體育工作及其效果評估納入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評估方案,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省級一流學科建設成效評估和省屬高校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和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

三、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强對本地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謀劃,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重視、關心學校體育工作。各地要建立加强學校體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健全統籌協調機制,研究推動本地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具體措施,結合實際製定實施學校體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2—2024年),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加强教育培訓,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有關領導幹部培訓計畫。

(十九)强化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調整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完善投入機制;要統籌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支持學校體育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體育發展,吸引社會捐贈,多管道增加投入,形成多元化支持學校體育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十)做好風險管理。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學校體育安全風險管理機制。健全政府、學校、家庭共同參與的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置機制,探索建立涵蓋體育意外傷害的學生綜合保險機制。試行學生體育活動安全事故協力廠商調解機制。强化師生安全教育,落實學校體育設施安全檢查各項制度,加强大型體育活動安全管理。

(二十一)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加强對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重大意義和各項政策舉措的文宣解讀,大力宣揚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健康觀,傳播體育精神,推廣改革成果,廣泛凝聚共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學校體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根據《關於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省實際,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標。到2022年年底,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置不斷優化,評價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顯著增强。到2025年,學校美育工作制度更加健全,機制運行更加有效,評價體系更加科學,課堂教學、藝術實踐、常展常演三位一體的學校美育體系普遍建立,辦學條件全面改善,教育教學品質明顯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全覆蓋、多樣化、高品質、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基本形成。

二、重點任務

(三)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心靈美、禮樂美、語言美、行為美、科學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勞美、藝術美等豐富美育資源。有機綜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

(四)科學定位課程目標。構建大中小幼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努力實現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學前教育階段培養幼兒擁有美好、善良心靈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義務教育階段注重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高中階段注重豐富學生審美體驗、開闊人文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文化觀。職業教育强化學生藝術實踐,培養具有審美修養的高素質科技技能人才,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增强文化創新意識。高等教育階段强化學生文化主體意識,培養具有崇高審美追求、高尚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

(五)完善美育課程設置。學校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遊戲活動。義務教育階段豐富藝術課程內容,在開好音樂、美術、書法課程的基礎上,逐步開設舞蹈、戲劇、影視以及川劇、四川曲藝等具有鮮明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藝術課程。高中階段開設多樣化藝術課程,新增藝術課程的可選擇性。職業教育將藝術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突出實踐特點,開設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拓展性藝術課程。高等教育階段開設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覈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藝術經典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藝術課程。

(六)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嚴格落實學校美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藝術課程課時總量不低於該階段總課時的9%,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按總課時的11%開設藝術課程;國中階段藝術課程課時不低於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課時總量的20%。普通高中在開設音樂、美術課程基礎上,保證藝術科目必修課程達到6個學分。中等職業學校將藝術課程納入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包括基礎模塊36學時和拓展模塊36學時。高等教育階段要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將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學分制管理,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學分方能畢業。鼓勵高校開展學生跨校選修公共藝術理論工作,實行學分互認。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美學、藝術學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七)提高美育教學品質。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加强課堂教學品質管制,注重差异化、個性化教學,探索走班制、專項化等特色教學模式。全面推進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促進學生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强化藝術審美體驗,幫助學生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覈心素養,形成藝術專項特長。建好教育大數據平臺,開發推廣美育課程優質數位教育資源。建立學校美育教學品質管理辦法,注重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加强學校教研工作。

(八)加强地方教材體系建設。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要按照國家規定選用藝術課程教材。鼓勵各地學校深度挖掘美育課程資源,開發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和校本課程教學資源,凸顯中華美育精神,彰顯四川藝術文化特色,充分體現思想性、民族性、創新性、實踐性。高校要落實美育教材建設主體責任,做好教材研究、編寫、使用等工作,探索形成以美學和藝術史論類、藝術鑒賞類、藝術實踐類為主體的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材體系。注重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融入學校美育工作,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

(九)豐富藝術實踐活動。建立面向人人的常態化藝術展演機制,原則上每3年分別舉辦1次省級大學生和中小學生綜合性藝術展演,鼓勵有條件的市(州)、縣(市、區)每年開展中小學生藝術專項展示。建立校級經常性、多樣性、特色性展演機制,條件允許的情况下,學校每年至少開展1次藝術節或展演展示活動,保證每個學生能够至少參與1項藝術活動。鼓勵鄉村學校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實踐活動。加强學校藝術社團、藝術興趣小組建設,定期開展合唱、合奏、集體舞、課本劇等活動。推廣運用藝術實踐工作坊經驗,建好校內藝術實踐基地。建設國家級、省級示範性大中小學校學生藝術團,遴選優秀學生藝術團參與國家、省級重大演出活動,提升高校藝術團發展水准和非藝術專業學生的參與度。

(十)建設四川美育品牌。推動學校美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發展,加强藝術類特色學校建設,評選一批四川美育品牌學校、課程、教材、名師。持續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中小學川劇傳習普及展演等活動,大力推動戲劇(戲曲)進校園。支持學校建設特色主題美術館、博物館、藝術實踐工作坊、高水准樂團等。定期開展音樂、美術教育專業師生基本功展示、中小學校藝術教師優質課評比等活動。

(十一)推動藝術學科內涵發展。專業藝術教育堅持以一流為目標,優化學科專業佈局,加强優秀師資引育,構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准的四川特色藝術學科專業體系。支持高校爭創國家級、省級一流藝術類專業點和一流課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高藝術人才培養能力。加强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學科和專業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增設藝術碩士點和博士點,建設一批高水准藝術學科創新團隊和平臺。藝術師範教育以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為根本,堅定辦學方向、堅守師範特質、堅持服務需求、强化實踐環節,鼓勵藝術教師互聘和雙向交流。綜合美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學科資源,加强美育基礎理論建設,建設美育高端智庫。成立全省高校和中小學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培育一批學校美育優秀教學成果和名師工作室。

(十二)改善學校美育基礎設施條件。各地要落實國家學校美育工作基本標準,把美育設施建設納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規劃,建好滿足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需求的專用教室、器材設施、展演場所、藝術工作坊及美術場館等。小規模學校以保基本、兜底線為原則,配備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設施設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中小學校美育場館,與周邊學校和社區共用共亯。加强高校美育場館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與地方共建共用劇院、音樂廳、美術館、書法館、博物館等藝術場館。配好美育教學所需器材設備,建立日常維護機制,提高使用效率。

(十三)加强美育教師隊伍建設。各地要加大中小學美育教師隊伍補充力度,未配齊的地區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招聘美育教師,重點補充民族地區、農村學校美育教師,提高專職美育教師配備比例。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构等社會力量合作,向中小學提供美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美育師資不足問題。加强美育教研員配備,各縣(市、區)至少配備1名美育專職教研員,探索兼職教研員聘任途徑。鼓勵優秀文藝工作者等到學校兼任美育教師,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學校授課和教學科研。加强美育教師隊伍培訓,全面提升美育教師隊伍思想政治貭素、教學貭素、育人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准。

(十四)統籌綜合社會資源。都市和社區建設規劃要統籌學生藝術實踐需要,新建文化藝術項目優先建在學校或其周邊。充分挖掘學校藝術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將藝術場館向社會有序開放。鼓勵學校與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艺文院團合作開設美育課程,鼓勵高校在藝術展演展示、人才培養等方面為中小學提供指導支持,鼓勵優秀文藝工作者到學校建立藝術工作室、傳統文化傳承人參與艺文支教志願服務專案。綜合校內、校外資源開展美育實踐活動,作為解决中小學課後“三點半”問題的有效途徑和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重要載體。加强校外藝術教育培訓管理,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藝術競賽、藝術考級等活動。鼓勵家長利用假期帶領學生參加藝術實踐活動。

(十五)建立美育基礎薄弱學校幫扶機制。統籌鄉鎮中心學校和小規模學校美育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教研活動和教師管理,採取同步課堂、共亯優質線上資源等管道,補齊師資和資源短板。通過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項目,培養能够承擔美育教學的全科教師。開展對鄉村學校各學科在職教師的美育培訓,培養能够承擔美育教學與活動指導的兼職美育教師。建立校際教師共亯和城鄉學校“手拉手”幫扶機制。推動實施高校藝術教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行動,支持高校開展美育浸潤行動計畫,支持社會力量開展美育公益項目。

(十六)推進美育評估改革。完善學校美育評價體系,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况納入學業要求,將藝術類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範圍。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將測評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估。推進藝術類科目中考改革,從2022年秋季入學的國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各市(州)全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並作為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考試內容依據國家頒佈的課程標準確定,成績主要由藝術素質測評和技能測試成績組成。有序實施藝術教育品質監測評估,抽取樣本縣定期開展監測,不斷提高評估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鼓勵各地委託協力廠商專業機构開展藝術教育品質評價工作。

(十七)改革美育教師崗位評估。把師德師風作為評估美育教師的第一標準,將教學品質作為評估的重要依據,完善美育教師績效工資和考核評估機制。把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和展演展示成績作為美育教師評估考核重要依據,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給予傾斜。科學認定美育教師工作量,美育教師承擔學校安排的藝術社團指導、課外活動、課後服務和走教支教任務計入工作量。完善美育教師職稱評聘標準,確保美育教師在職務職稱晉升、教學科研成果評定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在教學成果獎等評選表彰中,保證美育教師佔有一定比例。

(十八)强化教育督導評估。把學校美育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藝術貭素監測情况和支持學校開展美育工作情况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範圍。將藝術教育品質監測納入全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總體規劃,建立監測體系,公佈監測結果,監測結果作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重要參攷。把美育工作及其效果評估納入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評估方案,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省級一流學科建設成效評估和省屬高校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

三、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强對本地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謀劃,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重視、關心學校美育工作。各地要建立加强學校美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健全統籌協調機制,研究推動本地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具體措施,結合實際製定實施學校美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2—2024年),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加强教育培訓,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有關領導幹部培訓計畫。

(二十)保障經費投入。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學校美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調整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完善投入機制;統籌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支持學校美育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美育發展,吸引社會捐贈,多管道增加投入,形成多元化支持學校美育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十一)營造良好氛圍。加大對學校美育工作的宣傳力度,文宣正確的美育理念。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在審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定期舉辦學校美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營造全社會共同促進學校美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