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個重點園區立大功
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積,實現全省近三成投資、超四成稅收
俯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海南日報記者武威攝
海南日報記者傅人意
海口江東新區引進首架“零關稅”通航飛機;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出臺全省首個園區制度集成創新方案,在全國率先開展國際前沿的臨床真實世界研究;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實現100萬標箱的歷史性突破,去年全年完成112.72萬標箱,同比增長29.07%……
去年以來,這些“首架”“首個”落地,均有一個共同的“牽引力”——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作為自由貿易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和先行先試的孵化器,產業園區正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高品質發展。
海南省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以來重點園區平臺作用彰顯。11個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實現營業收入翻番,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積,實現全省近三成投資、超四成稅收。
1月6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2022年度第一批集中開工活動主會場儀式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行。當天,該園區就有7個重點專案集中開工,包括國際玉米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中心建設項目、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鑒定評估及確權交換中心項目、三亞水產苗種南繁生態產業園等,主打“南繁種業”和“深海”兩大未來產業。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政策,以南繁產業、深海產業為覈心,充分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戰略投資發展處主任柏超表示。
除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產業園區新經濟新業態表現活躍。據海南省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去年,“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水上運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個百分點。以資訊技術、互聯網平臺為主的新興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資訊傳輸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4%和10.7%,共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7個百分點。
“自貿港重點園區已經成為承載新經濟新業態的重要載體。”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中心主任於濤認為,從數據來看,資訊傳輸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發展迅猛。這顯示依託海口復興城互聯網資訊產業園、海南生態軟體園等重點園區,以資訊技術、互聯網平臺為主的新興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新引擎。
園區主導產業逐步集聚,發展方向更加清晰。海南生態軟體園和海口復興城瞄準數字經濟產業;洋浦經濟開發區石油化工發力新材料產業;博鼇樂城醫療發展康養等未來產業已具雛形。
資料顯示,2021年1月至11月,我省11個重點園區實現營業收入11602.96億元,稅收收入538.7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7.69億元。
海南生態軟體園總經理楊淳至介紹,截至2021年底,海南生態軟體園累計注册的數位健康企業已超過1000家,全年累計收入超過200億元,實現稅收23.84億元,同比增長491%,吸引了包括阿裡健康、平安好醫生、叮噹快藥、阿斯利康、複星醫藥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及專業機构加入。
海南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分析指出,2021年以來,11個重點園區利用自貿港政策紅利加大招商引資,穩步推進產業投資建設,園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園區營收、稅收、利用外資和進出口均實現較大增長,園區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事實上,園區經濟規模擴大的背後,離不開海南自貿港政策早期安排紛紛落地園區的助力。
“兩個15%”稅收優惠政策在11個園區全面實施;“啟運港退稅”“船籍港登記”“保稅油加注”“原輔料清單”“營運交通工具進口關稅减免”“加工增值30%免關稅”等政策在洋浦等園區首單落地並逐步推廣,“融資租賃”“QDLP、QFLP”等政策在海口江東新區、三亞中央商務區實施。現時,海南自由貿易港主要政策已在園區落地實施。(本報海口1月30日訊)
2021年1月至11月
我省11個重點園區實現營業收入11602.96億元
稅收收入538.7億元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7.69億元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