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度效“穩”要持續發力“進”要務求實效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

上海 106℃ 0
摘要: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六次會議昨天閉幕,市政府記者招待會在世博中心舉行。市長龔正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從嚴從緊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

記者招待會.jpg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六次會議昨天閉幕,市政府記者招待會在世博中心舉行。市長龔正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經濟發展

  增長5.5%有信心有底氣

  人民日報記者: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去年上海國民經濟還是保持了穩中加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您對今年經濟增長有什麼樣的預期?上海怎麼繼續穩,又如何進?

  龔正:去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在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上海市委的決策部署,我們不斷強化“四大功能”,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加快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畧連結,上海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今年全市經濟增長目標定在5.5%左右,兼顧了當前和長遠,綜合考慮了需求、供給和預期面臨的壓力。儘管困難挑戰不少,但上海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品質發展的資源要素條件沒有改變。我們有信心、有底氣通過努力實現這一目標,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關鍵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進一步把握好工作的時度效,全面落實好剛剛市人代會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的“十個聚力”。要在“穩”字上持續發力,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增長的政策,把“六穩”“六保”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把經濟基本盤築得更穩、更牢;要在“進”字上務求實效,狠抓國家重大戰畧任務落地、持續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個中心”建設、推動“五型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不斷提升都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努力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有效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快構築上海高品質發展新優勢。

  疫情防控

  堅持並完善“四個始終”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作為重要的口岸都市,上海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很大。疫情防控常態化後即使出現零星病例也都很快控制住了,沒有開展全員核酸檢測。請問市長,上海防疫有什麼“秘訣”?

  龔正:去年上海發生多輪突發疫情,我們的處置工作總體上平穩有序、波瀾不驚。在這背後,我們依靠的是一整套防疫制度體系的高效運轉,依靠的是無數抗疫戰士的日夜奮戰,依靠的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才構築起了防疫的銅牆鐵壁。具體來說有“四個始終”:

  一是始終强化憂患意識。從嚴從緊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國內發生局部疫情時,我們都要問自己“下一個發生疫情的會不會是上海”“如果上海發生,怎麼控制住”“如何採取措施做到上海盡可能不發生”。二是始終注重精准快速。突發疫情處置力爭“早、准、快”,2小時內到達現場,4小時內完成流行病學覈心資訊調查,24小時內完成核酸檢測、區域管控、轉運隔離等八方面工作。三是始終堅持科學抗疫。充分聽取專家的意見,讓專業的分析研判助力科學決策。注重科技賦能,發揮“兩張網”的作用,更加主動精准地開展人員資訊推送、比對、協查等工作。四是始終築牢“兩個屏障”。一個是疫苗的免疫屏障,全市已有94%以上的常住人口接種新冠疫苗。另一個是個人的防護屏障。上海市民非常自律,希望大家繼續堅持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這“四個始終”,我們要繼續堅持好,並不斷因時因勢優化提升完善防疫措施。

  科技創新

  科創中心正處關鍵躍升期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去年上海出臺了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明確從形成基本框架體系走向實現功能全面升級。未來將在哪些領域率先實現新的突破?

  龔正: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交給上海的重大戰畧任務。經過不懈努力,科創中心已形成基本框架,正處於功能全面升級的關鍵躍升期。我們將以“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為戰畧基點,以“强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為主線,聚焦機构、設施、隊伍三大重點,下更大功夫,爭取更大突破。

  機构,主要是加快集聚一流的科研機構。上海已經集聚了一大批國家級科研院所、高水准研究型大學,去年首批在滬國家實驗室全部掛牌,還引入了生物醫藥前沿產業創新中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准研發機構。我們將做好服務保障,支持這些機构加快搶佔前沿科技制高點。

  設施,主要是加快建設一流的科技設施。上海已經建成的大科學設施有8個,在建的有6個,還有6個已經納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我們將持續推動這些設施開放共亯、發揮功效,助力實現更多的“從0到1”的突破。

  隊伍,主要是打造一流的科研隊伍。特別是這“四支隊伍”:一是國家隊,依託國家級科研機構,集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二是地方隊,推動張江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培養科技人才特別是青年才俊。三是民間隊,支持華為青浦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壯大高水准研發人才和卓越工程師隊伍。四是國際隊,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聯合實驗室、外資研發中心等,大力引進世界級頂尖人才和團隊。

  五個新城

  持續推動資源要素集聚

  彭博新聞社記者:“五個新城”建設投資需求很大,能否介紹上海在新城建設和投資方面的具體工作計畫?

  龔正:五個新城建設,是上海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們將實施十大行動,抓好“三個著力”,持續推動資源要素向新城集聚。

  一是著力提升產業發展能級,重點是深化“一城一名園”建設,加大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引導中心城的大學、大院、大所、大集團等入駐新城,吸引更多全球科研機構和高能級企業落戶新城。二是著力强化交通節點功能。重點是推進“一城一樞紐”和重要交通廊道建設,加快形成與外省市聯系直接高效、新城之間網絡順暢,新城內部完善便捷的交通體系,加强新城與上海的主城區、新城與新城之間、新城與長三角其他40個都市的相互賦能和功能互補。三是著力提升公共服務品質。重點是推動優質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資源向新城傾斜,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打造5個新城綠環,讓人們在新城感受更美好的生活。

  臨港新片區

  “三年大變樣”決勝決戰

  新華社記者: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步入第三年,在您看來著眼於打造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開放新高地,臨港新片區未來會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今年新片區會有哪些新政以及重大專案落地?

  龔正: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之一,是上海經濟的重要增長極。2019年8月掛牌以來,我們以“五個重要”為統領,圍繞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建設目標,全力推動國務院準予的總體方案落地落實,現時78項制度創新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去年,新片區工業總產值達255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62%。

  今年是新片區“三年大變樣”的決勝決戰之年。重點聚焦“三個新”下功夫:

  一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去年新能源汽車成為新片區首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今年力爭高端裝備產業突破千億元,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產業規模翻番,努力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

  二是深入推進新一輪制度開放。實施好國家出臺的《總體方案》的同時,抓住RCEP生效的機遇,在貿易監管、金融開放等領域實行更大程度的風險壓力測試。

  三是著力培育新功能。依託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加快國際中轉集拼公共服務等功能性平臺建設,推動保稅維修、綠色再製造等創新業態發展。

  數位化轉型

  提升參與度便捷度體驗度

  東方衛視記者:去年初,上海提出全面推進都市數位化轉型。一年過去,上海在都市數位化轉型的“四梁八柱”是否已經構築起來?未來的發力點會是什麼?如何讓百姓在當中更有獲得感?

  龔正:全面推進都市數位化轉型,是關係上海全域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畧。去年,李强書記牽頭,全市大調研,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推動構建起都市數位化轉型的“1+1+3+3”框架體系,加快形成了都市數位化轉型的“四梁八柱”。

  在實施推動方面,一年來,各領域數位化水准有了很大提升。線上新經濟規模快速增長,全市軟件和資訊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1.26萬億元,增長15%以上。經濟、生活領域41個標杆場景落地應用,“一網通辦”接入服務事項達到3458項,“一網統管”城運平臺彙集各類應用1150個。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技術創新、場景應用、環境優化,儘快走出一條符合超大都市特點的全面數位化轉型之路。特別是繼續下大力氣提升“三個度”。一是參與度。更加注重市場化力量參與,培育更多有影響力的開放平臺、龍頭企業、示範園區。二是便捷度。推動數字經濟、數位服務深度融入生產生活,更接地氣、更方便羣衆。三是體驗度。進一步做細做實“一鍵通”“適老化”“無障礙”等服務,努力讓數位紅利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浦東引領區

  强化新賽道佈局終端帶動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去年出臺的浦東引領區《意見》備受關注,請問浦東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有怎樣的考慮?如何繼續打好浦東這張“王牌”,更好發揮“五大引領”作用?

  龔正:推進浦東新區高水准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是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大任務、歷史使命、戰畧機遇。去年中央《意見》印發後,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第一時間研究製定行動方案,明確了280項任務舉措,現時大部分都已經落地。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打響浦東這張“王牌”的重要內容。我們將聚焦“四個一批”,全面落實“兩特四區一中心一樣板一保障”主要任務,加快打造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要樞紐。

  一是推進一批重大改革開放舉措。重點是探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爭取國家批量化、清單式綜合授權。

  二是建設一批重大功能性平臺。重點是集聚高水准科研機構,建設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國際油氣交易和定價中心等平臺,發展更高能級的總部經濟。

  三是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堅持向新產業、新業態、新空間要新動能,持續强化“新賽道”佈局和“終端帶動”,促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航空航太等產業擴容、提質、增能。

  四是推動製定一批浦東新區法規。今年將圍繞綠色金融、智慧網聯汽車等領域,積極配合市人大開展立法工作,不斷完善與支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相適應的法治保障體系。

  擴大開放

  上海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去年上海實際利用外資額再創新高,請您介紹一下具體情況。當前全球疫情依然反復,在這樣的背景下,請問上海會出臺哪些新舉措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吸引外商投資?

  龔正: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四届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強調“三個不會變”:擴大高水准開放的决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决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决心不會變。再次向世界發出開放的最强音。

  外資是促進上海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去年我們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這條底線,都市韌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和體現,所以去年上海實際使用外資再創新高,達到225.5億美元,增長11.5%,呈現逆勢上揚態勢。而且還有兩個可喜的現象:一個是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新增60家,累計達到831家;另一個是外資研發中心新增25家,累計達到506家。上海仍是外商投資的熱土,是跨國公司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全球佈局的首選地之一。

  上海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進博會主旨演講中強調的“三個不會變”的精神,堅定不移推動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准的對外開放。我們將以今年1月1日RCEP生效為契機,落實好新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投資上海、植根上海創造更好條件。

  都市軟實力

  陞級100個基層文化設施

  文匯報記者:上海提出全面提升都市軟實力,作為軟實力的重要基石,文化將如何發力?在高品質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會有什麼新舉措?

  龔正:軟實力彰顯了都市的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文化是都市軟實力的集中體現,一座城市最有味道、最具魅力的就是文化。圍繞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我們重點在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塑造獨特文化神韻,大力弘揚都市精神品格,用好用活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發展時尚文化,進一步提升“上海文化”的標識度,更好地展現中國風、東方韻。

  二是打造最美文化空間,推動重大文化設施與基層文化場所融通互動,加快建設一批文化新地標。

  三是激發澎湃文化活力,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兩翼齊飛,推動文化與科技、教育、金融等融合發展。

  我們將緊扣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更優質、更均衡、更便捷。更優質,就是加快建設一批標誌性重大文化設施,上海圖書館東館、少兒圖書館新館今年即將對外開放。更均衡,就是大力推進文化服務資源向新城、大居和遠郊覆蓋,今年將完成100個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功能陞級。更便捷,就是圍繞“15分鐘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圈”建設,加快推出更多家門口的好服務、好去處。

  一體化示範區

  育出更多“良種”播撒四方

  澎湃新聞記者: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成立以來,有多少制度創新成果已在全國複製推廣?2021年“水鄉客廳”令人耳目一新,今年還會有哪些新的政策突破與重大專案開工?

  龔正: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畧的重要突破口,習近平總書記對示範區建設寄予厚望,指出示範區是一體化制度創新的試驗田,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掛牌成立兩年多來,示範區聚焦制度創新,累計形成了78項制度創新成果,已有3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長三角和全國重點區域複製推廣,對區域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示範帶動作用。

  今年示範區將緊緊圍繞“高品質”和“一體化”兩個關鍵,繼續堅持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雙輪驅動”,爭取育出更多“良種”,播撒四方。一方面,制度創新突出深化和集成。圍繞重點難點問題攻堅突破,努力形成更多更具含金量的制度創新成果。比如,建立人才協同創新引領機制,推動人才跨區域暢通流動等。另一方面,項目建設突出集中度和顯示度。重中之重是全力推進水鄉客廳建設,方廳水院、水系藍環等項目將全面開工建設。同時,滬蘇嘉城際鐵路、澱山湖岸線生態治理等工程也要實現開工建設。

  新能源車

  在大賽道上加快培育新優勢

  鳳凰衛視記者:能否透露一下上海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最新資料,以及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計畫?

  龔正:當前,汽車正從單純的交通工具,向移動智慧終端、儲能單元和數位空間轉變。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上海對此高度重視,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地。

  上海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從產業發展看,去年產值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長200%;產量達到55萬輛,同比增長170%。從應用推廣看,全市累計超過67萬輛,僅去年就超過25萬輛,占全市新車銷售的43%。現在上海是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多的都市。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120萬輛,產值突破3500億元,建成滿足125萬輛以上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的充電網絡。

  近年來,我們已經從供給、需求兩端發力,推出了一批新能源汽車支持措施,包括新能源汽車2021—2025年計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政策、鼓勵購買使用辦法等。近期,還將出臺實施意見,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要加快推動解决汽車缺芯的問題。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統籌推進技術研發、標準製定、推廣應用、資料安全和基礎設施建設,在新能源汽車這個大賽道上,加快培育發展新優勢。

  人才高地

  破立並舉做“加減乘除”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上海明確要率先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這方面會有哪些突破?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和專業人才來滬?如何解决他們的後顧之憂?

  龔正:上海構築未來發展新優勢,關鍵在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關鍵在體制機制創新。在打造高水准人才高地過程中,我們將堅持破立並舉,著力做好“加減乘除”:在激勵上做“加法”,完善“揭榜掛帥”等激勵機制,提升人才的獲得感。在管理上做“減法”,加大放權鬆綁力度,積極穩妥下放崗位設置、職稱評審、科研管理等許可權。在扶持上做乘法,綜合科創、金融、資訊等要素資源,放大對扶持人才創新創業的“乘數效應”。在評估上做“除法”,著力破除“四唯”,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我們將為人才營造無後顧之憂的生活環境。聚焦人才關切的落戶、居住、醫療、教育等問題,提升服務的精准性、有效性,讓各類人才在上海都能獲得“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

  住房保障

  兩年完成五年任務一半以上

  新民晚報記者:住房問題是市民羣衆特別關心關注的問題,現在上海在大力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推進情况如何?新的一年有什麼讓大家期待的計畫?

  龔正:解决好上海這樣一個超大都市的住房問題,必須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堅持租購並舉,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我們總的考慮是做到“四個堅持”:

  一是堅持多管道供給,跑出建設加速度。“十四五”期間,上海將建設籌措47萬套(間)以上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去年已經建設籌措了6.7萬套(間),今年計畫完成17.3萬套(間),加起來是24萬套(間),也就是說,用兩年時間完成五年任務的一半以上。

  二是堅持優化結構,完善供應體系。就是加快構建從“一張床”到“一間房”再到“一套房”的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

  三是堅持職住平衡,優化空間佈局。推動更多房源向五個新城、產業園區、軌道交通網站等區域佈局。

  四是堅持精細管理,提升居住品質。更好滿足青年人對品質生活的需求,完善配套設施,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打造“有溫度、悅生活”的租賃住房社區。

  虹橋樞紐

  “三個持續用力”提升能級

  介面·財聯社記者:去年國務院批復《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描繪了“大虹橋”藍圖。要把藍圖化為施工圖,今年還會推出哪些政策措施、功能平臺和重大專案?

  龔正:今年我們將强化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國際定位、彰顯開放優勢、提升樞紐功能,大力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能級和顯示度。重點是“三個持續用力”:

  一是在政策措施落實落細上持續用力。我們將圍繞企業集聚、產業升級、雙向開放等領域,爭取更多國家層面升級版政策,為强化大會展、大商務、大交通三大覈心功能提供政策支撐和保障。二是在功能平臺賦能發展上持續用力。特別是對虹橋國際商務人才港、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實體功能平臺,我們將加快提升能級,放大輻射帶動效應。三是在重大專案加快建設上持續用力。今年,我們將推進金山至平湖鐵路線等跨省市項目,加快滬蘇湖高鐵、市域鐵路嘉閔線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交通門戶樞紐功能。

  加裝電梯

  建管並舉,今年目標翻番

  東方網記者:這兩年,上海持續推進老舊社區加裝電梯,很受歡迎,請問今年的加裝電梯目標是多少?如何推動零星加裝向成片化、規模化加裝轉變?如何加强這些電梯的後續管理?

  龔正:我們按照“能加盡加、願加快加”的原則,全力推進這項民心工程。去年的目標是完成加裝1000臺,實際完成1579臺,是此前10年加梯總數的3倍。今年,我們將堅持建管並舉,以更大力度推進這項工作,“建”的目標是完成加裝2000臺以上。

  “建”,就是積極推動從零星加裝向成片化、規模化加裝轉變。關鍵是做到“兩個相結合”。一方面,與發揮基層作用相結合。通過激發基層活力,引導羣衆共同參與,整社區開展業主意願徵詢、電梯加裝。另一方面,與舊住房更新改造相結合。一體推進社區內的加裝電梯和舊住房更新改造結合起來,降低工程費用,减少重複施工,更加便民利民。

  “管”,就是要建立健全加梯後的全生命週期管理。主要是實施好已經出臺的加强加裝電梯後續管理的指導意見,落實業主、物業企業等方面的管理責任,推動加裝電梯的長效管理,讓居民安心、放心地使用電梯。

  千園工程

  使大型公園佈局更均衡

  香港大公文匯集團記者:這兩年上海的公園越來越多,包括剛開放的世博文化公園北區成為市民喜愛的打卡地,上海提出到2025年實現“千座公園”計畫,今年,上海在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方面是不是會推出更多的方案?

  龔正: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實施“千園工程”,是上海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我們打算,“十四五”期間新增各類公園600座以上,使全市公園總數達到1000座以上。去年全市建成各類公園126座,今年計畫建成120座。

  下一步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我們做到“三個注重”:

  一是注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比如,黃浦江邊的世博文化公園去年底北區開園,元旦假日三天接待遊客4.5萬人次。世博文化公園南區正加快建設,有很多的文化設施正在鑲嵌其中,整個公園力爭到2024年全面開放。

  二是注重讓全市人民更充分地共亯。在推進“一江一河”綠色生態公共空間建設的同時,加快“一帶”也就是環城生態公園帶建設,使大型公園佈局更均衡、市民更可及。

  三是注重更好地滿足市民的多樣化需求。重點是推進“公園+”工程,在公園新增文化、體育等設施。同時,推進公園免費開放、延時開放。

标签: 龔正 服務文化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