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重庆 77℃ 0
摘要:

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1月17日在重慶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胡衡華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重慶發展行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在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共重慶市委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關心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訓示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市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經濟發展保持良好態勢,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這一年,我們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全市上下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届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3400萬重慶人民更加滿懷信心地聽黨話、跟黨走,把“兩個確立”的政治成果轉化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轉化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忠實踐行,轉化為履好職責、做好工作的實際行動。

——這一年,我們開局“十四五”、開啟新征程,在戰畧上布好局、在關鍵處落好子。積極配合國家層面規劃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等重大規劃公開發佈,明確成渝地區為全國交通4極之一,賦予重慶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都市等新定位。精心編制全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和52個市級專項規劃,儲備重大專案532項,啟動實施233項、累計完成投資超過3000億元,為“十四五”開局起步打下堅實基礎。

——這一年,我們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譜寫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篇章。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我們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因時因勢調度經濟運行,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兩起本地疫情均在1個潜伏期內得到有效控制,新冠疫苗基本實現“願接盡接”“應接盡接”,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894億元、增長8.3%,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6.1%、18.5%、22.8%、9.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10.6%,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取得新成效。

一年來,重點抓了九個方面工作。

(一)扎實推進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落實科技自立自强要求,貫徹市委五届十次全會部署,深入推動科技創新,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强。提升創新平臺。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提速,超瞬態實驗裝置、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等科研平臺加快建設,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重慶醫科大學國際體外診斷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建成投用;兩江協同創新區新引進科研院所10家,集聚院士團隊14個,分佈式雷達驗證試驗場啟動建設,西工大重慶科創中心投入運營;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啟動建設長江模擬器、野外科學觀測站;15個高新區引進重大科技產業項目474個、總投資2604億元。壯大創新主體。新增2所高校,新引進研發機構16家、累計達到104家,新增4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聯合微電子中心獲批成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市畜科院獲批建設國家活豬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118家、5108家、3.69萬家,有研發機構的規上工業企業占比預計達到30%。優化創新生態。獲批建設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編制科技進步路線圖,製定實施基礎研究行動計畫,組建科技創新投資集團,推出“科技成果轉化24條”,累計啟動10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獲批設立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和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新引進急需緊缺人才超過5萬名,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和商業價值信用貸款累計分別達到223.5億元、81億元,科技企業融資近4000億元,預計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比達到2.21%,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 %。

(二)扎實推進產業轉型陞級。多措並舉增强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7%,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增長18.1%、18.2%,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15%以上。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實施支柱產業提質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工程和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准提升工程,“一鏈一策”建設33條重點產業鏈,啟動建設首批6個市級重點關鍵產業園,加快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陞級;汽車產業實現“整車+零部件”雙提升,博世慶鈴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等項目開工,比亞迪動力電池二期等項目建成,長安UNI—K、福特野馬Mach—E等新車型上市,汽車產業增加值增長12.6%;電子資訊產業加快補鏈成群,電腦年產量首次突破1億臺,京東方第6代柔性顯示面板產線正式投產,華潤微電子12英寸功率電晶體晶圓生產線、康寧顯示玻璃基板前段熔爐等項目落地,電子產業增加值增長17.3%;醫藥產業集群逐步成型,博唯生物預防性重組蛋白疫苗等項目加快推進,重慶國際生物城、水土生物醫藥創新基地等建設提速,醫藥產業增加值增長14.5%;裝備、資料、消費品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增加值分別增長16.8%、5.9%、8.9%。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發展。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成功舉辦中國—上合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2021智博會;“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不斷壯大,新集聚大數據智能化企業1000餘家,新認定智慧工廠38個、數位化車間215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重慶)接入二級節點20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頻寬達到590G、骨幹互聯網直連都市達到38個;“雲聯數算用”全要素群加速聚集,京東、中科曙光等高效能算力設施相繼佈局,建成5G基站7.3萬個,上雲企業達到10.1萬戶;“住業遊樂購”全場景集不斷豐富,部署建設都市資訊模型基礎平臺,打造都市安全、智慧交通、基層智慧治理等融跨平臺,提檔陞級禮嘉智慧公園,我市成功入選全國“雙智”試點城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獲批,啟動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等改革試點,獲批跨區域外債管理便利化試點,推出科技跨境貸、匯保通等創新服務,落地中國農業銀行數位化風控中心和一批金融科技總部,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加快建設,新增上市企業6家;獲批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都市,深入實施“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消費市場持續回暖,新業態不斷湧現;國家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較2017年壓縮60%以上,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培育市級軟件產業園7個,軟體業務收入增長24.6%;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旅遊發展升級版啟動實施,文化和旅遊產業增加值預計分別增長8.3%、9.2%;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新興服務業蓬勃發展,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

(三)扎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落實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召開兩次川渝黨政聯席會議,設立300億元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共同實施85項年度重點任務,推進67個重大合作項目,打造10個區域合作平臺,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獲批啟動實施,成渝中線建設啟動,成達萬、渝萬、渝昆、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建設提速,鄭萬高鐵重慶段開展聯調聯試,渝西高鐵可研獲批,渝宜高鐵重慶段完成可研編制,大足至內江高速、合川至安嶽高速重慶段建成通車,涪江雙江航電樞紐、川渝電網一體化等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推動科技創新區域協同,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啟動建設,集中開工40個重大科技專案,合作共建6個重點實驗室,組建成渝地區高新區聯盟、技術轉移聯盟和協同創新聯盟。推動產業發展協同合作,製定汽車、電子、裝備製造、工業互聯網高品質協同發展實施方案,獲批共建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推動生態環保聯建聯治,共同實施長江幹流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開展跨界河流污染專項整治和空氣污染聯防聯控。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啟動第二批便捷生活行動,210項“川渝通辦”事項全面實施,跨省醫療結算、公積金异地貸款等實現“一地辦”,企業和羣衆享受到更多同城化便利。

(四)扎實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建立健全“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工作調度機制和區縣對口協同發展機制,促進各片區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提升主城都市區極核功能,中心城區國際交往、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現代服務功能加速集聚,主城新區工業化主戰場作用進一步顯現。推動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巫山五裡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三峽庫心·長江盆景”等跨區域合作平臺加快建設,萬開雲同城化發展成效明顯。推動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文旅融合發展,組建武陵山文旅發展聯盟,成立武陵文旅融合發展公司,舉辦首届中國武陵文旅峰會,新增3個4A級景區,全年接待遊客8673.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841.2億元。

(五)扎實推進改革開放。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加快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拓展開放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107個國家(地區)、315個港口,運輸箱量增長54%;中歐班列(成渝)開行超過4800班,開行量和貨值貨量均居全國首位;獲批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際航線增至106條,國際貨郵年輸送量突破20萬噸。提升開放平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編制實施五年發展規劃,累計簽約商業項目250億美元、金融項目232億美元;自貿試驗區新形成自主培育改革創新成果16項,啟動建設10個聯動創新區;兩江新區服務貿易額超過70億美元、跨境電商交易額預計增長50%,萬州、永川綜保區獲批建設,果園港口岸通過國家驗收,寸灘港口岸功能有序轉移,高新區、經開區等各類開放園區引領輻射功能持續增强。發展開放型經濟。實施與東盟經貿合作行動計畫,開展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成功承辦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特別外長會、瀾湄合作第六次外長會、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繼續辦好西洽會、中新金融峰會、重慶英才大會,累計落戶世界500强企業312家,國際友城增至52對,實際利用外資105億美元以上。以開放促改革。獲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和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寘、國資國企、“放管服”等重點領域改革,出臺“促進生產經營27條”“助企紓困17條”等政策,為企業新增减負超過600億元,金融系統為實體經濟讓利160億元,全市新設立市場主體57.9萬戶、總量達到320.4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比達到59.6%。

(六)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和都市提升。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分層分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一縣一策”支持4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創建3個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和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榮昌、潼南入選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1092.8萬噸、創近13年新高,活豬產能恢復至正常年份水准,“巴味渝珍”授權農產品累計達到637個,農業增加值、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和網絡零售額分別增長7.8%、15.8%、17.5%;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新改建“四好農村路”3330公里、新完成農村公路安防工程4011公里,改造農村危房5097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占比分別達到84%、40.5%;“三變”改革試點擴大到2234個村,“三社”融合發展提速,基本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大力推進都市提升工作。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一區兩群”國土空間規劃以及綦江—萬盛等跨行政區規劃編制完成。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都市發展格局,加快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和交通强市建設,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方案持續推進,在建里程929公里、營業里程達到839公里,開行公車化列車35對;“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畫提速實施,在建里程308公里、通車里程達到417公里;“三環”高速全線貫通,高速公路新通車439公里、總里程達到3841公里,省際出口通道增至27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執法權劃歸公安部門;中心城區建成“4橋2隧”,打通未貫通道路35條,整治交通堵亂點62處,城市道路通車里程超過6000公里;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進入主體施工,重慶新機場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忠縣新生港開港運營,寸灘郵輪母港開工,果園港二期及擴建工程完工;兩江燃機電廠二期、豐都栗子灣抽水蓄能電站啟動建設。推進以“兩江四岸”為主軸的都市更新,長嘉匯、藝術灣、樞紐港等城市功能名片加快建設,市規劃展覽館新館建成,江北嘴江灘公園、雅巴洞濕地公園等十大公共空間建設成效顯現,渝中、九龍坡入選全國首批都市更新試點城市,全市31個都市更新試點示範專案全面啟動,累計完成老舊社區和棚戶區改造3568萬平方米,老舊社區累計加裝電梯3440部,109個都市邊角地建成社區體育文化公園,2278公里山城步道建成投用,309個坡坎崖灘項目得到治理提升,磁器口後街、十八梯等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建成開街。深化“大城三管”,完成市容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中心城區隧道、道路護欄美化亮化實現全覆蓋,建成110個“勞動者港灣”示範點,生活垃圾全生命週期管理鏈條建成,“馬路辦公”整改問題82.6萬個,建成區數位化城管覆蓋率達到95%,4個區縣榮獲全國文明都市,建設“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都市取得新進展,越來越多的人到重慶“行千里·致廣大”。

(七)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面落實長江保護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强化生態保護修復。推進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和自然保護地優化調整,全面推行河長制、林長制,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32萬畝,國土綠化營造林51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4.5%;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全面完成,長江禁捕退捕成果持續鞏固,渝北、北碚入選“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重慶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試點入選中國特色生態修復案例,廣陽島生態修復主體完工、入選全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强化减污治污。開展提升污水“三率”專項行動和“散亂污”企業整治,建設改造城鎮排水管網1900公里、新增日汙水處理能力27.5萬噸,强化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聯防聯治,深化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迴響問題整改,全面淘汰錳行業落後產能,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優,74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6%,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26天、其中優的天數146天,土壤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污染防治攻堅戰年度考核為優秀。强化節能降碳。製定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整改“兩高”項目122個,累計建成綠色園區15個、綠色工廠171個,發行綠色債券142億元,上線“碳惠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能耗“雙控”進度總體符合國家下達目標要求。

(八)扎實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在財政收支壓力較大的情况下,堅決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保持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堅持就業優先,落實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全年城鎮新增就業75.1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深化教育改革,學前教育普惠率不斷提升,義務教育“雙减”成效明顯,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教育評估改革、“縣管校聘”改革穩步推進,新高考“首考”順利實施,“公參民”、校外培訓機構問題有效整改,職業教育不斷壯大,高校“雙一流”建設取得新進展。推進健康中國重慶行動,新增互聯網醫院18家、三級中醫院5家,“三通”醫共體建設覆蓋所有區縣,跨省异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全面推開。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塵埃落定》《仙豆》等舞臺藝術獲國家級獎項,《重慶·1949》等大型文旅駐場演藝成功上演,完成“紅色三岩”31棟文物建築保護展示,紅岩文化公園首期項目對外開放,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改造提升39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建一批24小時都市書房;出臺建設體育强市實施意見,成功舉辦市第六届運動會,我市運動健兒在東京奧運會、殘奧會共獲3枚金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新建鄉鎮養老服務中心223個,提檔陞級鄉鎮敬老院150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加强社會保障,持續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繼續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扎實開展“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15件重點民生實事完成年度任務,36件重點民生項目取得積極成效,“為科技工作者辦實事20條”全面完成。

(九)扎實推進安全穩定各項工作。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全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築牢疫情防控防線,建立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轉換機制,强化“人”“物”同防、閉環嚴防、關口細防、橫向聯防、社會謹防,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堅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加强平臺經濟規範監管,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治理,妥善處置單體企業風險,入選全國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試點,重點領域風險總體可控。毫不放鬆抓好安全生產,實施常態化安全監管“十條措施”,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建立暗查暗訪和督辦交辦機制,綜合整治高層建築、古鎮古寨、廠房庫房、老舊社區消防和危化品、道路運輸、食品藥品、都市內澇、地質災害、森林防火隱患,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亯的社會治理格局,製定加强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完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和衝突糾紛大調解體系,推進信訪“治重化積”專項工作,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實施“全民反詐”專項行動,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鬥爭,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實現“雙下降”,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雙提升”。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貫穿政府自身建設全過程,扎實推進中央巡視、稽核和國務院大督查等迴響問題整改,堅決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肅清鄧恢林流毒影響,旗幟鮮明講政治、對標對錶抓落實的政治氛圍更加濃厚。嚴格落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全年向市委請示報告130次,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220件、市政協提案1020件。嚴格依法行政,出臺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3件、立改廢政府規章16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市委實施意見,落實糾治“四風”十項舉措和過緊日子要求,持續為基層鬆綁減負。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和村(社區)換屆。國防動員、雙擁共建、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邁出新步伐,民族宗教、國家安全、外事、僑務、港澳臺、稽核、統計、檔案、保密、參事、史志、人防、氣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會、婦女、兒童、青年、老齡、慈善、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實現新發展。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我們在應對挑戰中主動作為,在爬坡上坎中砥礪攻堅,成績來之不易,歷程令人難忘。我們深刻體會到,做好重慶工作、推動重慶發展,最堅強的保證是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和黨中央堅強領導,最根本的遵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最突出的主線是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我們也深刻感受到,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得益於市委的正確領導、科學決策,離不開3400萬重慶人民頑強拼搏、埋頭苦幹,每個人都出了力,每個人都了不起。在這裡,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渝部隊和武警官兵、公安幹警、消防救援人員、民兵預備役人員,向關心支持重慶發展的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及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重慶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需求恢復有所放緩,經濟穩增長壓力較大,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尚未形成;產業發展能級整體不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有待提升;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還有不少短板;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在軟硬聯通上仍有堵點卡點;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就業、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民生領域還有不少薄弱環節;安全穩定風險隱患依然較多;政府系統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准和解决實際問題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們一定重視發展中的困難、正視工作中的差距,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們黨將召開二十大,我市也將召開第六次黨代會,需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做好政府工作責任重大。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届歷次全會精神,扎實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向縱深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進出口總值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左右;能耗强度下降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慮。

上述預期目標,與全國經濟走勢和我市“十四五”預期目標相銜接,同全市經濟潜在增長水准相適應,充分考慮了各種變數,兼顧了需要和可能,有利於引導預期、提振信心、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戰畧上更加主動、戰術上更加精准,注重穩定經濟大盤、穩住社會大局,注重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重慶經濟和全國一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必須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穩住經濟基本盤。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抓好項目儲備,加强政策對接,搶抓國家加大政府投資規模、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窗口期”,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盤子”。抓好基礎設施投資放量,深入實施抓項目穩投資專項行動,聚焦“兩新一重”、都市更新、民生補短板等領域佈局一批重大專案,開工一批成熟項目,加快在建工程進度,形成更多工作實物量。抓好工業投資提質增效,用好產業鏈招商等管道,引進一批牽引性强、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提高招商簽約項目開工率和資金到位額,引導企業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抓好資金保障,管好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創新政府投融資機制,開展基礎設施REITs試點,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准,更好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確保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促進消費陞級擴容。抓住國際消費中心都市培育建設契機,實施國際消費載體提質等“十大工程”,深化“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鞏固消費回暖勢頭。培育品質消費,推進解放碑—朝天門、觀音橋、三峽廣場等商圈建設,提檔陞級中央商務區,優化商圈業態佈局,發展智慧商圈。激發縣鄉消費,加快發展縣域商業,鼓勵區縣開展新能源汽車促銷、綠色智慧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推動育幼、護理、家政、住房租賃等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准。培育新型消費,挖掘重慶特色文化、特色美食和特色旅遊資源,推動消費產業聯動融合,提質發展電子商務,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商旅文體跨界發展。優化消費環境,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健全社區商業配套設施,發展農村物流配送,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釋放居民消費潜力。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要完善企業意見收集、辦理、迴響良性機制,營造重商、親商、安商良好氛圍,千方百計把各類市場主體保護好、發展好。構建更優產業生態,綜合產業創新資源,建設一批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完善研發設計、成果孵化、小試中試、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體系,推進應用場景建設,支持首臺(套)裝備、首批次資料、首版次軟件推廣應用,為市場主體厚植發展沃土。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做强做大“鏈主”企業,大力培育領軍企業,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行動計畫,培育發展優質中小企業。加大助企紓困力度,落實國家新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繼續執行現行紓困政策,實施中小微企業助力工程,對受疫情影響較重的服務業等困難行業實施精准幫扶;建立完善科學用能政策,優化煤電油氣保供機制,推廣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費,健全面向小微企業、覆蓋所有區縣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擴大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和商業價值信用貸款規模;强化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幫助企業解决缺煤、缺電、缺芯、缺櫃、缺工等要素短缺問題,讓企業增强信心、輕裝上陣、加快發展。

(二)統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持續釋放區域經濟發展佈局優化效應。聚焦“兩中心兩地”戰畧定位,集中精力辦好重慶自己的事情,齊心協力辦好川渝合作的事情,努力構建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

縱深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强全方位協同、全領域合作,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推動重大規劃編制,配合國家部委編制出臺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生態環境保護、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等專項規劃,聯動四川編制完成水安全保障、國際消費目的地建設等規劃方案。推動重大改革政策落地,爭取獲批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等試點試驗,聯動推進成渝地區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啟動實施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推動重大合作平臺建設,爭取國家批復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方案,推進川渝高竹新區、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等建設,加快首批20個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建設,深化川渝產業鏈、供應鏈配套合作。推動重大合作項目實施,聚焦現代產業體系、西部科學城、西部金融中心等共建領域,實施160個引領性標誌性項目,以高品質項目支撐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發展。

持續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落實三個片區建設行動方案,做大做强“一區”、做優做特“兩群”。主城都市區,突出强核提能級、擴容提品質,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基礎設施“一張網”、公共服務“一張錶”、城市管理“一平臺”,統籌佈局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現代服務等重大功能設施,促進中心城區和主城新區交通同網、產業同鏈、服務同標、發展同步。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萬州建設區域中心都市,推進萬開雲同城化發展,加快“三峽庫心·長江盆景”等跨區域合作平臺建設,推動墊江梁平、豐都忠縣、奉節巫山巫溪城口等板塊協同發展,强化沿江區縣城市互動、產業聯動,做靚三峽製造、三峽農家、大三峽旅遊等特色品牌。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突出文旅融合發展,推動黔江建設渝東南區域中心都市、秀山建設渝鄂湘黔毗鄰地區中心都市,支持武隆開展旅遊國際化試點,支持彭水建設民族地區產城景融合發展示範區,引導各區縣建設精緻山水城,合力建設烏江畫廊旅遊示範帶和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遊示範區,促進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三)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是調結構、轉管道的根本之策,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覈心地位,圍繞“四個面向”,爭取國家戰畧科技力量佈局,强化科技創新支撐作用,以創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建設一流創新平臺。高水准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緊扣“五個科學”“五個科技”,聚焦科學主題鑄魂,建設金鳳實驗室和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推動國家實驗室基地、中科院重慶汽車軟件創新研究平臺落地,支持高校研究院和特色研發機構在科學城集聚;面向未來發展築城,提速建設科學會堂、科學公園等功能設施,建成投用科學大道一期;聯動全域創新賦能,强化“一核引領、五區聯動”,統籌規劃佈局、政策協同、重大專案和環境營造,建設“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高標準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瞄準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集聚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開工建設衛星互聯網等科創項目,建成投用分佈式雷達驗證試驗場、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等科創平臺,打造全國重要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範區。高品質建設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聚焦“智慧+”“創新+”“綠色+”,建設重慶腦與智慧科學中心、廣陽灣實驗室,探索打造零碳示範產業園,培育零碳工廠、智慧交通、智慧建造等應用場景。統籌推進各類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加快重慶高新區及拓展園建設,支持潼南、涪陵、合川、大足、綦江、銅梁創建國家高新區,推動市級高新區建設,促進各類園區創新轉型、提能陞級。

培育一流創新主體。强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啟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行動計畫,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倍增計畫,支持企業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力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4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500家、科技型企業突破4萬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比提高到2.3%左右。增强高校創新能力,加大“雙一流”建設力度,鼓勵市屬高校建設特色高水准大學,佈局建設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優化重組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大數據智慧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新型科研機構,加强與名校名院名所名企的科技合作,支持國家活豬技術創新中心、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重慶金佛山喀斯特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機构建設,鼓勵外資企業在渝設立全球研發中心。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類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完善政策、集聚人才、優化服務,健全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促進科技、產業、金融、人才良性迴圈,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商業化。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推進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有用武之地。優化科技金融服務,完善種子、天使、風險投資全鏈條創投體系,創新科技企業融資增信機制,擴大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規模,支持科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促進科技與金融有效對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健全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功能,啟動科技成果展示平臺建設,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流程孵化體系,加快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打通創新技術到產業應用的“最後一公里”。强化科技人才集聚,完善科技人才培養、使用、評估、服務、支持、激勵等體制機制,深入實施重慶英才計畫,持續辦好重慶英才大會,打造全國地方科協綜合改革示範區,構建“近悅遠來”人才生態,大力引育戰畧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國防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讓重慶成為各類人才的嚮往之地、創新之都、圓夢之城。

(四)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强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推動高品質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轉型陞級上,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促進經濟迴圈和產業鏈暢通。

提高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圍繞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建設,突出支柱產業提質增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准提升,建好市級重點關鍵產業園,抓實產業鏈陞級重構,穩步提升製造業占比。汽車產業,抓住智慧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加快長安、金康、吉利、理想等高端新能源整車項目建設生產,推進長安汽車軟體園、國家氫能動力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等平臺建設,增强動力電池、汽車電子等關鍵覈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完善充換電設施,試點建設車路協同體系,加快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構建智慧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生態。電子產業,以發展集成電路、電子覈心元器件為重點,進一步做優做强產業集群,推進華潤晶圓製造及先進封裝、四聯感測器MEMS製造等項目建設,加快康佳MicroLED關鍵技術研發。裝備製造產業,以“智慧+”為方向,以“整機+零部件”為路徑,做大做强數控機床、軌道交通裝備等高端裝備,提升通機等優勢產品競爭力,推動新能源裝備、山地農機裝備產業發展,加快三一重慶智慧裝備產業園等項目投產上量。醫藥產業,聚焦化學藥、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促進產學研一體、醫工理融合發展,加快博唯生物宮頸癌疫苗、智翔金泰創新抗體藥物等產業化進程,構建以重慶國際生物城為重點的“1+5+N”醫藥產業體系。資料產業,推進中鋁高端製造、華峰己二胺、中科潤資氣凝膠等項目建設,做優先進有色合金,做强高性能合成材料及複合材料,促進氣凝膠資料產業化。消費品產業,陞級糧油食品等優勢消費品產業集群,培育個護美妝、渝派服裝、巴渝美食工業化等特色消費品產業集群,促進消費品產業品牌化、個性化發展。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位科技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高水准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加速軟體產業發展,突出工業軟件、基礎軟件、資訊安全軟件、行業應用軟體等重點方向,實施“千家軟件企業培育工程”,支持重慶軟體園產業集聚,創建中國軟件名園、國家網路安全產業園區。深化智慧製造實施,加快生產設備、關鍵環節智能化改造,新培育10個智慧工廠、100個數位化車間,完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實施製造業“一鏈一網一平臺”試點示範。推進產品智能升級,緊跟5G、AI+、雲化賦能、軟件定義產品趨勢,擴大智能家居、超高清視頻終端等市場份額,導入智慧監測、智慧安防等新產品,推動智慧產品向中高端反覆運算陞級。豐富智能化應用場景,構建“8611”一體化場景建設體系,打造10個“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專案,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展示中心。夯實數位基礎設施,深化“雲長制”改革,持續加大5G規模組網建設力度,提速建設中科曙光、華為、京東等計算中心和都市大數據資源中心,規劃佈局空間互聯網,建成投用西部數據交易中心。

推動現代服務業高品質發展。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陞級。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圍繞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各類金融要素資源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推動與新加坡之間債券、基金、理財等業務創新合作,深化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引進境內外金融機構,實施企業上市“育苗”專項行動,推動股權投資基金發展,完善科創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金融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打造國際物流城升級版,綜合市屬重點港口物流資源,引育綜合物流服務集成商,壯大國際物流、供應鏈物流、專業化物流等新業態,建設一批分撥運營基地,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加快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推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打造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積極創建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國家文旅消費示範都市,提升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旅遊品牌影響力。推進其他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加快國家工業設計示範都市、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建設,培育發展健康服務業,引育研發設計、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等科技服務機構,發展會計、法律、稽核等專業仲介服務,做大遠端醫療、資料處理、文化創意等外包服務,打造長嘉匯、兩江國際等高端專業服務集聚區。

(五)推動改革落地見效,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無論是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還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都要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要抓好各項改革協同,發揮改革整體效應,推動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深化財政金融改革。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加强財政資源統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重大戰畧任務和民生支出,兜牢基層“三保”底線,提升財政政策效能。加强政府債務風險排查,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加强財政金融政策協調聯動。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改革創新試點落地,擴大中新雙向投融資規模,爭創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促進金融政策、工具、平臺疊加集成。加强金融法治建設,開展虛擬貨幣、私募基金、協力廠商財富管理等風險排查,落實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壓實金融風險處置各方責任,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啟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加快市屬國企戰略性重組、專業化綜合,培育壯大主責主業突出的優勢國有企業集團。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高品質發展,綜合用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國資基金。深化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一企一策”支持市屬國有企業轉型發展,完成能源集團引入戰略投資者。深化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運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國資監管效能。

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創建民營經濟示範都市,提速建設渝商綜合服務平臺,完善常態化政企溝通聯系機制,落實領導幹部聯系商會、非公經濟接待日、走訪服務民營市場主體等制度,暢通民營企業反映訴求通路,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支持龍頭企業自主創新、發展壯大,引導大型民營企業帶動配套小企業共同發展。弘揚企業家精神,建設高素質企業家隊伍,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對企業“無事不擾、難時出手、有呼必應”。

加快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深入實施《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營商環境創新試點100項首批改革事項,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市場化改革,探索“一業一證(照)”改革創新,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寘綜合改革,加强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支持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通辦改革,提升“渝快辦”效能,深化“全渝通辦”“跨省通辦”,豐富“一卡通一碼通”應用場景。推進法治化建設,推廣法治化營商環境司法評估指數體系,加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嚴格執行知識產權侵權賠償制度。提升國際化水准,跟踪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化軟硬體互聯互通,推進國際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加快引育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讓都市展現國際範、彰顯重慶味。

(六)擴大高水准開放,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重慶是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節點,要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讓重慶與世界精彩互動。

提升開放通道效率。完善出海出境大通道體系,强化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支撐。南向,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增線擴能,强化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功能,加密重慶至欽州港等鐵海聯運班列,穩定開行重慶至越南、老撾國際鐵路班列,拓展跨境公路直通班車,加快境內外樞紐和集貨分撥節點建設。西向,推進中歐班列擴容提質,加快建設集結中心示範工程,推動海外倉發展,拓展線路網絡,構建定點、定線、定時、定價、定車次的穩定運轉體系,深挖高品質回程貨源,提升班列貨值規模和影響力。東向,深化智慧長江物流工程,加密滬渝直達快線、渝甬班列,發展長江干支聯運,推廣江海直達集裝箱船型。北向,强化渝滿俄班列沿線貨源組織集結,優化運輸貨品結構,探索開行更多貨物品種公共班列。空中,加密重慶至東南亞、南亞和歐美的全貨運航線,引進川航物流、南貨航設立基地公司,支持航空公司拓展“客改貨”和航空中轉業務,爭取萬州機場航空口岸獲批,加快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樞紐,完善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創建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實施果園港鐵公水聯運示範工程,推動“無水港”建設,促進客運“零換乘”、貨運“零換裝”。

提升開放平臺能級。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加快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範區、國際航空物流產業示範區、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示範園區等項目建設,依託中新國際數據通道促進跨境數位貿易,拓展實施商務、農業、人才培訓、文旅等合作計畫。自貿試驗區,加快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推進聯動創新區發展,持續開展首創性、差异化探索,全面提升開放度和競爭力。兩江新區,完善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悅來國際會展城等功能,推進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寸灘國際新城建設,做實上合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和歐洲重慶中心,爭創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高新區、經開區及各類園區,綜合開放通道和口岸資源,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創新陞級,建設一批跨國產業轉移平臺。

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促進外貿創新提質,壯大一般貿易規模,推動加工貿易提質陞級,建設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大力發展“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保稅+維修”等保稅貿易新業態。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健全外商投資全流程服務體系,加强重大外資項目落地和重點外資企業服務保障,加大先進製造、現代服務等領域外資引進力度,促進外資企業增資擴產。推動制度型開放,編制出臺高品質實施RCEP行動計畫,深入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深化國際人文、科技等領域交流合作,培育引進國際組織和商協會,辦好智博會、西洽會、“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中新金融峰會、國際創投大會、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拓展國際友城務實合作,持續提升國際交往能力和水准。

(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重慶推動高品質發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大潜力和後勁也在農村。要牢牢把握穩住農業基本盤的總要求,圍繞“五個振興”,突出抓好糧食安全、耕地保護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重點任務,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努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完善和落實監測幫扶機制,防止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强化就業幫扶、消費幫扶和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加强扶貧項目資產運營管理。深化東西部合作和中央組織定點幫扶,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重點幫扶鄉鎮建設,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脫貧成效更永續。

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抓緊抓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嚴格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落實耕地保護建設硬措施,嚴格耕地保護責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和“千年良田”建設工程,加快農田宜機化示範改造,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擴大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健全活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提高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水准,壯大柑橘、檸檬、榨菜、活豬、中藥材等特色產業集羣,打造重點農產品全產業鏈,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統籌推進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高新區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村電商和鄉村旅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强品種品質品牌建設,引育名優特新品種,擴大農業標準化生產,健全農產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推廣“巴味渝珍”“三峽柑橘”等區域公用品牌,讓農產品賣得出、賣得遠、賣得好。

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優化鄉村規劃,深入推進“三師一家”下鄉,有序推進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完善實用性村莊規劃,强化村莊風貌引導。加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一改三提”行動,新建農村公路安防工程4000公里,動態消除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危房,推進“智慧農業·數位鄉村”建設工程。持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扎實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五清理一活動”專項行動,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實施小城鎮環境提升工程,新建200個美麗宜居鄉村。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准,新增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經費向農村傾斜,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以農村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提升農民獲得感。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穩慎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擴面深化“三變”改革,創新“三社”融合發展機制,壯大新型集體經濟。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重慶西部片區改革試點。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物流配送體系、農村信用體系和農業農村工作體系。創新人才下鄉激勵機制和政策體系,實施農村致富帶頭人培養行動,引導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盡展所長。

(八)持續推進都市提升,提高城市功能品質。深入推進以人為覈心的新型城鎮化,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加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努力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

强化規劃引領。出臺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完成區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分區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都市更新、嘉陵濱江生態長廊等專項規劃,統籌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

構建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米”字型高鐵網,持續實施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方案,加快推進成渝中線、渝萬、渝昆、成達萬、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重慶東站等在建項目,啟動建設渝西、渝宜高鐵,提速渝貴、渝湘高鐵黔江至吉首段等項目前期工作,統籌推進蘭渝、萬州至黔江等高鐵規劃研究,二季度開通運行鄭萬高鐵重慶段、完成渝萬城際提質改造,四季度建成鐵路樞紐東環線正線、新田港集疏運鐵路等普速鐵路,力爭啟動巫溪至奉節鐵路,高鐵營業裏程突破1000公里。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區”,統籌實施308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續建項目,新開工第四期項目44公里,推進TOD綜合開發,力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和在建里程實現“850+”、其中運營里程突破500公里;加快渝遂等城際鐵路、渝合等市域鐵路規劃建設,拓展開行公車化列車,深入推動“四網融合”。建設國際航空門戶樞紐,提速推進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工程,力爭開工重慶新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建成萬州機場T2航站樓,完成黔江機場改擴建,研究佈局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推進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等幹支流航道建設,完成渠江重慶段航道整治主體工程,力爭開工黃磏港一期等項目,打造多式聯運的集疏運體系。建設高速公路網,開工墊豐武高速等項目,推進渝湘複綫高速等1346公里項目建設,建成城開高速城口段、萬州環線等117公里項目,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建設都市路網,推進黃桷坪大橋、白市驛隧道等“6橋7隧”和坪山大道、茶惠大道等233公里快速路建設,加密東西部槽穀骨架路網,加快推進兩江新區至長壽區、涪陵區等快速通道項目。建設多管道能源網,暢通北煤入渝通道,啟動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推進三峽電、川電、疆電入渝,提升葉岩氣勘探開發力度,開展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內部挖潜,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建設現代水網,實施“一核兩網·百庫千川”水利行動,推進渝西水資源配寘、跳蹬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力爭開工建設藻渡等大中型水庫,推動城市供水管網向鎮村覆蓋,創建國家節水型都市。

深入實施都市更新行動。優化都市空間,做靚“兩江四岸”主軸,高品質建設城市功能名片,推進兩江四岸覈心區整體提升,加快重慶美術公園等項目建設,完成磁器口濱江片區、花溪河濕地公園等項目。完善城市功能,持續推進都市更新試點示範專案,新開工改造1277個城鎮老舊社區,實施1.5萬戶棚戶區改造,開展都市筦道更新改造和生命線工程專項治理,實施都市內澇治理五年行動。修復都市生態,推進“四山”保護提升,統籌生態園林都市系列創建,推動坡坎崖灘治理向區縣延伸,做靚山城步道、山城花境等特色品牌,打造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口袋公園等休閒空間。改善都市路網,啟動中心城區路網更新和停車治理專題年行動,推動老城區堵點、重要交通節點、街巷交通路網一體規劃、一體更新,落實公交優先戰畧,新開通一批同城公車、小巷公車和接駁公車,建設一批小微停車場,完善提升1500公里人行步道。傳承都市文脈,堅持整體保護和活化利用相結合,推進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等歷史文化風貌街區保護修繕,加强古建築、老宅子、老街區保護,為都市留住根脈、留存記憶,讓都市更有人文範、書香味、烟火氣。

推動城市管理改革創新。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同城化管理理念,推動“大城三管”“馬路辦公”等實踐成果轉化為制度標準,提升區縣城市管理水准。實施老城區環境“小而美”惠民提升行動,建設“門前三包”“五長制”示範道路112條,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全市所有鎮街。優化物業管理服務。加快都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推進都市建成區數位化管理全覆蓋,構建“一雲承載、一圖呈現、一網統管、一端服務”的都市智管新格局。

(九)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要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持續加强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讓綠色成為重慶最動人的色彩。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設“兩岸青山·千里林帶”50萬畝,科學推進石漠化、消落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礦山生態修復。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加强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鞏固提升縉雲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深化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建成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長江生態文明幹部學院、大河文明館主體工程,精心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强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都市排水管網精細化排查,補齊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短板,深入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鞏固都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打好藍天保衛戰,聚焦臭氧污染和細顆粒物協同控制,强化工業廢氣、交通污染、揚塵和露天焚燒等領域管控,加强區域聯防聯治。打好淨土保衛戰,開展雙城經濟圈“無廢都市”共建,强化建設用地、農用地等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强化錳污染綜合整治。健全問題發現機制,常態長效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提高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

有序推進“雙碳”工作。製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碳達峰實施方案,調整優化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用地結構。落實“三線一單”制度,嚴格“兩高”項目准入要求,統籌做好能耗“雙控”和能源保供。全面推進綠色製造、綠色建造,開展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煤電機組節煤减排改造和都市公共照明節能改造,建設綠色建築產業園,大力培育迴圈經濟、生態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落實全面節約戰畧,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推廣裝配式建築和新型資料,建設低碳發展示範都市。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完善“長江綠融通”大數據綜合服務系統,拓展“碳惠通”平臺功能,培育優化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統籌推進碳排放權、排汙權、用能權、用水權交易,推動川渝共建區域性環境權益交易平臺,深入推進“廠網河”一體化改革,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十)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以更有效舉措促進共同富裕。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持續辦好民生實事,著力解决人口“一老一小”、住房“一舊一危”、就業“一生一困”、交通“一堵一安”等實際問題,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一天比一天好。

科學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持常態化精准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相結合,落實“四早”要求,壓實“四方”責任,加快建設全市疫情防控資訊平臺,嚴格落實人、物、環境同防和空港口岸分流措施,强化重點人員健康管理和重點場所疫情防控,繼續推進疫苗接種,引導羣衆做好個人防護,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加强就業和社會保障。落實就業優先政策,解决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問題,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新增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長效管理調控機制,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開展家庭養老床位照護服務試點,實現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健全退役軍人政策制度和工作運行機制。推動社保擴面提質和最低生活保障提標,完善社會救助機制,發展婦女、兒童、殘疾人、慈善等福利事業,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促進教育高品質發展。以教育評估改革為牽引,縱深推進教育改革。規範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園發展,力爭學前教育普惠率鞏固在90%以上。鞏固和擴大義務教育“雙减”成果,加快推進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縣建設。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提升縣域普通高中整體質量。實施“雙優”“雙高”計畫,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建設技能型社會。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成重慶中醫藥學院,開工建設長江音樂學院,推進高校分校區建設。完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發展線上教育、老年教育、社區教育,辦好特殊教育。

强化全方位全週期健康保障。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實施區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行動。加快4家應急醫院建設,開展等級疾控中心創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强區縣域“三通”醫共體運行監測和績效評價,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提升醫保服務水平。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措施。適時啟動適齡女性免費接種宮頸癌疫苗工作。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推動文化體育事業高品質發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動文明創建提質擴面。支持文藝創作和展演,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製定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實施意見,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建成重慶青少年活動中心。加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加快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紅岩文化公園二期建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宣導全民閱讀。建設重慶國際傳播中心。落實深化體教融合發展實施意見,編制競技體育發展意見,推進重慶國際小球賽事中心前期工作,完成大田灣體育場保護利用工程,建成龍興專業足球場,籌備2023亞洲杯,辦好2022年世界舉重錦標賽,促進羣衆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

加强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强化基層治理能力建設。深化“五社聯動”。完善信訪制度,優化衝突糾紛化解一站式服務。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開展都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試點。完成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持續開展“兩重大一突出”集中整治,全面開展燃氣安全排查整治,推進自然灾害風險普查和防治能力提升“八項工程”。加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强化公民個人資訊保護,防範打擊電信網路詐騙、跨境賭博等新型犯罪,推動掃黑除惡長效常治,運用大數據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建設更高水准的平安重慶。

三、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今年是本届政府履職的收官之年,目標在前,使命在肩。必須堅持和加强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促進既定目標實現。

(一)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决定性意義,增强“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持續深入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堅決肅清鄧恢林流毒影響,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推進中央巡視、稽核迴響問題整改。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新增歷史自信、增進團結統一、增强鬥爭精神,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更加堅定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以實際行動兌現市委“三個確保”政治承諾。

(二)把法治建設推向縱深。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督察迴響問題整改。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監察監督、司法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强化審計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决定,支持人民政協履行職責,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規範行政決策程式,完善重大決策事前評估與事後評估機制,科學決策、依法用權。加强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民生領域政府立法,開展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建設試點,深入推進“八五”普法,深化政務公開,强化政務誠信建設,努力使法治政府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完善。

(三)把效能建設抓緊抓實。注重學習提能,及時跟進科技變革新趨勢、產業發展新動態、國際經貿新規則,學習歷史知識、厚植文化底蘊、强化生態觀念,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和解决實際問題能力。加强調查研究,傾聽羣衆呼聲,回應現實需要,作決策尊重客觀實際,幹工作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防止簡單化、單打一。激勵擔當作為,在招商引資前線、項目建設一線、攻堅克難火線鍛煉幹部、識別幹部,鼓勵創造性幹工作,完善容錯糾錯機制,讓敢幹者有舞臺、實幹者有平臺,讓擔當者無憂、奮鬥者無憾。强化效率意識,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時間觀念,發揚馬上就辦和釘釘子精神,對作出的決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都要明確具體時間節點,立說立行、緊盯不放、一抓到底,以高效率贏得高效益、以快節奏換來大發展。做好跟踪問效,抓而不緊等於不抓,抓而不實等於白抓,“致廣大而盡精微”是成事之道,要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緻精當,完善目標分解、台賬管理、督查考核、總結評估等工作閉環,把工作整巴適、不吹殼子,確保幹一件成一件、落實一件銷號一件。

(四)把廉政建設貫穿始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市委實施意見,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為基層鬆綁減負。嚴肅財經紀律,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聚焦重點領域、重要部門、關鍵崗位,聚焦羣衆身邊腐敗和損害群眾利益問題,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深化拓展“以案四說”“以案四改”,健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機制。全市政府系統工作人員要克己奉公、以儉修身,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講擔當、講情懷、講奉獻,永葆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做到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各位代表!百年征程再出發,拼搏奮鬥正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堅定信心、勇毅前行,奮力譜寫重慶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讓我們一起向前進,一起向未來!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