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洋河畔盛開的團結之花

西藏 80℃ 0
摘要:2021年上半年,全村共通過旅遊增加收入24萬餘元。離開門仲村,沿著尼洋河,我們來到紮曲村。如今的更章鄉,處處能看到各民族團結互助的畫面,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尼洋河邊越開越豔。

—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見聞

走進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依託地形建立的特色濃郁的房屋錯落有致,家家戶戶房頂上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不大的鄉鎮裏,生活著漢、藏、門巴、珞巴四個民族。儘管各族居民的生活習慣不同、語言不同,但多年來這裡的居民們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通過共同努力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奔上小康路。

生活在更章鄉門仲村的旺紮和拉宗,是一戶民族通婚家庭。旺紮是藏族,也是門仲村黨支部書記,拉宗是自幼生活在門仲村的門巴族。旺紮和拉宗從小就認識,2002年結婚,育有一對兒女。如今,旺紮一家生活在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兩層藏式小院,走進院內,道路用水泥抹得十分平整,道路兩旁種了洋芋、葱等作物,屋內冰柜、電視等各類傢俱一應俱全,屋子被收拾得十分乾淨。

“能有今天的好生活,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旺紮感慨地說。

更章鄉原為排龍鄉,曾位於林芝縣(現在的巴宜區)東北角,北靠波密縣,東接墨脫縣,鄉政府距縣城130公里,是林芝縣最偏遠的一個鄉。2000年,由於易貢洪水暴瀉,排龍鄉整體搬遷至巴宜區,更名為更章門巴民族鄉。

2011年,由於我區“十三五”重點工程項目多布水電站選址更章鄉,門仲村開始了第二次的搬遷。現定居的新址,道路硬化、路燈照明、自來水等基礎設施應有盡有。

“搬遷後,我們村就在318國道旁,拉林公路也通車了,交通很便利。”旺紮這樣告訴我們。

2019年12月31日,門仲村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據旺紮介紹,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後,門仲村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通過挖掘門巴族特色文化,著力打造門巴特色旅遊村。如今,村裡修建起了演藝中心,完善了旅遊配套設施,村民吃上了旅遊飯。2021年上半年,全村共通過旅遊增加收入24萬餘元。

“今年我們計畫在村內318畝耕地上種植‘黑鑽’蘋果樹13640棵,並結合優越的地理環境和門巴風土人情發展特色旅遊業,雙管齊下,新增羣衆收入。”林芝市中級人民法院駐門仲村工作隊副隊長達瓦次仁的話語裏透著自信。

漫步在門仲村,我們來到了村裡的小賣部,店主索朗次仁熱情地迎了出來。旺紮告訴我們,索朗次仁一家也是民族通婚家庭。

索朗次仁是門巴族,妻子永珍是昌都市左貢縣的藏族。以前,索朗次仁在外打工時認識了永珍。兩個地方的人,因為愛情走在了一起。婚後,索朗次仁和妻子永珍一起回到門仲村,在村裡開了個小賣部。妻子永珍為索朗次仁打理好家務事,做飯、幹活、照顧小孩……兩個人相互扶持,一起走過最艱難的歲月。“現在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生意好的時候一年有7、8萬元的收入。”索朗次仁笑著說。

在門仲村,民族團結故事雖平凡,卻歷久彌香、溫暖人心,各族群眾於平凡中話感動、在細微處享溫暖。

離開門仲村,沿著尼洋河,我們來到紮曲村。2011年,紮曲村的藏族靚女普布卓瑪和來自四川達州的漢族小夥唐文前在更章鄉認識,並最終結成夫妻,日子過得其樂融融。唐文前從部隊轉業以後,來到更章鄉做起了生意。

“我倆雖然民族不同,但經過多年相處,都學會了相互理解和包容,生活過得很幸福。”唐文前笑了笑說。夫妻倆除了過好自己的生活,還會經常幫助村裡生活困難的羣衆,為村裡的老人買藥、送藥。

畫好民族團結同心圓,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如今的更章鄉,處處能看到各民族團結互助的畫面,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尼洋河邊越開越豔。

标签: 索朗次仁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