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當上安樂公後,又活了多少年?那些年生活怎樣,結局如何?

四川 88℃ 0
摘要:景耀六年,鄧艾偷襲蜀國腹地,在綿竹擊敗諸葛瞻,劉禪得知諸葛瞻戰敗消息後很恐慌,立即把身在成都的文武大臣都召集起來商量應對辦法。作為蜀漢最高決策者的劉禪,綜合當時蜀國的整體情况和成都附近的形勢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聽從譙周的投降建議,决定向鄧艾投降,並派人告訴霍弋“朝廷戰畧已定,不需前來勤王”。

景耀六年(263年),鄧艾偷襲蜀國腹地,在綿竹擊敗諸葛瞻,劉禪得知諸葛瞻戰敗消息後很恐慌,立即把身在成都的文武大臣都召集起來商量應對辦法。當時蜀國腹地雖有一定的抵禦實力,而且劉禪的第五子北地王劉諶也向劉禪建議抵抗並請求背水一戰,但光祿大夫譙周卻極力慫恿劉禪向鄧艾投降,在此期間,蜀漢駐守南中的安南將軍霍弋也向劉禪提出率兵勤王,保衛成都的建議。作為蜀漢最高決策者的劉禪,綜合當時蜀國的整體情况和成都附近的形勢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聽從譙周的投降建議,决定向鄧艾投降,並派人告訴霍弋“朝廷戰畧已定,不需前來勤王”。

受封安樂公:

劉禪在蜀漢內部還有一定抵抗實力的情况下,還是决定向鄧艾投降。劉禪令薑維向鐘會投降後,薑維雖然成功勸說鐘會反魏自立,但事情洩露後,薑維、張翼等蜀將被殺,成都經過魏國亂軍的一番洗劫後,逐漸趨於安定。劉禪也被司馬昭下令遷往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司馬昭宴請劉禪時,劉禪通過“此間樂、不思蜀”的表演,安撫了司馬昭父子的疑心,最終被封為安樂縣公,過上了平靜安定的生活。那麼,劉禪當上安樂公後,又活了多少年?最後這些年他日子過得怎麼樣?結局好不好呢?

安樂公的安樂生活:

據《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後主傳第三》記載,劉禪帶領家眷搬到洛陽居住後,對司馬氏的安排非常順服,司馬氏父子也給了他一定的待遇,賜給他大宅子居住,自此,劉禪就過上了比較安定太平的日子。劉禪被封安樂公後享受食邑萬戶的待遇,並被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這些物質條件的保障,雖然比在蜀國當皇帝時差遠了,但作為一個失去自由的亡國之君,這些也足够劉禪的生活用度了。

劉禪不僅物質生活得到優待,跟著他投降的子孫也享受到不錯的待遇,史載其“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也就是說劉禪的子孫被封官,甚至被封侯的達到五十多人。由此可見,劉禪投降後確實受到了不一般的優待。除了劉禪本人及其子孫受益,連當初極力主張投降的一些蜀國大臣,也被司馬氏父子給予了優待,“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並封列侯,”除了這些被封侯的,另外跟著投降被封官的人可能就更多了,就連當初想率軍救援成都的大將霍弋得知司馬氏善待劉禪後,也率領南中六郡歸降,受到司馬昭的讚賞,被司馬昭委派為南中都督,繼續駐守那裡,後來因平定交址、日南、九真三郡有功,也被封為列侯。

安樂公去世:

劉禪在洛陽雖沒有人身自由,但日子過得還是比較安穩富足的,就這樣,劉禪平靜的生活一直維持到泰始七年(271年),也就是投降後的第八年,才不幸去世,享年64歲。司馬炎賜其諡號為思公,劉禪本以表明“不思蜀”,卻以“思公”為諡號,不知司馬炎是不是又一次對他的譏諷。但不管怎樣,劉禪以自己的管道獲得了苟且偷安的八年天平生活,也算是他的一種生存之道,只不過他這樣去見父親劉備時,不知劉備會對他說些什麼,估計除了無言就只能哭泣了。

安樂公是在別人犧牲的基礎上才安樂了自己:

估計看了劉禪及當初勸他投降的那些人的生活狀況,很多人的心裡都不是滋味,難道在敵兵壓境的時候,早早投降真是最好的選擇嗎?這能成為令我們信服的價值觀嗎?當然不是,劉禪及當初主張投降的那些人,固然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好處,可這些卻是建立在那些為抵抗敵人而付出生命的將士基礎上的自私行為,他們忘了這樣做,對不起那些曾經保障他們在蜀國享受榮華富貴的人,如果劉備、諸葛亮、薑維、張翼、諸葛瞻父子等,如果這些人也早早投降,恐怕享受蜀國投降效益的人,就輪不到譙周、郤正等人,甚至是劉禪了。所以,總得來說,劉禪在當時的情况下,决定投降並不是值得稱讚的明智之舉,最起碼他對不起在成都動亂中,那些無辜被魏國亂軍殺死的人,比如關羽家族後人慘遭龐會滅門,這難道和劉禪投降沒關係嗎?

參考資料:《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後主傳第三》《漢晋春秋》《資治通鑒》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