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坦克半路趴窩,熱心老農牽來十頭牛驢,鞭子使勁抽,功不可沒

天津 123℃ 0
摘要:1949年1月10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三人依照上級命令,專程組成“總前委”。林彪擔任書記,由此,平津戰役的指揮班子基本落成。此時,車長董來扶正率領著這輛東拼西湊的“老頭坦克”,與進軍天津的戰友們一道快速地推進著。臨近中午,部隊在一處村莊前停駐,上級要求在此地休整。得知此事後,連指導員陳明立即下令,全軍馬上動身,繼續前進。董來扶檢查完畢後,四處環視一周,並未發現任何牽引車輛經過。

1949年1月10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三人依照上級命令,專程組成“總前委”。林彪擔任書記,由此,平津戰役的指揮班子基本落成。

在指揮部的要求下,東北野戰軍特種戰車指揮所下屬的戰車團、裝甲團奉命南下,向著天津沖去。在這些汹湧的鐵流之中,有一輛十分特殊的坦克——“功臣號”。此時,車長董來扶正率領著這輛東拼西湊的“老頭坦克”,與進軍天津的戰友們一道快速地推進著。

臨近中午,部隊在一處村莊前停駐,上級要求在此地休整。在與老鄉的交談中,董來扶得知該村叫桃花村,屬盧龍縣。這裡,距離天津仍然有200多公里的路程。得知此事後,連指導員陳明立即下令,全軍馬上動身,繼續前進。

【革命军首位裝甲兵英雄——董來扶。】

【早在錦州戰役時期,這輛繳獲自日軍的九七改中型坦克便成為了名揚東野的“功臣號”。奪碉堡,炸槍眼、殺蔣軍,可謂是“神擋殺神”。】

然而,“功臣號”畢竟是個用好幾輛坦克零部件拼出來的“老頭”。剛出村口,這輛英雄坦克哆嗦了幾下,尾部冒出一股黑烟,直接趴窩了。身為車長的董來扶,又是敲這又是擰那,卻始終都奈何不了這個“鐵疙瘩”。身為駕駛員的小李,在車內也在不斷打火發動,卻總是以失敗告終。

陳明指導員眼見此狀,連忙跑過來詢問“功臣號”車組。董來扶如實地上報了故障,而陳明自己親自上陣,也沒法修好它。眼看見戰友們一個個地駕駛坦克、裝甲車,隆隆穿過“功臣號”的身邊,董來扶心急如焚。

經過一番仔細檢查,原來導致“功臣號”趴窩的原因,竟然是電瓶出了毛病。當時正值十冬臘月,氣溫過低,而此時電瓶電流又太弱,導致全車無法發動。董來扶檢查完畢後,四處環視一周,並未發現任何牽引車輛經過。荒郊野嶺,沒有備用電瓶,更沒有能充電的地方。這該如何是好?

【與其他車組成員一道合影的董來扶。】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董來扶乾脆心一橫,向指導員表示,就是拉也要把“功臣號”拉去天津。然而,寥寥數人實在是無法奈何的了這個鋼鐵怪物。於是,陳明便向身旁的楊老漢求助。這位農民得知後,當即拖來了4頭拉地的大黃牛。然而4頭的拉力根本不足以讓“功臣號”重新啟動,楊老漢眼見4頭不成,便將自家絕大部分牲畜貢獻出來,總共十來頭,為“功臣號”拉車。

在這些牲口中,既有馬,也有騾子,還有小毛驢!在主人的鞭撻下,眾牲畜拼命地使勁向前,然而卻因受力不在同一個點,力量等於白費。

後來,楊老漢讓自己的兒子——楊二小以及其他幾個來幫忙的後生聽他號令,他一喊,後生們便向前推動牲口。在數人的幫助、牲口的拉動下,原本紋絲不動的坦克,終於開始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

村裡的百姓可從來沒見過拉著坦克車的牛馬,紛紛跑來圍觀一番。一道道鞭子打在牲口身上,楊老漢也越加心疼自己的牲口。即便如此,全隊在一天時間裏才走了幾十裏的路,連3/4路程都不到。雙方决定,第二天另外再想想辦法。

第二天清晨,董、楊二人將坦克拉上公路,隨後便見車便攔(汽車有專用的電瓶)。沒過多久,兩輛汽車便被全副武裝的一行人圍住。然而,司機死活也不肯借電瓶。想到最後,董來扶掏出了無數硬幣,遞給司機。而且,這個寶貴的電瓶還不算董本人買的,而是“借的”。到了天津城,就必須還給這名司機。

【牛車拉坦克,還真是新鮮事。】

董來扶將電瓶裝上坦克,對楊老漢說:“解下牛馬,在一旁等著!”董來扶知道,一旦這個電瓶出現了問題,那“功臣號”肯定還需牛馬來拉。幸運的是,在裝上汽車電池之後,這輛趴窩半天的“老頭坦克”終於重新發動,成功踏上前往天津的道路。

正是因為有董來扶的“功臣號”助戰,我軍才能更為順利地奪下天津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