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藏和清朝的關係看“清朝奠定中國版圖”這一觀點之荒謬

西藏 143℃ 0
摘要:在這種氛圍之下“清朝奠定中國版圖”這一論調深入人心,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判斷一個觀點是否正確,是一定要把這一觀點放在不同的語言環境或者研究環境之下來看的。即使是單從清朝本身來說,它也擔不起“奠定中國版圖”這一頂桂冠,我們以西藏為例。

“清朝奠定中國版圖”這一觀點,我相信點進來的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從我自身的所見所聞來看,這一觀點在中國可謂是“深入人心”,滿清所謂的“疆土貢獻”在我們今天一些人的心中可謂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很多網友都在有意或無意地把這一觀點甚至是清朝本身政治化。

這個觀點為什麼會深入人心?實際上這是很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我只能說團結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而且中國的文化氛圍就不歡迎諸如皇漢思維這種表面上張牙舞爪的思想(這點和西方大不相同),很多中國人,尤其是接受了一些思想的年輕人對這種自衛性極强的思維活動的態度是非常可笑的,我打一個很恰當的比方,就像他們看到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剛開始練武術,就立刻擔心這小孩兒以後會不會傷人性命。在這種氛圍之下“清朝奠定中國版圖”這一論調深入人心,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判斷一個觀點是否正確,是一定要把這一觀點放在不同的語言環境或者研究環境之下來看的。

中國著名歷史學教授葛劍雄在其著作《統一與分裂》中說“

那麼能不能就用今天中國的領土為範圍呢?這自然是最簡單的,但顯然不妥當。因為由於一百多年來列强的侵略和掠奪,中國已經有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攫取了。今天的中國領土已經不能包括十八世紀中葉清朝的最大疆域,甚至不能包括中華民國立國之初的領土,無法反映當時的實際。所以我們講歷史上的中國,應該以中國歷史演變成一個統一的,也是最後的封建帝國一清朝所達到的穩定的最大疆城為範圍。

應該強調,我們選擇這樣一個範圍並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廣大,而是由於它能比較全面地反映中國疆域發展變化的結果,便於從整體上說明中國歷史上的統一和分裂,並能前後採用同一個標準。事實上,這一範圍並不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大疆域所至,例如唐朝的西界一度到過鹹海之濱,元朝的北界遠達北冰洋,朝鮮的北部曾經是漢朝的郡縣,而越南曾是明朝初年的一個布政使司(行省)

很明顯這裡並沒有什麼“清朝奠定中國領土”之類的暴論,而且這裡也明確說了,以清中期(乾隆中前期)的領土面積為標準僅僅是因為“

便於從整體上說明中國歷史上的統一和分裂,並能前後採用同一個標準。

”換句話說,這只是一個學術標準,而不是一個政治標準,而且在我引用的第一段裡,我相信很多人也能理解意思,那就是中國領土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這一演變過程包括近代屈辱史)才形成的,並不是某一朝代或者某一君主奠定的。譚其驤也有類似的論述:

我們應該採用整個歷史時期,整個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為歷史上的中國。我們認為18世紀中葉以後,1840年以前的中國範圍是我們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這就是我們歷史上的中國。至於現在的中國疆域,已經不是歷史上自然形成的那個範圍了,而是這一百多年來資本主義列强、帝國主義侵略宰割了我們的部分領土的結果,所以不能代表我們歷史上的中國的疆域了。《曆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曆代的疆域》

所以很明顯,把清朝和中國領土掛鉤只是因為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罷了,是中國領土自然演化的最後一個階段,實際上在這裡換成哪一個王朝都可以,之後便是長達38年的民國亂局直至新中國成立,現代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才確定下來。

即使是單從清朝本身來說,它也擔不起“奠定中國版圖”這一頂桂冠,我們以西藏為例。從來都不能否認,清朝對於西藏的控制相對於元明兩朝而言,是絕對加强了的。比如乾隆十五年“

始除西藏王爵,設駐藏大臣,以達賴喇嘛統前藏,班禪統後藏。前後藏凡設四汛,遊擊、都司、守備、千把總、外委十六人,兵丁六百六十人,戴琫、如琫、甲琫、定琫百六十六人,番兵三千人,騎兵五百人,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參制之。

雍正五年“

查朗阿至,誅首逆及其孥。詔以頗羅鼐為貝子,總藏事。賜犒兵銀三萬兩。留大臣正副二人,領川、陝兵二千,分駐前後藏鎮撫,是為大臣駐藏三年一代之始。

清軍開始駐紮西藏,看起來似乎是實控了對不對?然而“

鹹、同以後,廓爾喀崛强於西,英吉利侵軼於南,中朝威力羈縻而已。

”在咸豐和同治之後,清朝對於西藏就“羈縻”了,原因是“英吉利”和“廓爾喀”對於中國主權的侵犯。但是很明顯,這句話還是有問題的,為何當時外部的侵略勢力如此輕而易舉地把藏區的局勢搞得“中朝威力羈縻而已呢?”

康熙五十九年,官兵西討,殲偽藏王,以西藏地賜達賴喇嘛,使蒙古舊臣頗羅鼐等五人分守。乾隆四年,敕封頗羅鼐為郡王,領藏事。至其子襲封,以罪誅,遂除西藏王爵。所有輔國公三,一等臺吉一,噶布倫四,戴琫五,碟巴三,堪布一。設駐藏辦事、幫辦大臣,分駐前後藏以轄之。”

雍正二年“

青海喇嘛助羅蔔藏丹津之叛。青海諸寺喇嘛眾各數千,群起騷動。章嘉胡圖克圖之呼畢勒罕拒戰於郭隆寺,察汗諾們汗亦黨賊助戰。

雍正五年“

阿爾布巴、隆布奈、紥爾鼐恃與達賴姻,爭貝子康濟鼐之權,聚兵害之,欲投準噶爾。詔吏部尚書查朗阿率川、陝、滇兵萬有五千進討。未至,而臺吉頗羅鼐率後藏及阿裡兵九千,自潘玉口至喀巴,先遣兵千餘衝破喀木卡倫,與隆布奈兵交綏。夜,西藏斥堠俱歸順,頗羅鼐即率兵直抵拉薩。駐藏大臣馬喇、僧格往布達拉護達賴,各寺喇嘛將阿爾布巴等擒獻送馬喇所。

即命班第達以輔國公攝噶蔔倫,分其權,而總其成於達賴。設噶蔔倫四、戴琫五、第巴三、堪布三,分理藏務,隸駐藏大臣及達賴轄。增駐防兵千有五百戍藏。以達木番歸駐藏大臣轄,視內地例,設佐領、驍騎校各職。並於準噶爾通藏隘設汛嚴防。

咸豐五年“

駐藏大臣赫特賀奏馳抵後藏籌禦大略。得旨:“江孜、定日汛、馬布加各地,均屬中道關鍵,即宜扼守。噶布倫中擇其為夷情信仰者,令協同辦事,以輔兵力之不及。生擒夷人,暫留營中,令來往通信,以示羈縻。樂斌等所擬六條,下該大臣知之。”

十八世紀中前期,駐藏大臣的職能也僅僅是監督而已,到了十八世紀中期西藏之郡王制度才被廢除,十八世紀末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欽定藏內章程二十九條》(强化了駐藏大臣的權力)才開始頒發,而此時距離“

鹹、同以後,廓爾喀崛强於西,英吉利侵軼於南,中朝威力羈縻而已。

”也不過半個世紀了。

很明顯,清廷在西藏的統治並不真正穩固。答案顯而易見,無論是元朝還是明朝亦或是清朝,都無法徹底控制西藏本土的宗教貴族勢力,到頭來仍然是“以夷制夷”,否則也不用“

噶布倫中擇其為夷情信仰者,令協同辦事,以輔兵力之不及。

”而且,從當時人思維角度來看,無論是西藏還是新疆都和傳統的“漢地十八省”屬於對立關係,比如魏源《聖武記》中“中國”一詞意義的前後不一,從這裡也側面說明了清朝作為一個統治中原的封建王朝還是無法跳出“僅僅局限於漢地”這一怪圈,更不要說直接奠定“現代中國版圖”,所以與其說“清朝實控西藏”倒不如說清朝加强了對於西藏上層地方貴族的控制。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