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幸孕姐~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從心理學上分析,人在見到漂亮事物時,身體會分泌阿片肽(MOR),它會令我們產生快樂的感覺。
這大概也是大家一看到漂亮小姐姐、帥氣小哥哥就忍不住興奮的原因吧!(不是我想看,是我的大腦讓我看呀!)
最美小女孩走紅,長相甜美惹人愛
在你們的學生生涯中,是不是總有那麼幾個顏值出眾的班花班草,讓人印象深刻,仿佛TA在哪兒,光就在哪兒。
前段時間,網絡上就有一張漂亮小女孩的“偷拍照”走紅,讓不少網友直呼心動,真是令人上頭的美貌。
(如上圖)某次班會中,小朋友們都坐在自己的課桌上,乖乖聽老師的安排,可能是開始點名了,一個五官清秀、長相甜美的小姑娘走了過來。
明明穿著跟大家一樣的校服,明明只是紮了一個簡單的丸子頭,可這位小姑娘的甜美的笑容、鎮定自若的步伐,以及優越的氣質,吸睛無數,著實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愛美沒錯,但別掉入“美麗陷阱”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代社會大家對美貌的追求是十分狂熱的,點開某些社交平臺一看,鋪天蓋地的“茶藝妝”、“純欲照”、“BM風”等行銷文宣。
大眼、翹鼻、微笑唇,長腿、翹臀、螞蟻腰,更是成為很多主流網站的熱門搜索詞彙。
而且美女帥哥靠一張照片就能被刷屏,利用美貌成為網紅實現流量變現的不在少數,更誇張的是,還有一些人可能依託出眾的外貌“逆天改命”——
比如美國阿肯色州的一名女罪犯Sarah犯下多種罪行,還因危險駕駛被起訴,但卻因在警局拍的一組入獄照而走紅,收割了一群“迷弟”為其喊冤,甚至有公司拿她的大頭照來做廣告。
“美貌行銷”、“美貌紅利”環境下,容貌焦慮情况愈發嚴重。
其中不乏有父母對自己小孩的長相感到焦慮,總希望能生個大眼睛、雙眼皮、皮膚白皙的寶寶。
看到別人家的漂亮姑娘、帥氣男孩,總是難免忍不住羡慕,而且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但幸孕姐想提醒各位:美貌就是一把雙刃劍,父母可千萬別掉入“美貌陷阱”中。
對孩子顏值焦慮?大可不必!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3年到2016年,中國累計約有800萬人整容,其中約有8成是30歲以下的,學生群體占主流約400萬。
而且有記者發現,不同於之前孩子要偷偷背著父母去醫院整形,現在更多的是家長主動帶著孩子去。
之前網絡上也有比特媽媽曬出朋友圈,稱自己帶著7歲的女兒割雙眼皮,“愛美要從娃娃抓起”。
更有甚者,為了讓孩子擁有完美頭型,每天給他戴上重200克的矯正“頭盔”,一戴就是一整天,想想就讓人窒息!
為了能讓孩子符合主流審美,出現一點不完美就矯正,如此瘋狂的“容貌焦慮”,真的正確嗎?
專家表示,大可不必!
父母的三觀和情緒會對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當他們心智還沒有發育成熟的階段,你們的一舉一動最終都會反射到他們的身上。
如果父母過於看重外貌,往往對孩子的審美、價值取向甚至是身體健康均會造成不利影響。
美貌並不等於成功
很多父母對美有偏執想法,可能一方面是受社會“內卷”的影響,看到太多人吃了“美貌”的紅利,認為“美貌=成功”,囙此想要自家孩子今後的人生道路也能順利。
另一方面則是“代償心理”作祟,因為自己當年功課不好,所以逼著孩子好好讀書,因為自己顏值不够完美,所以要孩子完美,以彌補自己人生的遺憾。
殊不知,孩子是有獨立人格與尊嚴的個體,你們未償的遺憾,不該讓他們去完成,况且漂亮就等於成功,這完全就是一種“事後偏見”。
你們只看到了她們的“紅利”,沒有看到她們付出的努力和償還的“代價”。
總而言之,美麗的外表或許能讓你的起跑線比別人要早一點,但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靠美貌就可以的,它是天賦、個人努力、機遇共同的結果。
咱們更應該教育孩子通過自己的個人能力,經過自己的多年沉澱,去不斷完善自己,拉近與其他人的差距,而不是通過改變外貌一步登天。
延伸閱讀:如何引導孩子有正確的審美?
1、父母做好榜樣
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兒童通過觀察生活中人物的行為,獲得社會行為後自助轉化成模仿行為。
意思就是說,孩子都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
3~4歲是孩子審美的敏感期,父母要想培養子女正確的審美觀,首先要糾正自己的行為。可以嘗試在日常生活中保證自己的形象乾淨整潔。
然後引導孩子和自己一起裝潢房間,親子之間也可以玩玩換裝遊戲,從日常生活中一點點滲透,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
2、引導孩子多閱讀
飽讀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美貌或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失,但一個人的學問會隨著時間的沉澱而見長。
一個經常閱讀的人,她身上异於常人的思考管道和辯證能力,往往會給她的個人魅力增色不少,這種魅力往往比外表更打動人!
【今日話題】你有容貌焦慮嗎?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