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奧密克戎!直擊津南管控區內的24小時

天津 78℃ 0
摘要:1月8日,隨著兩名患者的確診,津南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發佈通告,將區內分成封控區、管控區和防範區,不同區域根據情况採取不同防控舉措,一場與疫情的戰鬥在津南區打響。首創暖山,津南區辛莊鎮的一個普通社區,此次被劃為管控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天津會交上什麼樣的答卷,其實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淩晨3點左右,社區前8號樓洋房的居民核酸檢測逐步完成。

1月8日,隨著兩名患者的確診,津南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發佈通告,將區內分成封控區、管控區和防範區,不同區域根據情况採取不同防控舉措,一場與疫情的戰鬥在津南區打響。

(社區工作人員在解答居民問題)

首創暖山,津南區辛莊鎮的一個普通社區,此次被劃為管控區。按照規定要做到“人員不出管控區域,嚴格落實管控措施,嚴禁聚集,按照統一安排,有序下樓到指定地點進行核酸檢測。每戶家庭每兩天可派1人外出購買必要生活用品,外出時請自覺佩戴口罩,避免近距離與人面對面交流,其他家庭成員非必需不外出。”

一個社區,兩千戶居民,這是首創暖山的基本情况。1月8號之前,這是一個普通的社區,管控範圍劃定後,社區開始實行“只進不出”,往日平靜的社區服務中心,在這一天格外忙碌,各種問題在這裡匯總:如何保證病人、孕婦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和順利就醫?出不去的外來人員如何安置?如何保證居民核酸檢測無遺漏?社區居民如何組織起來做好志願者工作?考驗開始了。

這只是一個社區的故事,同樣的故事卻在眾多的社區上演著。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天津會交上什麼樣的答卷,其實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志願者來了

1月8日週六一早,正在各自家中的暖山社區工作人員陸續得到通知要到崗——疫情來了。同樣因為疫情,原本是7個人的社區,只有4個人能來到崗位——其他人居住的社區屬於封控區,無法出來。

整個一上午,得到消息的居民們或者出去買菜、或者在群內交流各種消息,或者直接就來到社區打聽情况。

中午11點,社區內的居民魏巍來到了社區,這位正在江西財經大學讀大三的大學生,是特意帶著學生證來的——正在寒假的她來這裡做志願者。

和魏巍一起做志願者的還有社區內的幾十名大學生、黨員、以及從事各種工作的普通居民。在此前,雖然同住一個社區,彼此之間可能並不熟悉。

陸續到來的志願者讓暖山社區負責人李平松了一口氣,這個90後社區負責人,迎來了疫情發生近兩年後最忙碌的一天——疫情突發,2000戶居民的各種情况需要他們來處理和協調——包括如何拒絕。

想進來的和想出去的

對於送貨司機小薑來說,這不是一個順利的一天。中午11點多,進入首創暖山社區之後半小時不到,發現自己出不去了。此前,小薑經常會給社區內的商戶送貨,對社區的情况也比較熟悉,8號這天接近中午,在進入社區卸完貨之後,發現出不去了。“進來的時候還沒得到要管控的通知,要出去的時候發現不行了,可能也就20多分鐘的時間”。無奈又尷尬。一下午的時間,小薑找李平磨了幾次,希望能夠通融一下給開個出社區的單子,每次都被李平笑著拒絕了,“今晚你就住在我們社區,挺好的。”

並不是所有人都出不去。這天下午,經過李平蓋章得以離開社區的最大一個群體有23個人,這是在社區進行電力施工的隊伍,在經過準予和登記資訊之後,隊伍順利離開。

“住在社區的醫護人員、電力工人、需要去醫院的病人、孕婦等都會採取特事特辦的管道,不能耽誤事。”

接近晚飯的時候,一對年輕夫妻來到了社區,男主人不久前剛剛做完腎結石手術,就這兩天要返院做一些後續處理,想開個明天出社區的證明。瞭解情况後,李平告訴他們,“就要統一做核酸了,核酸結果出來後,您明晚再來找我,肯定讓您滿意不耽誤病情,有了核酸證明進醫院也方便對不對?”

“好的好的,沒問題,沒問題。”夫妻二人離開了社區。

有人要出去,也有人想進來。住在27號樓的王大爺找到了李平,和其他人著急離開社區不同,王大爺是想出去接老伴回到家裡。

這天傍晚,王大娘從市區坐公交車返回津南的家中,因為管控的原因,公交車不能按照以往既定線路在社區附近網站停靠,王大娘在離社區3公里左右的地方下了車,大爺心疼欧巴桑,要騎電動車去接老伴回來。

“人從十八局那往回走,還有心臟病,也打不著車,我得去接”大爺著急的說,“防疫政策我也知道,平時也都戴好口罩,這不天都黑了嗎,不放心啊!”

大爺的焦急心情可以理解,按照管控政策,接人進社區卻又不屬於緊急特殊情况,如何處理?

“按照規定居民確實不能隨便出社區,這樣吧我們派人替您接大娘回來”。請示之後,李平給出了答案。

“那就我去吧,我騎大爺的電動車去”,正在社區的魏巍接下了這個活。“您到哪裡了?好的我這就去接您,咱們定個碰頭地點”和大娘通完電話,魏巍騎上了電動車,“別的本事不多,騎電動車可是手拿把攥。”

十幾分鐘後,魏巍馱著欧巴桑回到了社區中心,老兩口回了家。

挨家挨戶的“掃樓”

20點,志願者李高亮和王姨回到了社區中心,將社區住戶統計表交給了李平。統計表上是通知和統計社區居民情况核酸檢測的通知,兩人負責的15號樓是社區內最高的樓座之一,有33層,每層4戶總計132戶居民,兩人從下午開始,挨家挨戶敲門通知,確保樓內不遺漏一戶。

在微信等溝通工具普遍使用的今天,有人會覺得沒必要挨家挨戶的通知,李高亮用自己的經歷給出了解釋。“業主群、社區群等也發過通知,大部分人家會瞭解情况,但是仍然會有一些遺漏的住戶不瞭解情况,最好能够確保到人。”比如,社區內老兩口的家庭,可能對微信等使用不順暢,或者沒在業主群、大人沒在家只有孩子的情况都有可能存在。

在15號樓,李高亮和王姨就遇到一戶,家裡大人恰巧當天沒在社區內,兩個13、4歲的孩子在家,對於核酸檢測的情况不瞭解。敲開門之後,李高亮讓孩子先給家長通了電話,“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志願者其實也是陌生人,和家長通個話,也免去了家長的擔心。”

李高亮在天津財政局上班,這一天原本計畫是要和朋友去打羽毛球,最終變成了在社區“掃樓”。“我年輕還好,王姨都70多歲了,還一家家敲門,確實挺不容易的。”

(“掃樓”回來的王阿姨和李高亮)

22點,志願者群內有人發出了疑問“我們樓裏有鄰居問這個問題:現在不在暖山,但前幾天一直在社區,需不需要統計?”

“他不回來就不統計,已外出的現在政策沒有強制要求她回來,讓她跟當地居委會報備一下,按照他當地那邊的管控政策執行即可”社區工作人員給出了解答。這一天,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在社區中心、在各個群裏持續不斷,對於志願者和社區工作者來說,也許無法讓所有的問題都能得到解决,但一定要給與充分回復。

23點多的時候,社區內有人照常遛狗,更多的人則在等待即將到來的核酸檢測。

(核酸檢測前的登記)

零點開始的核酸檢測

核酸檢測是在淩晨時分開始的。

23點54分,李平在“暖山社區大篩志願者群”例發出公告“各志願者,現時社區緊需10個工作人員到崗”。意味著核酸檢測在這個社區正式開始。

“1”“1”“1”……第一時間內,集齊了需要的人員,其他人則隨時做好準備。有人提醒:“有充電寶的儘量帶一下。”

暖山社區共計有27棟居民樓,核酸檢測按照樓號順序從小到大進行。志願者們拿著喇叭通知,確保將消息傳達到每一戶居民。居民下樓後,統一集合,步行的社區門口附近的檢測點,沒有怨言,也沒有太多交流,無論是志願者還是居民,每個人都在做自己該做的。

檢測點在社區門外不遠處,燈火通明,之前做的是其他社區的檢測,暖山社區居民到來後,檢測有序展開。

淩晨1點,有人發現自己的健康碼變成了黃色。

“我手都凍腫了,讓人們多穿點”2點左右,魏巍在群裏提醒大家做好保溫工作。

淩晨3點左右,社區前8號樓洋房的居民核酸檢測逐步完成。李平不時提醒著,“請各位9、10、11、12號樓志願者的抓緊通知一下,東門集合登記。”

淩晨5點半,住在22號樓的趙女士一家聽到了樓下大喇叭的通知,知道快要輪到自己家檢測了。

“大家排好隊,不要擁擠,注意距離”整個晚上,檢測點工作人員提醒一遍又一遍。

早上5點半,是社區人員進行檢測最多的時候,從下樓排隊出社區到完成檢測回到家中,需要四十分鐘左右。

一名志願者注意到,從1點開始的4個多小時,手機計步器的數位到了16000多。

……

(連夜進行核酸檢測)

8號早晨開始的24小時,處於管控範圍內的首創暖山社區,沒有口號沒有大新聞。所有的事情,看起來都瑣碎而平淡,卻又真實而溫暖。

(記者彭俊勇)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