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顧世俗眼光娶“妹妹”為妻,婚後生下一大人物,家喻戶曉

安徽 76℃ 0
摘要:十八世紀末,安徽合肥有一個“五十年不進城”的鄉下讀書人,名叫李殿華,家中有幾十畝地。算不上很富裕,頂多相當於一個中農,收成不好的時候,日子就過得很拮据。他雖然不進城,但總想走出黃土地,故對科舉考試很上心。奈何他不是一塊讀書的料,考試屢次失意,後來李殿華就在家開辦私塾教孩子念書,並把考取功名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她去世後,靈柩運回安徽老家,與丈夫李文安合葬在一起。

十八世紀末,安徽合肥有一個“五十年不進城”的鄉下讀書人,名叫李殿華,家中有幾十畝地。算不上很富裕,頂多相當於一個中農,收成不好的時候,日子就過得很拮据。他雖然不進城,但總想走出黃土地,故對科舉考試很上心。奈何他不是一塊讀書的料,考試屢次失意,後來李殿華就在家開辦私塾教孩子念書,並把考取功名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

為此,李殿華不惜花錢請科場高手當家庭教師,教授孩子們學習、備考。四個兒子中,唯有小兒子李文安實現了他的理想。李文安從小就體弱多病,所以上學比其他人晚了好幾年,同齡人有的都考上秀才了,他才念完四書。李殿華望著他直發愁,從沒想過小兒子會在江南鄉試中中舉,四年後又考中了進士,從而踏入官場,讓這個中農之家一夜間成為“以科甲奮起,遂為廬郡望族”。

李文安是李家走出家鄉走向京城的第一人,是這個家族前七代人中,唯一的進士。不過,李文安考取功名也費了很大力氣,在兄長以及父親的監督下,苦讀到三十五歲才中舉。期間也當過教書先生,年過四十才中進士。他的婚姻,也像中舉一樣,比較艱難。

有一年,李殿華在路邊聽見一個孩子的啼哭聲。他走近一看,是個女孩兒,正在出天花,渾身發燙,被家人遺棄。他心生憐惜,加上自己會點醫術,就把她抱回了家。經過治療,女孩兒病好了,但天花還是在她臉上留下了痕迹。女孩無處可去,李殿華就收養了她,成為了李家的養女,李文安的妹妹。

女孩長大後,時常想著要報答李家的養育之恩,所以整天跑進跑出地幹活,也就沒有必要向其他大戶人家的小姐一樣纏脚了。在那個年代,女子有一雙大脚是要被人嘲笑的,將來也不容易嫁一個大戶人家。她做的一切,都被李文安看在眼裡,並且被妹妹的善良和勤勞打動,漸漸生了愛慕之情。

父親得知李文安對妹妹有情後,就讓兩人結為夫婦。當時,街坊鄰居都嘲笑李家,因為女孩雖然和李家沒有血緣關係,但終究是李家的養女,兩人在一起就是亂倫。李文安並不在意這些,他只想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其他的都不重要。

誰能想到女孩“旺夫”,是李家的大功臣。李文安在家讀書備考,她就包攬了家中所有家務,很聰慧,善於治家。兩人結婚後,生活雖然不富裕,但也很幸福。她還為李家生下了六男二女,其中一個兒子家喻戶曉,他就是晚清重臣李鴻章。李文安當官後,兩個女兒都嫁得很風光,兒子們的仕途也很不錯。每當丈夫和兒子升遷,別人總是喜笑顏開,她卻不以為然,反而以盈滿為戒,不露喜色。

丈夫去世後,李氏就跟著兩個當總督的兒子過,這位前半生吃盡苦頭的女人,後半生享盡榮華富貴,甚至屢受皇恩。李氏七十五歲壽辰時,恰好是慈禧四十歲生日,皇帝為籠絡漢臣,推恩及親屬,特地下旨賞賜給李家玉如意、牌匾等。

後來,李氏年紀大了,患病久治不愈,皇帝又下旨准許李鴻章一個月的假期,帶著賞賜的八兩人參回家探望老母。遺憾的是,李氏沒有等到李鴻章以及那八兩人參,在皇帝下旨的當天就去世了。她去世後,靈柩運回安徽老家,與丈夫李文安合葬在一起。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