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確實活得艱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奮不已。”——塞林格
她曾被評為中國百年電影史上最出色的100比特電影演員之一。
她是中國默劇影視的“神女”,無數人為之傾倒。她將生命在它最美的時候結束了,令人惋惜震驚,只留下了美好的東西來給人回憶,也因她的自殺,引起數位影迷的相隨。
她風姿綽約,眼神動人,在美好的年華裏留下了29部經典影片,她飾演的角色無一不充滿悲劇色彩,如她的人生一樣處處坎坷,她是阮玲玉。
家境困難
1910年4月26日,阮玲玉出生於上海,她的父親是一名普通工人,靠苦力掙錢,勉強維持家計,不幸的是,在她6歲那樣,因積勞成疾,離世了。只留下孤兒寡母兩人相依為命。她的母親為養家糊口,帶著她在上海一家姓張的大戶人家裡去做女傭。身為傭人之女,阮玲玉童年的生活條件艱苦。
不過她的母親是十分有想法的,她知道知識和環境的重要性,不想自己的女兒以後只能在底層社會摸爬滾打,就苦苦哀求張家大老爺,最終讓阮玲玉的學費减半,進入崇德女校學習。新文化知識的學習讓她的思維眼界脫胎換骨。
有了獨立女性思想,而孤獨又局促的童年以及父親的缺失使阮玲玉的內心總是免不了會有一些自卑和軟弱,渴望能找到一個可以護她一世周全的良人。這樣衝突的想法註定了日後的悲劇的發生。
情感糾葛
阮玲玉人生中第一位喜歡的男人叫張達明,他是她的少東家。22歲的他年輕肆意、風度翩翩,15歲的她清純懵懂,初顯風姿。青春的荷爾蒙使他們互相吸引,很快就墜入了愛河。張達明那時的浪漫、熱烈以及對她母親的時時接濟,讓她欣喜,她覺得這就是她等的良人。他們不顧一切拋開世俗,違背家裡的意願,就住在了一起。
然而甜蜜的日子並沒有多久,錢花完了,生活就開始變得拮据,張達明哪裡能忍受這樣的生活,準備向家裡伸手,阮玲玉封锁了他,她覺得人應該獨立,於是她開始出去試戲,十分幸運,被《掛名夫妻》的導演一眼相中,直接出演女主角,想來她天生就是吃演員這碗飯的。隨著一系列電影的上映,開始嶄露頭角,期中波波折折,褒貶不一。
直到拍攝《故都春夢》,她的電影事業有了起色,正式步入大紅階段,一躍成為當時的一線女星。俗話說:“福禍相依”,事業的成功並不能給她帶來生活的快樂。張達明變得越來越不可理喻,甚至於勒索壓榨她的演出成果,去賭博玩樂。這樣的生活讓阮玲玉感到壓抑不已,恨不得抽身離去。
這時,她在一次應酬場合中遇到了唐季珊,這個男人是他所在公司的大股東。一面之後,唐季珊就開始對她開展了瘋狂的追求,他的體貼溫柔和成熟形象,逐漸走進了阮玲玉的內心,隨後,她就離開了張達明,和唐季珊在一起了。為了能簡單的生活,她和張達明簽訂了“分手協定”,每月100元,為期兩年。
然而張達民就是個無賴,阮玲玉的軟弱讓他變本加厲,他怎麼可能放過這顆“搖錢樹”。在一次索要無果後,張達明一紙訴狀告到法院:一告阮玲玉行偷竊之舉,二告阮玲玉和唐季珊暗通款曲、傷風敗俗。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各路媒體大肆報導,流言蜚語紛擾雜亂。對唐季珊來說,兒女情長遠遠比不過自己的好名聲。
於是他要求阮玲玉登報證明他的清白。在這種情況下,那種舊時代女性骨子裡的軟弱,和渴望男子的庇佑,讓她甘願委屈求全,只為能和唐季珊一直在一起。然而事情了結後,他發現唐季珊有了新歡——她圈內的好友梁賽珍。更加令阮玲玉承受不住的是,從那時起,唐季珊開始打罵她。阮玲玉覺得自己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情感的曲折讓她精疲力盡,她希望可以用工作來寄託情感,參演了蔡楚生執導的《新女性》,這部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中國首位自殺的電影明星想做“新時代女性”,卻最終被社會壓的黯然退場。阮玲玉覺得這說的可不就是自己嗎?在和蔡楚生的聊天中,人生經歷的相似,讓他兩產生共鳴。
阮玲玉視他為精神依託。《新女性》上映後因影片中有一個小報記者的反面形象,遭受到了''上海新聞記者公會''的攻擊,要求劇組公開道歉,阮玲玉也被牽連遭殃,一些報紙又開始大肆報導詆毀她。阮玲玉覺得自己走不下去了。她找到了蔡楚生,跟他說自己的感受,希望蔡楚生能帶她走,遠離這一切。蔡楚生怕了,他的事業前途無限,他還有家庭。他們兩真的很像,連骨子裡的軟弱都如出一轍。
香消玉隕
感情的一片狼藉,事業也進入低谷,阮玲玉感到絕望,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1935年3月7日晚,她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最終搶救無效,於1935年3月8日逝世。她的死訊,引起了整個上海甚至全國的譁然,“阮玲玉死了,我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當天,上海就有5名少女隨之而去,其他地方的影迷亦有多位自殺。
1935年3月14日舉行了阮玲玉的葬禮,12比特中國電影大腕抬館,上海近30萬群眾夾道相送,送葬隊伍如長龍般足有3公里長。美國媒體駐滬記者報導其為“近代國際上最偉大的葬禮”。
戲如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反觀阮玲玉的一生,父親的缺失,童年的悲苦,造成她性格的軟弱、自卑以及渴望有男性可以依靠。而成年後遇人不淑,感情生活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以及社會輿論的肆意傳播,使她的生活極其壓抑,慢慢榨幹了她那點與世界抗衡的勇氣,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在那個年代,社會動盪不安,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電影的接觸教會了她不應屈服於舊時代的安排,卻忘記給她可以對抗的武器。阮玲玉選擇在最美的年華離去,即是她人生的悲劇,也影射出那個時代的悲劇。在那個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太多的女性為了做獨立女性,不僅要在那個只屬於男人的世界裏努力,還要遭受到社會的排擠和壓迫,孤獨又艱難。
“我走在逃離命運的路上,卻與命運不期而遇。”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