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簡稱“並”,別稱並州,古稱晉陽,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在歷史上曾是趙國、前秦、北漢三個政權的都城,北齊、唐朝、武周、後唐、後晉、後漢六個政權的陪都,故有“九朝古都”的美譽。
趙國、前秦、北漢三個政權的都城:
趙國
趙國一共擁有181年的歷史,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邯鄲之外,晉陽、中牟也曾經是趙國的都城。從西元前453年三家分晉到前425年趙獻子遷都中牟(今河南鶴壁),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為趙國都城29年。
趙國最開始的都城,是在晉陽,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太原。之所以晉陽會成為趙國的第一個都城,那還得從晉國末年說起。
晉國後期,國內局勢被智、範、中行、魏、趙、韓這六卿所控制。當時趙氏的領導者是趙鞅,在他看來,趙氏要想在六卿紛爭的局勢下存活,就必須要擁有一座戰畧意義極為重要的大本營。
這座大本營,不僅要進可攻退可守,地理位置也要好,也得有發達的農業。而這些,晉陽都十分符合。
首先,晉陽西邊是呂梁山脈,東邊是太行山脈,南邊是太嶽山脈,晉陽正好處在這些山脈中間的太原盆地。有著這些山脈作為支撐,晉陽的安全性便能得到極大保證。而且晉陽所位於的太原盆地,土地肥沃,又有汾河經過,十分便於水利灌溉,囙此將都城設定在晉陽,還能將這裡打造成趙氏的糧食基地。
其次,在當時,晉國內部的六卿紛爭早已是十分混亂,趙鞅知道六卿之間早晚會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從地理位置上看,趙氏的勢力範圍在晉國北邊,其他五個勢力位於晉國的南邊。與其南下,去跟另外五家爭個頭破血流,倒不如北上,去欺負北方那些异族。至少跟魏氏、智氏這些晉國勢力相比,北方的那些异族就顯得好欺負多了。
另外,趙氏一直想要滅掉位於現在山西大同一帶的代國。滅掉代國,趙氏的實力將大大提高,也能獲得更為廣闊的戰畧縱深。將都城定在靠近代國的晉陽,顯然對滅掉代國,是有很大幫助的。
在這3個原因的影響下,這便讓趙氏,將自己的第一個都城,建立在了晉陽。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政權之一,因其所據為戰國時秦國故地,故以此立國號,曾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南)建都。
北漢
北漢(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
北齊、唐朝、武周、後唐、後晉、後漢六個政權的陪都。
北齊
西元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廢東魏皇帝自立,建立北齊。北齊的都城雖然還在鄴,但晉陽是高氏父子的創業之地,北齊統治者將晉陽定為“別都”。
唐朝
西元617年,李淵、李世民父子從晉陽起兵,攻入長安。618年,李淵自立為帝,定都長安,建立唐朝。晉陽囙此被視為“龍興之地”,成為陪都,在當時被稱為“北都”。
武周
西元690年,武則天篡權李唐的江山,改唐為周,定都洛陽。同樣將晉陽作為了陪都,稱之為“北都”。
後唐
西元923年,李存勖從晉陽發兵,攻入開封,滅掉後樑,建立後唐,建都洛陽,太原被定為西都,後改為北都。
後晉
西元936年,石敬瑭在契丹扶持下於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為晋,史稱後晉,定都洛陽後遷開封,並將晉陽作為了陪都,亦稱為“北京”。
後漢
西元947年,後晉大將劉知遠又在晉陽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後漢劉知遠,同樣將晉陽作為了陪都,亦稱為“北京”。
來源:行政區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