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現存最早的鐵路建築

黑龙江 99℃ 0
摘要:2004年9月17日,根據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的意見》,哈爾濱鐵路局中心醫院整體歸劃地方,組建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原急救中心小樓因臨街太引人注意,才得以倖存,成為哈爾濱年代最久遠的歷史建築。

作者:劉延年,哈爾濱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本文選自其頭條號“llyn潤古”。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哈爾濱市南崗區頤園街原稱醫院街、病院街,原因是20世紀初在這條街的北頭有一所著名的醫院——東清鐵路中央醫院(現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址)。

東清鐵路中央醫院(後又稱中東鐵路醫院)始建於1899年,1900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3318平方米,設床位280張。其門診設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牙科、眼科、皮膚花柳科、精神病科、急診室等10個科室;住院處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精神病科、傳染病科6個病房,是中國最早、最大的西醫醫院之一。

1935年蘇聯將中東鐵路賣給日本人後,鐵路醫院也作為附屬財產一併落入日本人手中。1936年初,中東鐵路醫院與原南滿鐵路醫院合併,成立哈爾濱滿鐵醫院,將原中東鐵路醫院改為住院部,門診部則設在原南滿鐵路醫院(現民益街與果戈裡大街交角處省醫院門診部址)。它當年在哈爾濱算是設備比較先進、醫務水准比較高的醫院,同時,能够進行臨床、科研、教學工作,院長、科主任大多由醫學博士擔任。

1935年後在中東鐵路醫院工作的蘇聯醫生隨中東鐵路員工一起撤回了蘇聯,滿鐵醫院的醫務人員和職工以日本人為主。後來,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線軍醫缺員,就從滿鐵醫院開始抽調醫護人員去前線。這種情況下,才開始從新京(長春)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招收少量中國醫生。但待遇卻是兩重天。

中國醫生在醫院處處受歧視,薪水只有同級日本醫生的一半。像到鐵路沿線各網站巡診的這類苦差事,日本醫生不願意去,這活兒也就自然落了到中國醫生的頭上。

這個醫院名義上是鐵路醫院,是為鐵路員工服務的,但中國籍鐵路員工在看病時也受到歧視,他們生病了只能到滿鐵醫院退職醫師開的診所看病,或到市內診所自己花錢看病,因為滿鐵醫院規定,只有“職員”以上職務的人才能給掛號,而中國員工絕大部分為“雇員”或“傭員”,不能享受在這裡看病的待遇。

1945年8月19日,這所醫院被蘇聯紅軍接管,做臨時戰傷醫院。8月23日,李兆麟將軍率領東北抗日聯軍從牡丹江乘火車到達哈爾濱,就在這所醫院的門診部成立了抗日聯軍哈爾濱辦事處。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解放後東北民主聯軍接管了這家醫院,並改名為東北鐵路總局中央醫院。

為全力支援解放戰爭,上級决定把鐵路醫院改名為臨時戰傷醫院,接收第四野戰軍從前線送來的傷患。

1950年2月14日,中蘇兩國簽訂了《中長鐵路協定》,原中東鐵路改由中蘇兩國共管,2月成立了中長鐵路管理局,哈爾濱鐵路醫院也改稱為中長鐵路中央醫院。蘇聯方面還陸續派來了50多位專家,充實管理部門和醫療一線。

1952年中長鐵路共管結束後,成立了哈爾濱鐵路局,醫院也隨之改名為哈爾濱鐵路局中心醫院。

2004年9月17日,根據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的意見》,哈爾濱鐵路局中心醫院整體歸劃地方,組建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但隨之而來的是該家醫院由於擴建新病房,而不斷拆毀老房子,引起了市民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哈爾濱市兩位政協委員在2005年兩會期間遞交了《原鐵路中心醫院老建築群亟待整體保護》的提案,10比特專家學者也呼籲拯救原哈爾濱中心醫院的歐式建築群,但這一切並沒有封锁住這些老建築被毀的命運。原設備科、洗衣房、病案室等一批精美的老建築,在怪手的轟鳴聲中倒塌了。原急救中心小樓因臨街太引人注意,才得以倖存,成為哈爾濱年代最久遠的歷史建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