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有內蒙古網友發佈視頻,展示了內蒙古大學南校區的一些景象。視頻中還提到了,校區周邊有三個釘子戶。內蒙大學南校區是2009年建設完成的,為何過去了12年,校園周邊還有釘子戶存在呢?這裡面又有什麼樣的故事?
2000年以後,內蒙古自治區為了提升本省教學品質,决定為省重點高校,內蒙古大學擴建新的校區。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後,新校區的建設地點,被指定在了當時市區5公里以外,南環路以南,小黑河與大黑河之間。
確定開發位置後,政府發出了征地與拆遷公告。在原來的設想中,這塊土地除了建設內蒙古大學的新校區外,還是內蒙古接下來二十年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計畫中,除玉泉區政府寫字樓,將要搬遷到這一地區,還要新建大量社區。市政府希望通過對這片地區的開發,使呼和浩特市,在未來能够通過捷運修建審批。
最初的征地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因為在2000年前後,該地區是一片荒地,既沒有農田也沒有多少戶人家。囙此相關部門認為,在2002年前,就可以完成全部拆遷與征地工作。只不過,意外很快就發生了,有三戶人家成為了工作的攔路虎。
一戶人家拒絕拆遷,不願意離開故土,另外兩戶人家則開始臨時擴建房屋,這兩名戶主蒐集了鋼筋水泥和紅磚,在公告發出後,就在原本的房子旁又蓋了一個同樣大小的房子,企圖以此向征地公司多要一些錢。
只不過很快這兩名戶主的計畫就落空了,見到有三名戶主不願意拆遷,當地政府在與校方溝通後,重新規劃了新校區的面積,並將整體規劃往南移動了大約一百米左右。
2008年,內蒙古大學新校區建立後,這兩名企圖多要錢的戶主,本以為期待徹底落空了。沒想到幾年過後,有外地開發商,注意到了這片土地的價值,準備在此建立一個新的居民區以及配套的商業中心。
開發商希望,能够沿著內蒙古大學東北角,在北側和東側各自建立兩個分區。北側分區是一片空地,可以直接開始建設。東側分區則需要與那三名戶主進行談判,靠近內大校區的那個戶主,依然不願意離開自己居住已久的房子,連談都沒談就拒絕了。
而那兩名希望靠拆遷致富的戶主,向開發商提出了較高的補償標準,他們提出了包括,現有房屋一平米換回遷房一平米,然後在呼和浩特當年的房價基礎上加價,既要有回遷房也要有貨幣補償。
這兩個要求如果單獨拿一個出來,都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兩個一起提,就屬於比較過分的要求了,開發商認為這個補償標準太高了,希望降低一點。幾次溝通不成後,開發商看了看這片土地的面積,修改了東側居民區的位置,將原本的規劃向東挪了一下,將三名戶主所在的那片區域空出來。
當2015年新的居民區修建完畢後,呼和浩特市的市民們驚奇的發現,在內大南校區與東邊的居民區之間,居然有一塊寬130米,長500米的荒地。這片地既沒有種莊稼也沒有放養動物,只有三棟樓孤零零的挺立在上面。
而與此同時,這三戶戶主曾經的鄰居,都已經靠著征地或拆遷的補償費,在市區裏住進了新房子,過上了更好地生活。
內蒙古這幾個釘子戶,如今只能守著當年蓋起來的房子生活。由於當年的貪婪,額外新蓋的房子,面積足有數百平米。但是由於是搶修而成的,主體結構除了使用一些鋼筋加固,以及屋頂是由鐵皮覆蓋以外,整體上依然是由磚塊搭建的。
在2021年時,這些經過10年歲月的房子,已經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比如磚塊破裂,或是牆體外凸。不管是看起來還是實際上,都已經屬於危房了,一旦出現惡劣氣候或是地震,很容易倒塌,然後壓垮旁邊正常修建的住房。
而且因為是違建,市政部門也沒有為其鋪設水電筦道,一到夜間這些屋子裏都是黑乎乎的一片,住在這裡面完全沒有辦法維持正常生活。
加上兩次拆遷與周邊的建設項目,使得這三棟房屋周邊的土地。全部都是坑坑窪窪的,人走在上面一不留神就會被絆倒,非常危險。但這三戶人家也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就這麼熬著。
2018年,呼和浩特市對全市的危房進行了檢查,對於這三個市內有名的釘子戶,也進行了一定的溝通。但是他們依然拒絕撤走或拆遷,雖然市政府考慮過以上訴的形式,通過行政執行來徹底拆除這三棟老房子,將其中的住戶安置到更安全的地方。
但由於戶主的不配合,市政府方面只能對這幾棟老房子進行了簡單的維護。並在其房產證標注的居住面積內,重新安裝了水電管線,讓住戶能够擁有基本的生活保證後,就前往其他地區繼續進行檢查了。
至今這三個釘子戶的房子,依然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地圖功能看見。而且最近幾年呼和浩特市,也並沒有提出更多的拆遷或征地計畫,估計這幾個釘子戶,要在這些老房子裏呆很長時間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