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兌”有錯嗎?同是“勾兌”,茅臺、五糧液憑啥能屹立不倒?

江西 62℃ 0
摘要:人們常說“談虎色變”,但在酒友們眼裡,就是“談勾兌色變”。很多人一聽到喝到了“勾兌”酒,臉色就大變,仿佛犯了錯的孩子,揚言下次再也不喝“勾兌”酒,但事實上還是會喝到。有人說茅臺、五糧液也同是“勾兌”酒,憑啥能屹立不倒,深受廣大酒友的追捧?別著急,本文的目的就是解决這些問題,來看看大家是否真的瞭解“勾兌”。所以“勾兌”本身沒有錯,大家千萬別魔化了它。

導語:“勾兌”有錯嗎?同是“勾兌”,茅臺、五糧液憑啥能屹立不倒?

人們常說“談虎色變”,但在酒友們眼裡,就是“談勾兌色變”。

很多人一聽到喝到了“勾兌”酒,臉色就大變,仿佛犯了錯的孩子,揚言下次再也不喝“勾兌”酒,但事實上還是會喝到。

那麼,為何人們會如此懼怕“勾兌”酒呢?

白酒中的“勾兌”真的有錯嗎?有人說茅臺、五糧液也同是“勾兌”酒,憑啥能屹立不倒,深受廣大酒友的追捧?

別著急,本文的目的就是解决這些問題,來看看大家是否真的瞭解“勾兌”。

問題1:人們恐懼“勾兌”酒的原因

“勾兌”是什麼?

“勾兌”是白酒中一道工序的名字,任何白酒在剛釀出來時,酒體中有機物(口感物質)的含量不足,而且各種分子間處於游離狀態,結合度不高,故口感生硬,喝著容易上頭。

所以需要用到不同時期(年份)、不同度數、不同批次的基酒“勾兌”新酒(原酒),讓各種分子重新排列組合,以達到口感適飲的目的。

所以“勾兌”本身沒有錯,大家千萬別魔化了它。

由此可見,“勾兌”很早就存在了,只不過是汾酒讓人們知道了它,並誤解了它。

汾酒,大家都知道是我國的名酒,歷史悠久,口碑極好,在酒界有很高的地位,很多行家和老酒鬼都把它當國酒看待。

但是它的價格卻一直為人詬病,成為市場競爭中的一大弱點。

根本原因在於汾酒的工藝,畢竟它不像醬酒和濃香酒那樣複雜,需要耗費的時間更短,註定釀造成本不會高到哪去。

另外,清香型白酒含有的有機物本身更少,口感豐富度不够,導致賣不上高價格。

所以在70-80年代,汾酒的地位一度被劍南春、瀘州老窖等趕超。

不甘示弱的汾酒大力推出貼牌酒,起初初見成效,挽回了不少市場,但由於監管不力,導致90年代汾酒出了一件大事:“假酒事件”。

當時很多人喝了之後的結果非常嚴重,使得汾酒信譽度下滑。

不僅如此,原本屬於白酒正常工藝的“勾兌”也被曲解了,以至於現在都還有很多人談“勾兌”色變。

問題2:同是“勾兌”,茅臺、五糧液憑啥能屹立不倒的原因。

其實早些時候,人們的釀酒工藝有限,當時只會釀造純糧食酒,所以即便是“勾兌”,也只是糧食酒與糧食酒之間的“勾兌”,最後形成的酒體還是純糧食酒。

但是隨著工藝改進,現代開始有一種新工藝白酒,就是液態法白酒。

直接用各種甘蔗、薯類等高澱粉原料發酵成食用酒精,然後用可以提香的香料等添加劑“勾兌”,形成了一種酒精酒。

添加劑的結構複雜,是導致喝酒上頭的最大元兇之一,所以與其說人們談“勾兌”色變,不如說是談“酒精酒”色變。

這類酒可以節省很多成本,出酒率又高,迎合了廣大普通酒友的需求,所以很多廠家都開始投入生產。

但茅臺、五糧液作為大牌酒,深知名譽易損難求,所以不願意冒風險,也堅決不釀酒精酒,所以一直不會有掉鏈子的情况。

正是憑著一顆釀純糧好酒的初心,才能一直屹立不倒。

編輯人:橘子皮

标签: 五糧液 茅臺 汾酒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