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開國第一宴上,使用的是茅臺還是汾酒?
“無酒不成宴”。新春佳節的宴會上,酒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70多年前的開國第一宴也是如此。
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舉行後的當晚,中共中央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國民黨軍隊的起義將領、少數民族代表,以及工人、農民、革命军代表,共600多人來到北京飯店參加晚宴。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舉行的第一次國宴,人稱“開國第一宴”。
開國第一宴使用的菜品為淮揚菜,這一點很明確。為此,北京飯店從坐落在錫拉胡同的玉華臺飯莊聘請了朱殿榮、王杜堃、孫久富、李福連、楊啟榮、王斌、李世忠、楊啟富、景德旺9比特淮揚菜大廚前來掌勺。晚宴結束後,9比特淮揚菜大廚分別領取了100多斤小米作為報酬。
開國第一宴使用的酒類,則眾說紛紜。
有人說開國第一宴使用的酒類是茅臺。
多年來,茅臺宣稱在北京飯店舉行的開國第一宴,選用茅臺為宴會用酒。“1949年10月,開國大典前夜,茅臺酒就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們以此互為敬賀。”“開國大典當晚的開國第一宴在北京飯店舉行,從廚師選擇到選單酒品都經中央領導親自審定,主酒為茅臺。國運興,國酒興,當年為紅軍療傷洗塵的茅臺酒終於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喜酒”
然而,這種說法經不起認真推敲。
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第一宴時,貴州還處於國民黨統治。直到10月22日,革命军才從湖南邵陽出發,一路向西,拉開了解放貴州的序幕。在11月4日,茅臺酒廠所處的遵義才解放。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千里迢迢地從貴州運送茅臺酒到北京來?
在1949年,全國交通狀況很落後。從貴州運送茅臺酒到北京,不管是使用火車,還是使用汽車,都需要好幾天的時間。更別說在貴州和茅臺之間,還有部分沒有被解放的地區。
那麼,能不能就近在北京購買茅臺酒呢?回答是,不能。
一方面,開國第一宴有60多桌,需要的宴會酒量很大,市場上很難滿足如此巨大的需求,供應不了。另一方面,那時候茅臺酒的銷售只局限在川黔等寥寥可數幾個都市,以至於到了1950,第一個“國慶”典禮時,中央領導决定“將貴州茅臺酒作為宴會用酒。但偌大一個北京,竟沒有茅臺酒出售。”這可是茅臺酒廠拍攝的《百年茅臺》系列宣傳片中透露的資料。
也有人說,開國第一宴使用的酒類是由石家莊公營釀酒廠生產的紅星二鍋頭。
石家莊公營釀酒廠是石家莊第一家國有釀酒企業,成立不到兩年,當時紅星二鍋頭名氣不大。而開國第一宴籌備委員會要求宴會用酒必須符合“中國名酒”“可足量供應”“運輸便利”3個條件,紅星二鍋頭還算不上中國名酒,不太適合用作開國第一宴的宴會酒。同時,1951年6月1日,紅星商標才正式注册。
而且,在解放前還沒有“二鍋頭”的說法,市場上普遍是燒酒、白乾、老白乾、燒刀子的天下。
所以,開國第一宴的宴會酒不可能是茅臺酒,也不可能是紅星二鍋頭,而是另有其酒。
根據“中國名酒”“可足量供應”“運輸便利”3個條件,唯一符合者只有產自山西的汾酒。汾酒與茅臺酒一樣,屬於生產歷史悠久的名酒,在北方知名度很高。山西杏花村汾酒廠早已成立,實現了量產,有足够的生產能力滿足開國第一宴用酒。山西離北京較近,途中都是解放區,運輸方便快捷。
通過北京飯店副總經理高彤、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負責人楊漢三等人的回憶,也可以找到汾酒參加開國第一宴的記載:在10月1日之前,杏花村汾酒廠分四批、將五百餘斤汾酒運到北京,出現在開國第一宴的宴席上。
開國第一宴使用的宴會酒,不僅僅是汾酒,還有竹葉青酒和紹興黃酒。竹葉青酒產自山西,以優質汾酒為基酒釀制而成;紹興黃酒產自浙江,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竹葉青酒和紹興黃酒都符合“中國名酒”“可足量供應”“運輸便利”3個條件,出現在開國第一宴的宴席上,實屬正常。
綜上所述,開國第一宴一共使用了3款宴會酒,即汾酒、竹葉青酒和紹興黃酒。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