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速度要快!”1月3日,瀘州江陽區黃艤沱集中停泊區,“川集38”號剛停穩,船長陳偉將1只黑色塑胶袋拖上旁邊的垃圾接收船。
20多天前,四川首座水上綠色服務區——四川(瀘州)水上綠色服務區在該停泊區掛牌運營,為過往船隻提供水上垃圾污水全接受、全免費等服務。
水上綠色服務區掛牌,是四川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為永葆母親河生機活力主動擔當作為的一個切片。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牢記囑託,砥礪前行。六年來,四川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斷繪就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新底色,譜寫美麗四川的時代新篇。
做好“加減法”,築牢生態屏障
昔日渣場,今日遊樂園。
不到兩年,自貢大安區張家壩的張化渣場,經歷了從“都市膿瘡”到生態公園的蝶變。此前,這裡曾連續兩年被列為國家移交四川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案例。
直面問題,鐵腕修復的背後,是四川牢固樹立上游意識與責任擔當,是努力為子孫後代留下一江清水的莊重承諾。六年來,特別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會以來,四川牢固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始終把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位置。
高位謀劃,高點推動。2016年1月,省委第一時間召開常委會會議,明確建設長江經濟帶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畧定位。隨後,省委十届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决定》,逐一標注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2017年,四川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高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落地落實見效。
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會提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動高品質發展,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始終。
污染防治做“減法”。2016年以來,先後啟動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八大戰役”,深入實施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長江“十年禁漁”等專項行動。2020年,率先在全國設立河長制省級聯合推進辦公室,與周邊省份實現聯合環保執法常態化和環保暗訪督查常態化。
生態修復做“加法”。2016年以來,四川全面啟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陸續實施長江、嘉陵江等重要江河生態廊道建設和森林草原濕地生態屏障重點縣建設。2016年至今,全省生態修復貸款發放額超過1400億元,居全國前列。
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空氣更清新了。至去年底,全省1.6萬名退捕漁民實現上岸,完成211家化工企業搬、改、關和重組。去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40%,比2016年高3個百分點。在去年10月份的全國空氣品質排名前20名都市中,四川8地上榜。
“雙碳”引領,轉換發展動能
2021年12月16日,金沙江銀江水電站建設現場。
一聲令下,數十輛裝滿石料的大型工程車輛卷起數米長的煙塵,奔騰的江水在此停下。今後,銀江水電站每年將發電16億度,為攀枝花市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的13.5%。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坐擁富集清潔能源資源的四川如何落子?2021年12月2日,省委十一届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决定》,提出把我省清潔能源優勢用好用足用活,著力打造在全國大局中有影響力、對四川發展有支撐力的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群。
新動能、新優勢,在轉型陞級中不斷積累。臨近元旦,宜賓市長江邊的李莊古鎮遊人如織。打了半輩子魚的王明均,兩年前告別漂泊不定的水上生活,在政府幫扶下翻新老屋辦民宿,每月收入近2萬元。江面上,曾經四處飄蕩的油烟和“啪嗒啪嗒”的譟音不復存在。水清了,魚多了,沿岸興起休閒景觀和民宿。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六年來,特別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會以來,“5+1”現代工業體系、“4+6”現代服務業體系、“10+3”現代農業體系加速成勢,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典型不斷湧現。在成都,累計建成各級綠道5034公里,建成35條“四態”融合示範特色街區。2021年上半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02.72億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71.7%。
新動能、新優勢,在創新驅動中持續彙聚。
迄今,四川已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89個,組建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7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增至2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達185個。2021年,科技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首次邁過創新型經濟體門檻。
新動能、新優勢,在節能減排中展現力量。2020年,全省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4.5%,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30.2個百分點。放眼“十三五”,四川組織GDP能耗累計减少17.4%。
“雙圈”聯動,拓展發展格局
2021年12月12日,一列滿載木料的中歐班列通過“快通模式”抵達成都,標誌著“鐵路快通”業務模式在成都國際鐵路港落地。
1月1日0時10分,成都海關所屬錦城海關為零度低溫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出口泰國的一批鋁制罐成功簽發四川首份RCEP原產地證書,關稅從以前的9%下降為0。
進出口通道提速、降費的背後,是四川以長江為紐帶,搶抓各種戰畧機遇,聯動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加速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持續發力。
謀劃早。2017年,四川與相關地區共同發起參與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2018年,川渝兩地簽訂《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四川的“朋友圈”越來越大,隨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發展瓶頸不斷突破。
行動快。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隨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决定》,提出聚焦“一極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兩年來,隨著議定事項順利落地實施、規劃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重點任務加快推進、重點區域率先突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成勢見效。
破難題。著眼發揮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戰畧紐帶作用,四川依託長江黃金水道,統籌鐵公水空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長江上游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蜀道難”變“蜀道通”。如今,進出川大通道達38條,其中鐵路11條、高速公路24條、水路3條,天府國際機場通航,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量突破1.5萬列。
逐夢長江經濟帶,四川經濟成績單令人振奮:2021年,四川經濟總量有望邁上新臺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見到新成效、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重點領域改革實現新突破、民生改善得到新提升……
一個更綠、更新、動力澎湃的四川長江經濟帶,正以嶄新的姿態騰飛。 (記者 王代强 王成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