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份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操作指南”,《重慶四川兩省市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聯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近日出臺。《實施方案》中,“加快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被置於首位,對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劃定了路徑。
新格局如何構建?從方向上看,《實施方案》明確推動重慶成都雙核引領相向發展,並要求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强化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互動。從路徑上看,《實施方案》提出做强成渝發展主軸、推動渝東北川東北地區一體化發展、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等具體措施。
對內建好“都市圈”
對外加强都市圈互動
“設立都市圈,是對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深化和細化,也是‘十四五’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進一步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具體抓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認為,《實施方案》在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中強調“都市圈”的作用,能在川渝跨省級行政區的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出臺後,通過都市圈這個平臺載體,取得更加實際的成果。
《實施方案》對如何打造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均進行了明確。比如,成都都市圈的發展重點在於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推進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建設和交界地帶融合發展。
“這些產業帶在成都都市圈內都是有一定基礎甚至實力雄厚的,《實施方案》將引導我們進一步往產業集聚和高端產業方向發展。”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同城化辦公室副主任陳凱說。
以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為例,近年來,成都、眉山兩地跨區域佈局項目,現時已有兩地產品配套企業130戶,在建工業項目56個,總投資達362億元,初步形成產業生態圈。
對內建好“都市圈”,對外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實施方案》尤其強調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的互動,推動成渝主軸節點都市强化功能合作,承接重慶中心城區、成都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有效提升服務配套重慶中心城區、成都的能力,打造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脊樑”。
“西部的都市圈與沿海都市圈相比,開放程度不及後者,但有獨到優勢。”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教授湯繼强認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開放通道建設,正讓西部地區成為西向、南向甚至北向開放前沿,成渝抱團互動,有條件有機會共建連結全球的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做大做强“極核”都市
推動“雙核”相向發展
作為成都都市圈的覈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之一,成都未來怎麼幹備受關注。
“2021年上半年,成都都市圈已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近1.2萬億元,占全省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只有繼續做大‘主幹’成都、做强極核,在川渝合作框架機制下謀劃推動覈心都市聯動深化合作,才能引領成渝地區統籌協同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向前。”成都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羽說。
如何做大做强?“發達的都市圈首先要有世界級的製造業產業集群作為支撐。”省决諮委總體經濟組副組長丁任重建議,成都應依託電子資訊等優勢產業,著力於協同延長產業鏈,擴大區域內產業內部分工,在全球範圍內吸納集聚要素資源,通過頭部企業和重大專案引領帶動,實現“建圈强鏈”。
“雙核”互動也是《實施方案》著墨重點。《實施方案》給出具體方向——重慶向西、成都向東相向發展,並對渝東北川東北地區、川南渝西地區、川渝毗鄰地區如何協調融合發展指明了具體方向。
以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為例,《實施方案》明確,支持自貢、瀘州、內江、宜賓、江津、永川、榮昌等共同建設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協同、重點領域合作、市場主體聯動機制。“既有超大都市層面的聯動,也有市區之間的探索,點面結合,有利於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創新體制機制,整體帶動成渝地區空間佈局優化、功能體系完善、發展能級提升。”陳凱表示。 (記者 羅之颺 肖瑩佩)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