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約化經營值得宣導的“雙龍模式”

陕西 109℃ 0
摘要: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集約化經營土地僅占土地總量的6%,糧食增量、土地集約化發展潜力巨大。但部分集約化經營土地的種糧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又因多種因素經營慘澹,導致土地集約化經營發展緩慢。雖然國家政策提倡土地集約化經營,號召“土地流轉”、“土地參股”,經營。

土地集約化經營值得宣導的“雙龍模式”

——白水縣土地集約化經營典型案例

導讀: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土地碎片化零散經營,一方面,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率提高,大機械無法深耕,畝均產量低。另一方面,人均面積少,不利於人力資源調配和農戶對土地長效投入,削弱了農業發展的後勁,對生產成本也造成了極大浪費。種地人均收入甚微,土地撂荒,這使本就兼職的農民,種地積極性受挫。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集約化經營土地僅占土地總量的6%,糧食增量、土地集約化發展潜力巨大。但部分集約化經營土地的種糧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又因多種因素經營慘澹,導致土地集約化經營發展緩慢。

白水縣雷牙鎮雙龍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土地入股耕種,測產定量,精確了土地產出,减少了土地流轉的風險和前期投入;採用糧食深加工、糧食銀行(糧食儲存、兌換物資),給深加工、社會化服務的精細化管理要效益;運營幾年來,“雙龍模式”使企業受益,羣衆歡喜,達到雙贏。

背景:由於之前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後,村集體在分配土地,劃分的“責任田”、“自留地”,及土地優劣求得的均分,所採取的“三六九等”土地(溝坡地、平地、林地等)的平均分配,使農村大片土地碎片化嚴重。每戶土地約有三五塊、五六塊之多。在人均1.4畝土地的前提下,幾口之家的土地碎片化程度可想而知。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准的提高,土地碎片化使耕作難度不言而喻。多年來,有的村民為方便耕作,私下進行了土地置換,但大多數村民的土地,仍處於小片的碎片化狀態。隨著人口素質的提高,城市化水準的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剩餘的老弱病殘因其智力低下、不能精耕細作,耕種粗放,或者使用小型機械,使土地收益弱化,產出率低下。又因農作物本身廉價,價格低,產量少,缺少精壯勞動力在農村的生存土壤,促使土地效益低下、撂荒現象嚴重。部分兼職農民,雖漂居或定居都市,又擔憂老人下地幹活的安全、擔憂他那一畝三分地是否荒蕪,怕被人笑駡,千里百里回家種田的現象已屢見不鮮。種地,已不計成本,成了多數人回老家的由頭。因為是“兼職農民”,耕種時“敷衍土地”,收穫時自然難以高產。雖然國家政策提倡土地集約化經營,號召“土地流轉”、“土地參股”,經營。但受各種因素制約,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們的集約化經營收入也不近人意。農民靠土地收益維持生活的艱難程度無以言錶,也成了現代農民的痛。土地碎片化耕種的現狀,農村精壯勞動力的缺失,成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大瓶頸。

土地入股的“雙龍模式”

“雙龍模式”是由白水縣一比特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吳興龍(白水縣雙龍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與好友劉龍偉,秦少龍三人,在白水縣經管站的指導下共同創建。合作社於2017年6月2日在白水縣雷牙鎮李家卓村成立,設有:糧庫、磨面車間、蒸饃車間、辦公區,占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

當時建社時設計商定:土地入股、集約化經營後收益分紅比例按照: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占5%(監管股);雙龍小麥專業合作社占10%(管理股);農戶占85%(投資股);貧困戶占100%(投資股)。

土地入股後,村民不用再耕種,土地交給合作社統一耕種管理,登記造册。小麥成熟後,由合作社、村委會、或村民代表,組成測產小組,以組為組織,對成熟的小麥進行測產、定量。然後减去合作社耕種、打藥、施肥等投資,所獲糧食歸村民。收穫後,村民可以根據當時市場價格賣糧,還可以將糧食存放在合作社倉庫儲蓄。糧食買賣由合作社統一經管出售。

調查獲知:集約化統一耕種後,每畝小麥可節約種植成本80元左右。比如:種子:傳統種植成本:75元/畝,集約化後成本:60元/畝;化肥:傳統成本:135元/畝,集約化後成本:110元/畝;耕種:傳統成本:90元/畝,集約化後成本:70元/畝;播種:傳統成本:25元/畝,集約化後成本:20元/畝;收割:傳統成本:50元/畝,集約化後成本:35元/畝。

初步計算:以雷牙鎮李家桌村為例:2017年,小麥、玉米種植面積,1324.67畝計算,集約化後,可為全村節約成本8.6萬元。

調查獲知:2017年,李家卓村畝均產量600斤,產值為660元,除去收割、施肥成本,每畝收益305——315元左右(不計勞動成本)。

2018年夏收,李家卓村由於受自然凍害,每畝小麥產量650斤,產值為747.5元。除去生產成本(不計勞動力)農戶自主經營每畝地收益為402.5元。

部分通過集約化種植收益

217年,李家卓村均產小麥700斤:產值805元(1.15元/斤),畝均收入525元/畝,通過土地入股,農民占比85%收益,每畝應分紅446.25元。

調查發現:土地入股,集約化種植的土地,產量比農民自主經營每畝高100斤,收購價格高5分/斤。一增一减,農民每畝地增收131.25—141.25元。以李家卓村農作物小麥、玉米種植面積1324.67畝計算,土地入股後,可為全村最少增收17.38餘萬元。

2018年,李家卓村畝均產750斤小麥:產值900元(1.2元/斤)畝均收入620元,通過土地入股農民可得收益85%分紅,共計:527元/畝。

土地入股,集約化種植,產量會比農民自主經營高100斤,收購價格高5分/斤;一增一减,農民可增收124.5斤/畝。李家卓村全村可增收16.4餘萬元。以2018年白水縣農作物小麥、玉米種植面積21.6萬畝計算,可為全縣增收2680.3餘萬元。

李家卓村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到合作社,由政府(村委會)監管,實現了規模化,科學化,規範化種植經營;統一了種植標準,降低了種植成本,提高了種植收益,解放了農村勞動力。

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勞動力的合理配置、設備的投放等項目上,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

“糧食銀行”,雙龍模式的精細化管理

雙龍小麥專業合作社屬大學生創業所辦,新型農民思維與文化不特表現在種植方面,在後期糧食管理方面也表現不俗,這是一般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所不具備的。

.在糧食收儲方面,採用數位化管理。建立“糧食銀行”,存取自由。村民把糧食存放在“糧食銀行”裏。存取時間分為定期、活期、隨行就市。期間“糧權”不變。例如,存一斤小麥,無需存儲費用。活期型每年漲利3分6厘;定期3個月每斤每年漲利4分8厘;定期6個月每斤每年漲利7分2厘;定期一年每斤每年漲利9分6厘;土地入股每斤每年漲利1角2分。减少成本,零投入。農民可以隨時選取現金、兌換成米、面、油、化肥、農藥等日常用品。糧本設定是仿製銀行存摺,電腦列印與紙質同步,存摺裡面清楚地記錄著每次取面、兌換、剩餘糧食數量諸多情况。

.農戶無需考慮長期存糧變質。雙龍糧食銀行擁有大型烘乾設備,加上標椎化儲備倉庫和科學的儲備科技,村民無需考慮存糧發黴變質問題,减少了農戶自家存糧的設施投入和搬運成本。

三.“糧食銀行”存摺,方便群眾。村民憑“糧食銀行”的存摺在白水全縣的任何網點,通存通兌;要錢給錢,要面給面,要農藥化肥還有優惠,可以說:“一卡在手,吃喝無憂”。

合作社發展迅速

合作社自2017年10月發展土地流轉150餘畝,解决了22戶農民進城務工的後顧之優後,發展迅速。現時,合作社有員工13名。主要經營:小麥寄存、收購、麵粉銷售、饅頭銷售,對寄存小麥的農戶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兌換(米、面、油、饅頭)、農資兌換(種子、化肥)等業務,大大提高農戶日常生活需求。

運營幾年來,合作社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和大力支持,使幾比特年輕的合作社經管人員對這份事業有了更大的資訊和力量。

自2017年-2021年,雙龍小麥專業合作社已累計儲存小麥1400噸。發展儲戶600戶,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覆蓋周圍李家卓村、北井頭村、南井頭村、劉家卓村、富卓村、大窪底村、小窪底村、雷牙村、耀顯村、東方城村、南張村、小卓村、邱木村、範家卓村等村鎮。現時已累計現金管道兌換小麥達:790餘噸,占總數57%,商品兌換管道兌付:290餘噸,占總數的21%,儲存結餘310餘噸。

“雙龍模式”整體運營呈上升趨勢,人民擁護,企業受益,值得推廣。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