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1月2日,冬日正午的陽光散發著暖意。從北京地壇醫院應急隔離區傳來好消息: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中的最後一名患者從地壇醫院康復出院,本土病例再一次動態清零。
在本輪疫情中共有本土病例51例,包括危重型2例、重型1例、輕型和普通型共46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男性22例、女性29例,最大年齡89歲、最小年齡3歲,平均年齡50歲。迎擊“德爾塔”,兩個多月以來,北京地壇醫院醫務人員、市級專家組和疾控部門流調人員日夜鏖戰,與病毒競速,與死神較量,再一次體現了能打硬仗的“北京速度”。兩個多月以來,北京人團結一心,再一次展現了勠力同心的“北京力量”。
像照顧家人一樣救護每一位患者
2021年11月14日,這輪疫情中年齡最大的患者、89歲的張女士出院了。“我都不想走了”,張女士因為耳朵不好,話少。每天護士進行身體護理,幫她穿好衣服、襪子扶著坐輪椅上鍛煉時,大多數時只是點點頭表示感謝,出院時突然冒出的這句話。在場醫護人員覺得心裡暖暖。
張女士是2021年10月27日入院的,雖然臨床診斷是輕型,但她患冠心病30多年了,高血壓三級高危,稍有不慎,轉為重症的可能性很大。10月30日下午,讓醫護人員擔心事情發生了,張女士突發快速房顫,心室率每分鐘180多次,血壓降到了90/40,值班醫生立即進行對症治療。心內科、超聲科醫生也趕到,進行床旁超聲檢查,及時進行藥物複律抗凝治療等搶救措施。第二天,該院又緊急抽調一名心內科高年資醫生進駐隔離病房加强救治。
“奶奶耳朵聽不清,特別‘要强’”;“您想上廁所還要想下床坐坐”,每次張女士不習慣在床上大小便,總要自己起床上廁所,只要一有動靜總能被護士及發現……住院期間張女士先後出現了三次房顫,有驚無險的背後是醫護人員精心救治和徹夜專看。
地壇醫院說,穩定住病情,得益於該院近些年綜合學科快速發展,隔離病房人員配備上實行以傳染病學科為主、多學科配合支持的模式,在一個病區就形成了隨時可以完成“各科會診”的醫療力量,從而使得新冠患者可以得到多個學科緊密配合的全面診療。
新冠肺炎和基礎病一起治
作為本市新冠患者定點收治醫院,地壇醫院一直與“狡猾”的新冠病毒較量,新冠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一直在有序進行。2021年10月19日新增1例、10月21日新增1例,10月22日新增6例……面對此次本土新冠肺炎病例的出現,該院根據病例收治情况及時啟動預案,增開病房和床位,增派醫護人員到隔離區參與救治。
“七八個病人前後腳入院,又同時發燒”,本輪疫情剛開始時形勢迅猛,在隔離病房的醫生王曉靜說,患者基本上都是晚上入院,查房、病歷書寫,好幾天都是連軸轉。開始那一周,醫護人員每天覺得時間不够用。正面迎戰傳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病毒載量高、傳播能力强的“德爾塔”病毒,讓醫護人員倍感壓力的是老年患者多——51名病例中年齡最大89歲,60歲以上的25名,平均年齡50歲。“突發狀況隨時發生,每天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他們中許多人同時患者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基礎病,個別患者還有惡性腫瘤、肝硬化等特殊情况。需要給老人製定更加精准細緻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在兼顧基礎病的同時治療新冠肺炎,“治療上稍有疏漏,醫源性死亡的風險將會很大”。
針對此種情況,地壇醫院組建了感染科、重症醫學科、呼吸科、心內科、中西醫結合科、影像科和檢驗科多學科專家團隊,每天分析患者病情,集體會診會商,具體分析每個病例特點並製定有針對性的“一人一策”診治方案,確保患者綜合疾病得到全面治療。
984小時生命守護
“監控器只要有一點兒不對,就立刻査詢、解决,真是太讓我感動了”“各位護士靚女,今天我就要出院了,願我們的友誼和合作發揚光大!”在這輪本土新冠患者中,趙先生是首例重症患者。2021年12月2日,在地壇醫院醫護人員41天,984小時的生命守護下,趙先生康復出院了,臨走之前,他連續寫了兩封感謝信留給與他並肩作戰的醫護人員。
“趙先生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基礎疾病,入院後我們就一直密切關注。”當時接診的應急三區醫生王曉靜說,入院後,趙先生情緒低落,精神壓力很大,總念叨著“也不知道這個生日過不過得去”。得知趙先生月底就要過生日,護士長郭穎鼓勵他:“您可得好好配合治療,到時候我們給您過69歲生日。”
儘管早期開始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趙先生的病情仍在不斷加重。2021年10月26日,他轉入應急六區的重症醫學科病房。“祝您生日快樂,咱們一起加油!”轉入重症醫學科的第三天,趙先生在隔離病房迎來69歲生日。中午,一碗簡單卻飽含著醫務人員真摯祝福的長壽麵送到了趙先生的小餐桌上。
2021年10月30日,趙先生病情急劇惡化,呼吸變得越來越困難,CT影像也顯示雙肺彌漫炎症病灶快速增多,左側接近白肺,“密切關注,必要時果斷氣管插管進行有創機械通氣”當天下午,市級專家組給出會診意見。為了加强重症患者救治力量,市衛生健康委和市醫院管理中心統籌專家資源,成立了市級重症專家組每天會診,每一個名額、每一個病情的細微變化,專家們都和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密切關注。當天21時,趙先生的呼吸出現極度窘迫,氧飽和度最低降到了80%。對於有著多年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病變的老年人,這意味著隨時可能因缺氧而出現昏迷或心臟驟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醫務人員果斷為他進行了氣管插管進行有創機械通氣。90秒氣管插管瞬間,是與新冠病毒的近身搏鬥,醫務人員冒著危險遏制住死神逼近的脚步。
治療過程有反復,但沒有過放弃。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趙先生連續出現發熱,最高到了39℃。“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平常服用四種壓糖藥,血糖控制得仍不理想,還有高血壓和冠心病,放過心臟支架”,重症醫學科醫生蒲琳說,病情迅速進展,呼吸衰竭程度很重,呼吸機參數的精細調節、氣道管理、容量評估、營養支持、預防繼發感染、預防深靜脈血栓、監測血壓、血糖的變化等診療方案……每一個環節容不得有半點兒疏忽。維護管路、翻身、吸痰,護士們24小時監測,更是一刻也不能放鬆。
2021年11月4日,為了更好地保護氣道、預防繼發感染、减少鎮靜藥物的使用儘早喚醒趙先生,醫生為他進行了氣管切開。2021年11月6日,北京下了第一場初雪,大家欣賞著雪景,而在地壇醫院應急隔離區,為了評估患者肺部病變情况和調整治療方案,需要進行胸部CT複查,5名醫護人員合力上演了“生死衝刺”。推車、抱氧氣筒、觀察監護儀,厚重的防護服下,每個人都氣喘吁吁。但檢查結果帶來了希望:趙先生的胸部CT顯示肺炎一天比一天好轉,呼吸機支持的力度一天比一天下調。
2021年11月8日,在仔細評估下,醫生給趙先生停用鎮靜藥物,患者醒了,也開始闖第二關——帶著呼吸機的康復鍛煉。從在病床上護士給予上肢等被動練習開始,2021年11月12日,趙先生帶著呼吸機下床鍛煉。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王宏宇說,都說老人是“老小孩兒”,這回可深有體會:“每天都要哄著下床”,運動10分鐘,前後準備工作要一小時。鍛煉時“前呼後擁”,移位機前後兩個人扶著,一個人拿著呼吸機,還有一個人拿板凳,因為走一走累了就要坐下休息一會兒。吃飯也要哄,開始不好好吃飯得做思想工作,後來又要管著,不能多吃,控制血糖。
坐起來了、走路了、自主進食了……在醫護團隊精心照顧下,每天都有好消息傳來。趙先生開始闖第三關:脫離呼吸機。醫生每天都要給他進行離線的評估和嘗試,脫早了面臨再次插管上機的風險,脫晚了則可能導致繼發感染。2021年11月13日,趙先生終於徹底摘掉了呼吸機,拔掉氣管切開套管,能够開口說話了。他迫不及待向護士要眼鏡,要手機和老伴兒視頻說:“我要回家了,到時候,我要請醫生、護士到家吃飯。”在場的醫護人員都笑了。
從2020年1月至今,四季更迭,地壇醫院的醫務人員一直堅守一線,與死神爭分奪秒,為生命全力以赴。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