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弋江區:建設“五區一城”,實現“加速崛起”

安徽 71℃ 0
摘要:央廣網蕪湖12月31日消息2021年,弋江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0億元,增長11.5%;財政收入60億元,增長40.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10元,增長12%。在疫情走勢和經濟走勢趨於複雜的大背景下,弋江區堅持創新驅動,頂格推進“雙招雙引”一號工程,加快推進人民城市建設,全區經濟社會展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2022年,弋江區將全力推進人民城市建設,著力提升都市能級和品質。

央廣網蕪湖12月31日消息(記者趙家慧通訊員趙丹丹)2021年,弋江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0億元,增長11.5%;財政收入60億元,增長40.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10元,增長12%。在疫情走勢和經濟走勢趨於複雜的大背景下,弋江區堅持創新驅動,頂格推進“雙招雙引”一號工程,加快推進人民城市建設,全區經濟社會展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動能充沛

年末歲尾,走進安徽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展廳,展櫃裏陳列著企業最新研發的新能源汽車晶片。

作為一家專注於新能源汽車IGBT晶片、碳化矽晶片及功率模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瑞迪微電子一期廠房今年10月27日正式投產,現時年產能可配套30萬輛新能源汽車。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車載晶片斷供問題成為制約車企發展的關鍵因素。為此,弋江區圍繞新能源汽車晶片研發生產開展項目招引,現已集聚啟迪電晶體、賽騰微電子、瑞迪微電子等30餘家企業,基本建立涵蓋資料、設計、製造、封測、應用模組及銷售等方面的全產業鏈條。“只有推動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動能不斷湧現,才能真正實現在競爭中快人一步。”弋江區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2021年1-11月,蕪湖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覈心區企業產值同比增長81%。

奇瑞商用車生產線。(央廣網發弋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堅持創新驅動,努力打造新思路的試驗地、新事物的生髮地、新產品的首發地,弋江區全力以赴、志在必得:2021年,全區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0個,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1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412家、位居全市第一;引進海螺集團“三碳科技研究院”,以“產業降碳、科技减碳、綠色低碳”為研究方向,打造高層次“三碳”創新平臺;中航華東光電等3家企業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航太電纜等3家企業獲批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全區創新創業氛圍愈發濃厚。

2021年初,蕪湖把“雙招雙引”列為全市經濟高品質發展一號工程。弋江區頂格推進,迅速掀起“雙招雙引”熱潮。2021年全年新簽約項目91個,總投資378.7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8個;引進15個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圍繞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新參與設立長三角(合肥)數字經濟股權投資基金、智路戰畧新興產業基金等,資金總規模達44億元。

蕪湖科技產業園。(央廣網發弋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過去一年,弋江區以“1%工作法”打造營商環境金字招牌,堅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共同發力。出臺促進商貿流通和服務貿易業發展、促進建築業企業發展、促進消費等系列政策措施,兌付各類產業扶持資金12.4億元,新增減稅降費3.5億元;深入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全面落實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聯系包保企業制度,建立高新區企業網格化包保幫扶機制,實現了中小微企業“全覆蓋”。

接續奮鬥新征程再寫新輝煌

隨著2022年的大幕開啟,弋江區確立了更高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力爭達到兩位數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準,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為實現以上目標,弋江區將著力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加快擴大競爭力、增强影響力。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做大做强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圍繞產業鏈持續引進“卡脖子”晶片設計、碳化矽襯底及封測企業;加速大數據及資訊技術產業發展,培育一批數字經濟重點企業,打造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圈;做優做强節能環保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圍繞雙碳行動、綠色產業等發展方向,促進產業轉型陞級,形成特色優勢。圍繞四大主導產業,弋江區總投資167.96億元的39個重大專案集中簽約、開工,將進一步促進該區主導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壯大產業集群,提升競爭實力。

十裏江灣人民公園(央廣網發弋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與此同時,優化產業佈局形態,建立“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管理體系,提升高新區北區發展能級,推進高新區南區振興發展,推進西灣園區建設發展;構建“雙招雙引”新優勢,著力引進一批戰略性、標誌性、引領性的重點專案,力爭招引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5億元以上項目20個,依託“紫雲英人才計畫”等政策,持續優化就業服務環境,讓各類人才在弋江創業有機會、幹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

2022年,弋江區將全力推進人民城市建設,著力提升都市能級和品質。一方面持續提升城市建設水准、加强都市精細化管理,一方面通過加大教育投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建設體育强區等,不斷提升城區軟實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