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三國時效力東吳的安徽籍文武共有二十五人。其中最為知名的武將有七人,擔任過前線統帥的就有三比特。
周瑜,廬江郡舒縣人,即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西南三十裏城池鄉。周瑜是叱吒三國的風雲人物,出身士族大戶廬江周氏,東吳頭號名將、首任大都督。初平元年(西元190年),周瑜與孫策結識,從此成了志趣相投的好友。
自興平二年(西元195年)起,周瑜開始協助孫策進軍江東,並在統一江東的中屢立奇功。建安五年(西元200年),孫策病逝後,周瑜又開始輔佐年僅十九歲的孫權穩定江東局勢。在此期間,周瑜戰功無數,最為聞名的自然是奠定三足鼎立基礎的赤壁之戰。時任江東前線大軍主帥的周瑜與劉備一起,在赤壁擊敗了强大的曹操集團。令人遺憾的是,兩年之後,周瑜英年早逝,年僅三十六歲。
魯肅,臨淮郡東城縣人,即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東南大橋鄉三官集,是繼周瑜後東吳的又一風雲人物,東吳的第二任前線統帥。魯肅起初由周瑜引薦至孫氏帳下效力,是孫權初期的主要謀士。他提出的“榻上對”,是東吳集團早期的國策。他還是孫劉聯盟的主要發起人之一,赤壁之戰的倡議者和幕後推手。建安二十二年(西元217年),魯肅病逝,年僅四十六歲。
呂蒙,汝南郡富陂縣人,即今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東南王化鎮一帶,是繼魯肅後的第三位東吳前線統帥。呂蒙十五歲從軍,因治軍有方深受孫權器重,將其確定為重點培養和提拔的對象。此後,呂蒙在平定山越、抗擊曹魏的過程中屢戰建功,在戰爭中逐漸成長,成為東吳早期著名的軍事將領。
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呂蒙策劃並實施的荊州之戰,是其一生中的巔峰之作。不過,荊州之戰結束不久,呂蒙病逝,年僅四十二歲。
陳武,廬江郡松滋縣人,即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東十五裏一帶。陳武是東吳早期名將,位列東吳十二虎臣之列。他十八歲跟隨孫策平定江東諸郡,在孫權初期以剿賊平叛為主。建安二十年(西元215年),合肥之戰爆發。陳武為掩護孫權撤退,與曹魏名將張遼激戰,最終死於亂軍之中。戰後,孫權為表彰陳武在合肥之戰中的英勇表現,親自為其送葬,以示哀榮。
呂範,汝南郡細陽縣人,即今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東南一帶。孫策被迫委身袁術時期,呂範前往投靠孫策,並在之後平定江東諸郡、剿滅賊寇叛亂的過程中立下戰功,被任命為征虜中郎將。孫權接掌東吳後,呂範盡心輔佐。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呂範在赤壁之戰中建功,被任命為彭澤太守,晋昇為裨將軍。第二年,被晋昇為平南將軍,調防駐守柴桑。
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呂範被任命為丹楊太守,昇建威將軍,賜爵宛陵侯。此後數年,呂範歷任前將軍、揚州牧等職,於黃武七年(西元228年)病逝。
胡綜,汝南郡固始縣人,即今安徽省阜陽市省臨泉縣。胡綜是東吳中期名將,孫權少年時的同學。胡綜十四歲時投靠孫策,在吳郡陪同孫權一起讀書。孫權繼位後,胡綜擔任過金曹從事,後改任書部,專門負責軍國機密事宜。胡綜早年最大的成就是奉命招募精壯兵士,組建了一支六千人的精銳部隊——解煩兵。
黃武二年(西元223年),胡綜奉命與賀齊合力征討東吳叛將晋宗,力戰有功,被晋昇為建武中郎將。黃武六年(西元227年),胡綜與周魴合力剿滅鄱陽賊寇彭琦叛亂,戰後賜爵亭侯,於赤烏六年(西元243年)病逝,時年六十一歲。
呂據,汝南郡細陽縣人,即今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東南一帶,是呂範之子。黃武七年(西元228年),呂範去世後,呂據繼承父業,被任命為安軍中郎將。初期戰績以征討山越叛亂為主。赤烏四年(西元241年),呂據奉命進攻樊城時立下戰功,被晋昇為偏將軍。太元元年(西元251年),呂據又被晋昇為蕩魏將軍。第二年,呂據榮升為右將軍。此後,呂據率部參與了東興之戰和壽春戰役。太平元年(西元256年),呂據剷除權臣孫綝的計畫失敗,被迫自盡身亡。
參攷書籍:《三國志》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