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陶藝煥發新光彩

西藏 81℃ 0
摘要: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塔巴人不滿足於物質生活的豐富,通過發展塔巴陶瓷產業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2006年,塔巴村民間傳統陶技藝術被列為第一批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6月,墨竹工卡縣非遺塔巴陶瓷新生產基地落成,由南京高淳彌盛陶瓷有限公司與當地合作社共同成立的彌盛塔巴陶瓷工藝品傳承有限公司開業。現時,塔巴村正朝著打造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區的方向發展,讓千年陶藝煥發新光彩。

圖為塔巴陶瓷技藝傳承人在認真製作陶器。

圖為塔巴陶瓷技藝傳承人在檢查新製作出來的陶瓷器具。

圖為2021年拉薩市中國農民豐收節上塔巴陶瓷技藝傳承人展示精美的陶瓷工藝品。

圖為塔巴陶瓷技藝傳承人按照傳統工藝在篩選製作陶瓷的原材料。

圖為塔巴陶瓷技藝傳承人在認真製作陶器。

圖為墨竹工卡縣非遺塔巴陶瓷生產基地生產的造型豐富且精美的陶瓷器具。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工卡鎮塔巴村位於國道318沿線,這裡交通便利、民風淳樸,是西藏自治區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點之一。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塔巴人不滿足於物質生活的豐富,通過發展塔巴陶瓷產業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

陶器在藏族群眾生活中擔當著重要角色,燒飯、喝茶、飲酒、儲糧、盛水、裝油都離不開它。陶器不僅僅作為日常生活用具,也是藏族百姓家中最為普及和講究的工藝品。在藏族群眾生活中,陶器沒有實用品和工藝品之分,既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生活中的親密夥伴。塔巴陶瓷是傳統的手工藝陶瓷產品,具有濃厚的藏文化特色,具有1200多年的悠久歷史。2006年,塔巴村民間傳統陶技藝術被列為第一批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傳,1000多年前,在塔巴村對面帕嘎曲巴山的曲念卓嘎修行洞裏,有一比特叫吉巴西多吉(益西多吉)的修行者,偶然間把泥巴扣在自己的膝蓋上做成了碗狀,又模仿牛鼻子上的環做成碗的把手,由此發明了陶瓷製作技藝。在他的帶領下,塔巴一帶的小部分家庭開始了簡單、粗糙的陶瓷手工藝製作。而今,這一技藝傳承千年,成為了農牧民羣衆的傳家之寶……

塔巴陶瓷歷史悠久,且具有非常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但是塔巴陶瓷發展近一千多年來,都是以師徒相授、口耳相傳的管道進行傳承,交流更新較少,所以在科技、工藝方面都比較傳統。

近年來,在墨竹工卡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尤其是在江蘇南京援藏的大力支持下,墨竹工卡縣始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著力打造“墨竹工匠”品牌,啟動“非遺活化”項目,使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發展,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展文化旅遊、振興鄉村奠定了扎實基礎。

為了讓這上千年的非遺得到進一步傳承和活化,2019年在南京市第九批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工作組的推動下,塔巴陶瓷所在村塔巴村引入了南京彌盛陶瓷,雙方成立了合資公司。這個項目的注册落地並開業投產,是南京援藏工作組通過產業援藏來推動非遺活化的一次實踐。2021年6月,墨竹工卡縣非遺塔巴陶瓷新生產基地落成,由南京高淳彌盛陶瓷有限公司與當地合作社共同成立的彌盛塔巴陶瓷工藝品傳承有限公司開業。

彌盛塔巴陶瓷工藝品傳承有限公司是南京落地墨竹工卡縣的第一家民族手工業實體企業。“彌盛塔巴陶瓷生產基地的開業,是傳統非遺陶瓷與現代化科技的結合,可以提高塔巴陶瓷的精細化、品質化,對於新增當地羣衆的收入、解决大學生和羣衆就業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塔巴村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說。

拍器底,安器壁、口沿、器嘴和器柄,打磨拋光,雕上花紋,整個工序下來,左右手脚配合、各種工具穿插運用、多樣手法互動進行……在塔巴村村口的西藏彌盛塔巴陶瓷工藝品傳承有限公司廠房的院內,明媚的陽光灑滿一地,幾名手工藝人將自己的工具箱放置一旁,穿上工作服,抿上幾口酥油茶,席地而坐,用泥土做胚,雙手微張跟著轆轤車旋轉,慢慢將其塑型,一圈又一圈,一件件瓷器在他們手中初具雛形。

砸碎陶土、過濾細土、和成泥巴、製作陶坯、曬乾陶坯、陶坯上釉、燒制陶坯。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流程,其實其中光是製作陶坯這一環節就有不少工序:拍器底,安器壁、口沿、器嘴和器柄,其間還要打磨拋光,最後是雕刻花紋。所以,做陶瓷是一件細心活,每件陶器都帶有製作者當時的心境。就是這樣的“埋頭苦幹”,用這種千年不變的工具和方法,較複雜的器具,一個科技最熟練的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做3個。如今的塔巴陶瓷,雖然在燒制方法上由原土法燒制改為電爐燒制,原來的手工磨料也變成了機械化磨料,但在很多關鍵技術上還是保留了原有的技藝,採用純手工製作。

老藝人索朗赤列聚精會神地用雙手輕柔地處理著陶土,一件傳統藏式青稞酒罈正在他的手中漸漸成型。從16歲開始,他便跟著父親和周圍的鄰居學習制陶,現在已有20多年的制陶經驗。“一方面是想傳承父輩們的這門手藝,不讓塔巴村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手藝失傳;另一方面,製作陶瓷還可以新增家庭收入。”索朗赤列說出了自己學習制陶手藝的初衷,同時感慨道,“以前騎著騾子去拉薩賣自己家做的土陶,都是零售。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工作,一個月公司給開3500元,產量上去了能掙更多錢。”

“村裡最優秀的兩個手藝人次仁和土旦紮西剛好去北京了,他們是代表我們西藏去參加全國一項非遺制陶手工藝技能比賽去的。”說話的是一個年輕小夥子,名叫旦增羅布,話語間也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20歲出頭的旦增羅布也是塔巴村人,2020年畢業於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現就職於西藏彌盛塔巴陶瓷工藝品傳承有限公司,是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員。“對於塔巴陶瓷,我從小是耳濡目染,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也强烈希望家鄉的非遺文化能够發揚光大,在這裡工作也是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現時,我們當地的手藝人有30多人在公司靈活就業、8人長期穩定就業。”旦增羅布說,為了讓這上千年的非遺得到進一步傳承和活化,鼓勵我們做大做强,南京市第九批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工作組利用縣格桑花開產業園區來打造彌盛塔巴陶瓷園。就在今年6月,我們新的生產基地在格桑花開產業園落成,新廠房引入了一批生產設備,廠房的二樓將作為旅遊體驗基地,讓遊客體驗獨具特色的藏族村莊和鄉風民俗,新廠房將實現工業化生產,預計可帶動70人到100人就業,帶動當地農牧民羣衆增收致富。

塔巴陶瓷生產的產品種類特別多,有近200個品種,有茶碗、酒碗、酒壺、茶桶、油壺等餐具類陶瓷,還有煮酥油茶用的茶壺、火盆等炊具類陶瓷,以及酥油燈、香爐等宗教器物。現在,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塔巴村把各類陶瓷產品通過旅遊紀念品、裝飾品等形式加以開發、傳播,有效提高了塔巴陶瓷的知名度,正在努力打響文化品牌……

近年來,思金拉措藏餐已發展壯大成為拉薩的網紅藏餐之一,其優美的就餐環境,具有藏族特色的室內裝飾,給人溫馨和優雅的感覺。坐在這裡,品味美味的藏餐,品嘗濃郁香甜的青稞酒,唇齒留香、體驗獨特。而在這家餐廳就使用了大量的塔巴陶瓷產品。“希望通過這樣的展示,能讓更多人瞭解藏式餐飲文化、喜歡藏式美食、喜歡我的家鄉。”來自墨竹工卡縣的餐廳負責人赤列朗傑說。

塔巴村所在的墨竹工卡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縣,有大量手工藝類的非遺,包括藏香、陶瓷、藏式服裝等。墨竹工卡縣委、縣政府和南京援藏工作組立足產業振興,推動招商項目落地和產業項目提質增效。現時,塔巴村正朝著打造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區的方向發展,讓千年陶藝煥發新光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