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南邵陽到遼寧瀋陽,
2000多公里成了周青秧與母親之間
難以逾越的距離。
失散32年,
母親臨終前都沒能
再見到大兒子一面。
32年前,
周青秧的父親周旺林
還是個38歲的壯年男子,
如今他已是古稀老人。
32年間,
他從未停止過尋找大兒子的脚步,
火車站、碼頭和飛機場
都留下了他尋子的足迹。
在全國公安機關
開展的“團圓”行動中,
周旺林終於見到了失散多年的大兒子。
12月14日10時,
一場感人的認親儀式
在遼寧省瀋陽市警察局和平分局舉行,
一家人終得團聚。
失散32年的父子緊緊相擁
養父眼含幸福熱淚
“收養的這個孩子跟我生活了23年,他跟生父相認也是我一直期盼的,心裡終於踏實了。”56歲的戴立和面帶微笑,眼含幸福的熱淚,他並沒有因為養子找到生父而失落。
1998年,33歲的戴立和與一個常來自家麻將社蹭飯的10多歲小男孩“阿啞”(周青秧之前的化名)結識,得知他是個聾啞流浪兒後,將其認為幹兒子。
23年的感情縱有萬般不舍,但終有一別。2021年,為了給幹兒子辦身份證,他求助和平分局集賢派出所民警馬盛國為其尋找親生父母。此時,正值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團圓”行動之際,和平分局指派刑偵禁毒大隊成立工作組開展工作。
12月14日10時,在認親儀式上,失散32年的父子緊緊相擁:“明天去養父家謝恩,下午爸就帶你回湖南。”
養父求助警察
為養子尋找親生父母
據和平分局刑事警詧大隊大隊長鄭岩峰介紹,1998年,33歲的戴立和經營著一家麻將社,一名身穿黃衣、每天來蹭飯的聾啞男孩引起了他的注意。經過瞭解,得知男孩在望花木材市場幹活,看男孩可憐,戴立和就將他收留認做幹兒子。
男孩從哪來?父母是誰?這幾年又是怎麼生存下來的?戴立和帶著男孩,求助電視尋親欄目的幫助,電視臺跟蹤報導了一周,但沒有任何音訊。
無奈之下,戴立和將男孩帶回了家。就這樣,男孩和戴立和的兩個親生兒女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了一起。
養父(右一)為幹兒子高興
由於“阿啞”不識字,戴立和只能摸索著用手語跟他交流。這些年,“阿啞”沒成家,一直靠打掃衛生自食其力。幫他找到家人,成了戴立和最大的心願。
一次“阿啞”被電動車別傷,車主想走保險帶他去醫院看病,但因為沒有身份證,辦理不了保險就醫。
這麼多年來,“阿啞”一直想讓乾爸給自己辦個身份證。於是,戴立和向集賢派出所求助,同時希望為“阿啞”找到親生父母。
和平分局接到集賢派出所的彙報後,立即指派刑偵禁毒大隊抽調精幹警力和派出所組成工作組,開展尋親工作。
數十人生物資訊關聯度較高
工作組輾轉多地終找到生父
和平分局副局長李政介紹,調查中,發現“阿啞”不僅語言存在障礙,對自己的身世也沒有任何記憶,於是决定採集“阿啞”的生物資訊做進一步調查。
警察通過分析發現,與“阿啞”生物資訊關聯度較高的人員有數十人,其中大多數居住在外省份。
2021年10月開始,工作組輾轉多地並聯合當地公安機關開展排查,對相關人員逐一詢問調查。
經大量走訪和深入細緻的工作,警察發現湖南省邵陽市有一名70歲的老人周旺林,30多年前與有語言障礙的兒子失聯。
工作組得知此消息後立即聯合邵陽市警方採集了周旺林的生物資訊。專家將“阿啞”的資訊與周旺林進行比對後,認定“阿啞”就是周旺林30多年前走失的兒子周青秧。12月13日晚,周旺林和弟弟周芳林乘飛機趕到了瀋陽。
30多年來從未放弃尋找
怕兒子找回來沒搬過家
12月14日一早,周旺林和周芳林早早來到和平公安分局。周旺林的額頭和眼角已佈滿深深的皺紋,老人操著湖南話講述起尋找兒子的經過,一旁的弟弟再用普通話“翻譯”。
“周青秧這個孩子很聽話,不跟淘氣的孩子玩,也不做違法的事。我們生活在新邵縣與鄰縣邵東縣交界處,孩子應該是1989年被鄰縣的人帶到外省……”
和所有走失孩子的家庭一樣,周旺林一家人從未放弃過尋找周青秧的念頭,碼頭、火車站、飛機場都留下過他們尋人的足迹。
“我們也上過中央電視臺的尋親欄目,但一點兒消息都沒有。”周青秧的母親沒能等到找回兒子就去世了。
周青秧有個比自己小5歲的弟弟,結婚時在周旺林家旁邊蓋了一座新房子。怕兒子有一天自己找回來,周旺林32年從來沒搬過家。
開展“團圓”行動以來
和平分局找回9名走失被拐人員
據和平區副區長、和平分局局長盧强介紹,自公安部部署開展“團圓”行動以來,和平分局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全力推動“團圓”行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通過設立的“團圓”行動血樣採集點及公開線索舉報電話,共採集疑似走失、被拐人員血樣100餘份。工作組對每條線索認真梳理、細緻研判,輾轉多地開展深入調查,成功比對疑似走失被拐人員12人,找回走失被拐人員9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