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市埇橋區是著名的馬戲之鄉。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馬戲鼎盛時期,埇橋區共擁有馬戲團400多家,從業人員2萬多人。年產值更是達到驚人的超過4億元!
2008年,當地的野生動物馬戲表演還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要知道馬戲可曾經是兒時最重要的娛樂項目之一,那時候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只要聽說哪裡有馬戲表演,不管再遠,都願意搬上小板凳,一路興高采烈的去看。
可現在的你又有多久沒看過馬戲了?如今的馬戲之鄉又是一番怎樣的面貌?
一進入埇橋區桃溝鄉齊路尹村,你就可以看到在馬路兩邊到處堆放的閒置馬戲表演工具。
他們大多鏽跡斑斑,閒置已久,已經無法使用。
村民李琳莉家更是不同於一般農戶,一家人已經與猛獸混居了十多年啊。
家裡兩排三米高的鐵籠裏,圈養著20多只老虎和獅子。想來讓人毛骨悚然,安全風險著實高的嚇人!
小編除了感歎世事變遷之外,更加願意關注馬戲產業衰落的根本原因。
首先,應歸結於演出本身對觀眾吸引力的持續下降,這是大趨勢的必然結果。
以前由於娛樂項目較少,大家打心眼裏願意走上一整天的路就為了看一場馬戲表演,或者其他什麼的演出,時間普遍是每個人最廉價最願意投入的資源。
可如今,隨著人們娛樂手段的多樣化,生活理念的巨大變化,像馬戲這樣的產業再想通過走南闖北臨時擺攤賺上一把,可能性是越來越少。
其次,野生動物保護一系列法規政策的落地,使產業“雪上加霜”。
從2010年開始,文化、林業、住建等部門相繼出臺檔案,對馬戲的表演場地、審批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審批的收緊,埇橋區馬戲團銳減到140家。
按照相關的政策,老虎是被禁止出售、運輸和展演,以前靠大型猛獸來吸睛的老虎、獅子等只能停演。全部在家裡圈養。
最後,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將產業拍死在沙灘上。
2019年年尾,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大流行,至今已經整好兩年時間了。回想起來,仍然讓人感慨萬千!
而馬戲產業也像其他眾多小眾行業一樣,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困境。
要知道這些大型猛獸可都是吃肉的,最差的伙食也是頓頓標配猪肉、鴨肉,並且每天的食量很驚人。
一隻虎單天的餵養成本最少也在百元以上。
可以說,馬戲產業直接充當了這場疫情的炮灰。
小編還發現了當地的一個奇怪的現象,叫做“騎虎難下”。一起來瞭解下吧。
村民們面臨這樣的困境,自然有不少從業者逐漸地轉型退出了行業,但是餵養老虎的家庭卻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奇怪境地。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早在2018年,國務院正式發文規定,禁止老虎及其製品經營利用。
2021年,國家林草局發函明確虎及其製品嚴禁出售、收購、運輸。
這些規定的出臺,徹底宣告了曾經的表演藝員老虎的謝幕。
這也使得以虎為生的馬戲團進一步陷入了進退兩難境地。老虎成了團裡最重要的連日虧損資產,名副其實地成了養不起、賣不掉、放不得的燙手山芋。
為此,國家還配套出臺了補助政策。
從去年6月起,埇橋區林業局每月給每只老虎700元餵養補貼,今年更是漲到了800元。
另外,馬戲大戶們還在積極探索開展跟野生動物園的長期合作,由動物園每年補貼一定的養育成本。
遊客投喂等收入也進一步緩解了猛獸們的口糧危機。
不過總體來說,依然是入不敷出的境况。馬戲戶們仍然需要探索更好的出路。
馬戲之鄉往日風光不再,轉型已是迫在眉睫了,荧幕前的你對此又有怎樣的見解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