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居住在咸陽中北部旱原地區的部分羣衆來說,這裡常年乾旱少雨、地下水位低、水資源匱乏,以旱地種植為主,缺水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的最大因素。
近年來,咸陽市借力“旱改水”項目提質改造,變旱地為良田,走穩了糧食安全路。“旱改水”項目實施以來,咸陽市糧食產能累計新增948萬公斤,今年新增糧食產能約404萬公斤。
困境激發潜能
“旱改水”開新路
咸陽中北部屬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的過渡地帶,因九嵕山、嵯峨山橫亙,氣候乾旱,水源極度貧乏,年降水量570多毫米,蒸發910多毫米,土地貧瘠,旱耕地大面積存在。以旬邑縣為例,10個鎮(街道)中僅馬欄鎮川道中有水澆地,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
水,對於這裡的村民來說,是過上好日子的最大寄託。
咸陽市確定占補平衡“一補一改,補改結合”的思路,實施耕地提質改造工作,推進“旱改水”項目,積極挖掘後備資源潜力。
咸陽市自然資源局選擇有水源條件和農田建設條件較好的地區實施“旱改水”工程改造項目,通過對項目區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綜合整治,將項目區內的旱地改造為水澆地,提高了糧食生產保障能力。
改造工程成果喜人,項目區內的旱地經過土地平整、田間道路改造、灌溉與排水工程建設,建成“路相連、灌排結合、旱澇保收”的高品質、高標準農田,路、渠、管、網通達率達到98%,灌溉率基本達到85%,耕地品質平均提高3個等別,畝均糧食產能提高300公斤。
經過反復探索,咸陽在乾縣順利完成8170畝“旱改水”項目試點,積累了進一步推廣的經驗。跨出第一步後,咸陽市“旱改水”項目建設的步子進一步邁開,將試點範圍逐漸擴大至淳化、旬邑、三原、彬州等縣(市)。
因地制宜
光伏發電抽水
為了讓“旱改水”項目更好惠及羣衆,針對項目所在原區普遍缺水的實際,2017年以來,咸陽市將水作為項目實施的覈心要素,把減輕羣衆負擔、提高耕地品質作為衡量項目成功的關鍵,突出“以水定建、以水治田”的導向,因地制宜搞建設,努力破解土地乾旱的問題。
“針對傳統農網配電抽水系統工程投資大、羣衆負擔重等情况,咸陽市通過招商引資引入社會資本,聯合開展太陽能光伏供電抽水灌溉系統建設試點,幫助羣衆實現零電費抽水、零成本維護,通過修築攔水壩、滲水池、高位蓄水池等,穩定水源、完善抽水系統。同時,在抽水系統中植入電子監控設備,實現智能化蓄水、放水。”咸陽市自然資源局局長何祥君說。
近年來,咸陽市先後在彬州市、淳化縣落實試點項目2個,灌溉覆蓋面積512畝,按照使用壽命,設備可運行21年,可幫助羣衆節約電費約35.9萬元。根據試點推進和項目踏勘論證情况,咸陽市自然資源局計畫在2022年度項目建設中投入光伏發電抽水灌溉系統5個,覆蓋面積2000餘畝,並重點向邊遠地區傾斜,利用光伏板供電將溝下泉水源源不斷地注入田間。
據瞭解,2016年至今咸陽市向各縣下達“旱改水”項目10個,建設總規模5.55萬畝,新增水澆地面積3.16萬畝,耕地品質平均提高3個等別,新增糧食產能948萬公斤。
項目實施後,項目區耕地品質等別和糧食產能不但普遍提高,還解决了咸陽市重大專案和城市建設批次項目“水澆地”補充耕地新增糧食產能名額不足的問題。
旱地變良田
守牢糧食安全
“這一切多虧了縣上實施的‘旱改水’項目,現在崎嶇的土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零散的小田平整連片,地頭還建起了蓄水池,這地也好種了,幹活也方便多了,相信往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淳化縣鐵王鎮秦河便民服務中心秦河村村民李小明說,以前這片旱地,坑窪不平、大小不一,到了收種時節,連收播機都不願意來,如今看著眼前長勢旺盛的冬小麥,感到特別高興。
水來了,路通了,地好了,羣衆生產生活也大變樣。2019年,三原縣陵前鎮甘澇村依託“旱改水”項目,引進陝西龍澤林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3000餘畝土地,以流轉土地入股形式提高農民收入,以產業壯大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發展,吸納勞動力200餘人。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地,咸陽市“旱改水”項目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領域發揮出巨大作用。今年,旬邑縣結合馬欄鎮金盆社區移民搬遷安置點,招商建設了馬欄紅·心觀光禮品西瓜扶貧產業示範基地,為羣衆創造了“雙收入”條件,該基地在夏收季僅勞務支出就有130多萬元。
“以前地不好,種的莊稼沒收成,村民寧可外出打工也不願意在這兒耽擱時間,現在‘旱改水’後有了扶貧項目,大家靠土地流轉每畝就能增收500元,搬遷羣衆和村上的剩餘勞動力在農閒時節還可以在基地務工,一天下來也有120元的收入,既能務工又可以照顧家,許多羣衆都願意回鄉發展。”旬邑縣馬欄鎮馬欄村黨支部書記陳維宏笑著說。(記者:劉坤通訊員:成新)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