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白駒過隙,2021年即將過去,在我們對今年揮手說再見時,
新海南文化頻道上線年度書單,希望能陪您一起辭舊迎新。
願此書單中的故事和景致,能充沛您的人生感悟。
《洛城花落》
>>>作者:周大新trong>
內容簡介:
生活很累,婚姻很貴,我們卻不能不相愛……
結婚是因為相愛,離婚呢?
離婚冷靜期來了,新民法典來了,我們該怎麼面對婚姻難題?
著名作家周大新用“擬紀實”的手法,用四次庭審的忠實記錄,講述一段婚姻可能面對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在“審判婚姻”的外表下,作家書寫“理性婚姻指南”,更書寫“愛的幸福提示”。
婚姻像花,生活是土,我們時刻需要的,是愛的耐心澆灌……
推薦理由:
一個作家的寫作伴隨著自己的生命歷程,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對周大新來說,尤其難。兒子英年早逝,他寫出《安魂》;自己慢慢變老,他寫出《天黑得很慢》;如今,他以一部《洛城花落》宣佈長篇寫作的封筆,回到了愛本身。我覺得他不是在寫小說,而是在寫自己,寫生命。——著名評論家、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
周大新是中國文壇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他的目光始終矚目於不斷變化的現實,他的筆觸切入現實痛點,著力尋找人心中最溫暖的部分。——著名評論家梁鴻鷹
周大新一直在突破自己。他從未忘記一個現實主義作家的使命,開放而與時俱進。——著名評論家、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
《如果來日方長》
>>>作者:劉醒龍trong>
內容介紹:
《如果來日方長》是湖北省文聯主席劉醒龍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處於一線的在場感受,抒寫了那段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武漢抗“疫”過程。作者以理性客觀的視角,詳細描述自己和家人、朋友們與疫情作鬥爭的具體細節,用大量事實和實際行動表現了武漢人民在抗擊疫情中的“拼命”精神。書中既有個人日常平凡小事的描繪,也圍繞著疫情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深度反思,具有相當的思想性。作品以文學形式真實細緻地講述了一比特比特普通的武漢人非常時期的生活與感想,反映了黨和政府果斷及時採取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偉大抗疫精神。
《如果來日方長》是一部反映武漢抗“疫”鬥爭的力作,真實客觀地講述了武漢人民的特殊經歷,展示了我國在抗“疫”戰鬥中的寶貴經驗。作品裏飽含深情,用文字記錄了一幕幕催人淚下的場景,顯示出文學的特殊力量。作者對諸多事件的思考評論是理性而深刻的,值得人們反思與借鑒。
推薦理由:
作家用帶溫的筆觸,一點點一段段,繪製出了一幅巨型畫卷。畫卷中人物細膩動人,他們不是扁平化的超級英雄,他們有恐懼、有無奈,但也有堅持,更有選擇,他們是有情感厚度的真實的人,因為在大疫面前做出的正確决定,使他們成為值得敬重的平凡世界的勇者。——《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
“一個人要何等堅忍,才能使自己面對玉石俱焚的現實而幸免於身心俱碎?”讀這句話時,好艱難,也好感動,還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疼!——武漢協和醫院眼科護士長譚璿
《機村史詩》(六部曲)
>>>作者:阿來trong>
內容簡介:
《機村史詩》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繼《塵埃落定》之後創作的重量級長篇小說六部曲,也是與《塵埃落定》雙峰並峙的史詩巨作。由《隨風飄散》《天火》《達瑟與達戈》《荒蕪》《輕雷》《空山》六部構成。“機”在藏語裏是種子的意思。六部曲的每一部既獨立成篇,又彼此銜聯,共同呈現了一幅立體式的藏族鄉村圖景。這不是一曲舊鄉村的挽歌,而是時代巨變下,一個個人的命運故事。
阿來憑這部作品榮獲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獎”。
推薦理由:
《機村史詩》(六部曲)由《隨風飄散》《天火》《達瑟與達戈》《荒蕪》《輕雷》《空山》六部構成,講述了一個藏族村莊,在過去的政治制度解體後,如何自願和非自願地納入到新的社會體制下。改變的過程是破碎的,囙此阿來的寫作也放弃了傳統一氣呵成的長河結構,而採用六個小長篇加十二個短篇(六個關於新的事物,六個關於與新社會適應或者不相適應的人物)構成的花瓣式立體結構。在這套結構獨特的長篇小說系列中,主角不是某個個人,而是這座村莊本身。
阿來用這部小說修正了被過分渲染和多年對誤讀多年藏族歷史、文化與當下生活的書寫,呈現了機村中每一個普通人的命運和故事。
阿來認為文學的本質是尋找人類的、人性的、命運的共性,所以在特殊性當中要寫出普遍性,機村就是千千萬萬個遭遇現代化衝擊的鄉村的代表。
我認為《空山》(本書原名)比《塵埃落定》寫得好:《塵埃落定》寫藏區,我們或許覺得那就是我們想像的藏區——神的、半神半人的世界;而《空山》寫藏區,阿來按下雲頭,寫了人的世界。人有大有小,但終究都是人,承受著與我們內容相同、但前提和節奏不同的現代歷史。畫神容易畫人難,《空山》比《塵埃落定》難。——文學評論家李敬澤
阿來在這裡沒有標榜和渲染藏區的風土和民俗的特异性的奧妙,而是將這些民俗和風土放在具體而微的脉络中追尋它的具體的展開,阿來沒有一種超越時間的神秘的空間性的無限的展開,而是回到了具體的歷史中去嘗試思考民俗與風土的具體的意義,也讓我們有機會從一個另類的視角再思“現代性”。——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
《喜劇》
>>>作者:陳彥trong>
內容簡介:
《喜劇》是以喜劇筆法寫就之喜劇演員(丑角)悲喜交織、跌宕起伏、動人心魄的生命故事。作者以賀氏一門父子兩代人的生活和命運為主線,在戲與人生的交相互動中牽連出廣闊的人間世各色人等的生命情狀——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諸般際遇所致之起落、成敗、得失、榮辱等等不一而足,並於此間表達了對戲曲與歷史、時代和現實關係的透闢理解。賀加貝一度背離乃父火燒天所持守之價值觀念,而在喜劇之“邪”路上愈行愈遠,終至於喜劇人生轉為悲劇收場。賀火炬卻因偶然機緣幡然悔悟,於世態人情之常與變中頓悟喜劇藝術持守“正道”之重要意義,從而開出喜劇人生貞下起元、峰迴路轉之新的可能。其間世情之轉換與個人命運之複雜交錯,藝術創造與生活和人民血肉相關之內在聯系等等,皆有藝術化的獨特處理。就中人事代謝、往來古今,悲中有喜,喜中含悲。戲謔與反諷筆法的背後,乃是湣念眾生、長劫沉淪的大悲憫情懷,《喜劇》雖悲喜參互、否泰交織,底色亦堪稱悲凉,卻仍有不可遏止的振拔力量,蘊含包容載重、化成天下之複雜寓意。
推薦理由:
一出包容載重內涵豐富的人間喜劇
一幅世態人情眾生萬象的恢宏畫卷
一場思接千載寓意深遠的人世省思
一段令人盪氣迴腸感慨萬千的生命故事
《喜劇》為陳彥“舞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與《裝臺》《主角》一樣,仍屬戲曲舞臺內外中心人物動人心魄的生命故事,也不外是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諸般際遇所致之起落成敗、出入進退、離合往還,然以之為自我砥礪之地,也便蘊含著對人之在世經驗透闢、深入的理解和絕妙的藝術處理。不同於《主角》中憶秦娥雖面臨外部世界是非毀譽之磋磨,卻一味精進自我成就的向上一路,《喜劇》的主角賀加貝、賀火炬兄弟分屬兩種類型,由之生成兩種人生狀態:前者因心裡有所鬱結而對女主角萬大蓮不能或忘,也在“喜劇”之邪路上愈行愈遠,終至於誤入歧途難以自拔,其“喜劇人生”終轉為“悲劇”收場;《喜劇》囙此既關涉到戲與人生與生活世界之相互影響、互相成就之複雜關係,亦涉及喜劇之精魂之境界、氣魄、要妙之傳承與創化。乾坤一戲場,若能於此靜觀世相之定理,參悟生命之妙智,或可知物我、是非、毀譽、成敗,足可交織互動、相互成就,包含著限制,也內蘊著超越、振拔的巨大的成就的力量。
《克拉拉與太陽》
>>>作者:石黑一雄trong>
內容簡介:
“太陽總有辦法照到我們,不管我們在哪裡。”
克拉拉是一個專為陪伴兒童而設計的太陽能人工智慧機器人(AF),具有極高的觀察、推理與共情能力。她坐在商店展示櫥窗裏,注視著街頭路人以及前來瀏覽櫥窗的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她始終期待著很快就會有人挑中她,不過,當這種永久改變境遇的可能性出現時,克拉拉卻被提醒不要過分相信人類的諾言。
在《克拉拉與太陽》這部作品中,石黑一雄通過一比特令人難忘的敘述者的視角,觀察千變萬化的現代社會,探索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究竟什麼是愛?
推薦理由:
《克拉拉與太陽》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自2017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出版的首部作品,也是他時隔五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全球讀者翹首以待。
與其他作家作品有所不同的是,石黑一雄在這部作品中,延續了他典型的細膩內斂和情感張力,“以小說中巨大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的虛幻聯系之下的深淵(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深刻探討了每個人之所以無法被機器取代的根本原因。
《克拉拉與太陽》是一部關於人類心靈的作品,雖然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遙遠未來的故事,卻對此時此地有著刻不容緩的啟發意義。這部作品在延續石黑一雄一貫細膩內斂的寫作風格的同時,也充滿了各種刺激驚奇的內容,堪稱“美妙絕倫”。——英國費伯(Faber & Faber)出版社編輯安格斯·卡吉爾
如同石黑一雄的其他作品,《克拉拉與太陽》中主人公豐富的內心世界給人們帶來巨大的啟迪。克拉拉以其深刻嚴肅的態度,默默而又敏銳地觀察了人類的天性……這部非凡的創新題材作品令人欣喜。——《出版人周刊》
《糜骨之壤》
>>>作者:奧爾加•托卡爾丘克trong>
內容簡介:
《糜骨之壤》是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卡爾丘克最新長篇小說,同名電影榮獲柏林國際電影節亞佛雷德鮑爾獎(銀熊獎)。小說貫穿著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以及關於人、自然、動物的尖銳思考。
小說的主人公雅尼娜幽居深山,過著遠離俗世的生活,她精通占星術、喜歡威廉·布萊克的詩歌,並多次就當地偷獵事件給警察局寫信。她身患疾病,言為舉止异於常人,但同時懷揣著對物欲橫流的社會的深深厭惡,和對於人類以外其他生命的深切的同情。雅尼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觀當下社會和人類行為的極佳的視角。
主人公雅尼娜是一比特精通占星術、喜歡威廉·布萊克的詩歌,並熱衷動物保護的老婦人,她幽居在波蘭邊境被大雪覆蓋的山林裏。雅尼娜給自己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會取個奇怪的外號,他們是“大脚”“鬼怪”“好消息”,她養的狗則被稱為“小姑娘們”。突然有一天,鄰居“大脚”被一塊小鹿骨頭卡住喉嚨,死在家裡,此後凶案接二連三發生……
推薦理由:
不同於托卡爾丘克之前的長篇小說的碎片化結構,《糜骨之壤》採用了傳統的線性敘事和犯罪懸疑小說的外殼,小說更易閱讀,情節引人入勝。小說入選2019年布克國際獎短名單,201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長名單,2020年國際都柏林文學獎短名單。
《糜骨之壤》原書名出自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詩歌“讓你的犁頭碾過死人的屍骨”,威廉·布萊克是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詩歌中充滿著神秘性和夢幻經驗,《糜骨之壤》中關於生命的種種思考,既是對布萊克這一神秘主義的繼承,又是根據當代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發展對布萊克的回應。
一個曲折的、充滿想像力的、超越類型化的故事。(《糜骨之壤》)既是犯罪懸疑小說,又是童話,更是一場關於一些物種為什麼要淩駕於另一些物種之上的哲學探討。——《時代》雜誌
托卡爾丘克是歐洲最受喜愛的和最獨特的作家之一,她驚人的文字表現力體現了她在文學思想方面勇敢且成功的嘗試。——《洛杉磯書評》
一個不可思議的、寓言般的怪異的神秘故事……托卡爾丘克是掌控節奏和懸念的大師,它向人類行為投去銳利的目光。這不僅僅是一部犯罪懸疑小說,更像是一部哲理童話,它試圖抖落關於生與死的全部秘密。這個秘密就是:保持敏感和警覺,把你的耳朵貼在地上,你將徹底明白一切。——《紐約時報書評》
《青城》
>>>作者:徐則臣trong>
內容簡介:
小說集《青城》收入了作家徐則臣創作的兩篇中篇小說《西夏》《居延》及同名短篇小說《青城》。三部作品彼此獨立,又內在相連,主人公都是現代女性——西夏,居延,青城;“三姐妹”的命名又都與某一地名有關,西夏是中國歷史上存在近兩百年的神秘王朝,居延是古代西北地方的一處軍事重鎮,青城則是地處西南的一座道教名山。這種取名寄予著作者的一種文化與歷史情愫,但更多的則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神來之思。“西夏,居延,青城;三個詞放在一起是多麼合適,三姐妹聚在一起是多麼美好。”三篇作品文筆凝練,意蘊深遠,作者藉飽含歷史意味的古地名作為人物的精神符號,探討著現代女性的情感與精神自洽問題。三篇哀傷又清澈的愛情故事,講述了三比特女性的情感遭際,道盡了她們的艱難、辛酸、迷茫與堅執,也寫出了她們的正直、堅韌、善良與仁愛。
推薦理由:
70後首位茅盾文學獎得主徐則臣推出最新中短篇小說集《青城》,以三篇哀傷又清澈的愛情故事,講述了三比特女性的情感遭際。她們都是一群漂泊於異鄉的年輕女性,她們心懷善意,有著苦中作樂的智慧,大都市的生活恍若夢境,現實卻不免艱難,但她們一直生活得認真嚴肅,滿懷理想。
男作家寫年輕女性,並不是十分討好的事情,但《青城》推出至今,尚無女性讀者對徐則臣提出討伐。而在10月中旬的徐則臣中短篇小說分享會上,著名作家、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說,徐則臣打造了一把把鋒利、尖銳、閃光、帶著寒氣,但實際上是一把軟刀子的短篇小說。
《瓦猫》
>>>作者:葛亮trong>
內容簡介:
《瓦猫》一書事關手藝,三段人生故事,一唱三歎的人物命運,其中涉及古籍修復師、理髮師以及陶藝師三個傳統匠種,空間跨越三城三地,由南京、香港到昆明,從江南、嶺南再至⻄南,時間跨度則從當代溯至⻄南聯大時期,呈現出多元的敘事⻛格和氣象。此次以“匠人”為故事之引,葛亮尋找的仍是人的尊嚴、執著與信仰,時代開闔變遷之際,人的遭遇與變革,一鱗一焰,是為匠傳。
推薦理由:
“中國好書”獎得主葛亮重磅新作,這是一本關於手藝人的小說,一個關於工匠精神的故事,也是關於人的命運與尊嚴的故事。他們的品格與時代精神相互砥礪,不遇良工,寧存故物;一鱗一焰,皆自匠傳。
葛亮創造了一種既古典又現代的文學敘事語言,既典重溫雅又細緻入微,寫市井風情錯落有致,寫時代風雲開闔有度,成就了這位“當代華語小說界zui可期待的作家”獨樹一幟的抒情美學。”——評論家黃子平
這是關於手藝人的故事,關於工匠精神的故事,也是關於人的命運與尊嚴的故事。同樣,葛亮也以嚴格的工匠精神,完成了現代漢語與古典文學的有效銜接。一百年來,現代文學與古典文學的關係時斷時續,文脈不暢,葛亮以個人的能力,恢復了自魯迅、張愛玲、阿城以來,漢語小說的傳統和風度。——評論家吳玄
《虛無時代》
>>>作者:彼得•沃森trong>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人類在孤立無援的世界中探索與創造、失敗和成功的迷人故事。
1882年,尼采宣佈“上帝已死”,以此為標誌,西方世界進入無神論時代,宗教信仰坍塌帶來的震盪催生了從思想界到藝術文化各個領域的百花齊放。哲學家、詩人、劇作家、畫家、心理學家、科學家……數以萬計傑出的個體將他們的創造性精力投入到設計沒有上帝的生活方式中,在終極價值坍塌的廢墟上獨自面對希望與失望,拒絕妥協,展現出人類的尊嚴和勇氣。今天,他們的事蹟第一次被完整講述了出來。儘管無神論導向的絕非完滿生活,但人類的靈魂卻始終拒絕沉淪於黑暗之地。一個多世紀以來,這些最優秀的頭腦對生存意義的追尋和富有啟示的回答,匯成一個宏大的人生主題。無論對於想知道生命意義,抑或想要理解我們生存於其中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發現“虛無時代”都將是一次令人驚喜的心靈體驗。
推薦理由:
作為當代最傑出的思想史學家之一,彼得•沃森以尼采在世紀之交引發的思想震盪為起爆點,考察這一震盪如何侵入精神生活領域的方方面面,將從杜斯托也夫斯基、榮格、胡塞爾、易蔔生到畢加索、鮑勃•迪倫,從心理學、現象學、神智學到印象派、波普藝術、爵士樂,從奧斯威辛、廣島、大清洗到伍德斯托克、“9•11”的點點滴滴連接起來,以優雅、精准的筆觸挖掘出看似彼此無關的現象背後有章可循的脈絡,繪製出一張從古典崩潰時代到光怪陸離的後現代的思想地圖。
當諸神隱退,虛無主義這個最陰森可怖的客人終於按響門鈴,普通人會從狂歡中驚醒,因為過度驚嚇而四肢癱軟,而真正的勇士則會挺身而出,穿越貧瘠的大地,探訪精神生活領域的每一個角落,尋找生存的勇氣和生活的意義。彼得·沃森就是這樣的勇士,即使不接受他的結論,你也會著迷於這場由他引領的“虛無時代”的觀念冒險。——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周濂
本書的妙處在於沃森將秩序强加於思想的騷動中……即使是普通的讀者也會發現很多讓人欣喜和啟迪的東西,因為他優雅地將從尼采、威廉•詹姆斯到鮑勃•狄倫、爵士樂的點點滴滴連接起來。——《出版者周刊》
不可錯過彼得·沃森所著的《虛無時代》,這本565頁的書明快地講述了上帝從西方文化中發生的位置變轉與替代。——《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年度圖書)
《大衛·愛登堡自然行記(第一輯)》
>>>作者:大衛·愛登堡trong>
內容簡介:
20世紀50年代,年輕的大衛·愛登堡與倫敦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結伴而行,前往蓋亞那、印尼、巴拉圭等地尋找珍稀野生動物,製作出里程碑式的自然紀錄片《動物園探奇》。博物學從精英走向福斯的時代,由此拉開序幕。
《大衛·愛登堡自然行記(第一輯)》含《叢林飛行》《尋龍之旅》《蝴蝶風暴》三本圖書。在這三本優雅而風趣的博物遊記中,大衛·愛登堡用他獨有的睿智語言,引領我們踏上當年那些曲折動人的探險之旅。他和同伴駐紮在荒野和原始部落,一邊追跡威嚴的科莫多巨蜥、神秘的大犰狳,一邊處理複雜多變的地形、難以預測的天氣,記錄尚未被工業文明侵蝕的自然奇觀和令人驚歎的生物多樣性。
這些經久不衰的作品,標誌著愛登堡七十年荒野生涯的起點。他以博物探索變革時期鮮為人知的點點滴滴,喚起了我們對自然及生命的深厚敬意。
推薦理由:
20世紀50年代,才進入BBC不久的大衛·愛登堡獲得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與倫敦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前往世界各地,收集和拍攝當時還鮮為人知的一些野生動物。當時電視行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在交通不便、缺乏硬體設施的情况下前往野外拍攝紀錄片,是一項冒險之舉。深愛動物的大衛·愛登堡與同伴歷經千難萬險前往偏遠之地,拍攝出劃時代的電視影集——《動物園探奇》,它標誌著大衛·愛登堡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成為BBC後來多部精品自然紀錄片的圭臬。
每次旅行歸來,大衛·愛登堡便寫下他的荒野奇遇。《大衛·愛登堡自然行記(第一輯)》收錄了這批作品的前三部書。在這三本書中,愛登堡以流暢、生動、幽默的筆觸,記錄了他那些史詩般的旅程:他在婆羅浮屠體味莊嚴而瑰麗的東方文化,在月下平原追跡神秘的大犰狳,以太陽和星座導航,抵達當時還不為人知的科莫多島……這位博物學家帶領著我們穿行於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系統,並以人類學家般的敏銳視角記錄當地的風土人情,於野性和文明的碰撞中,感受人與自然迸發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本書令人銘記愛登堡所起到的先驅性作用,以及他面對的那些令人捧腹的困難……100年前,我們從戴著遮陽帽的無畏探險家那裡瞭解异域生物;如今,我們則跟著嫺熟、專業的電視製片人學習。大衛·愛登堡引領了風向的轉變,而這本書裏滿載著變革時期發生的趣事。——《每日快報》
若想對老派探險家的旅程感同身受,想瞭解我們在保護野生動物方面已經走了多遠,就可以讀一讀這部傑作。——《紐約時報》
新的一年,文化頻道將繼續為大家送上更多的文化大餐,
新的一年,我們不見不散。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