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是怎麼回事,“北洋三傑”的稱謂又是因何而來的呢?

天津 82℃ 0
摘要:本文為錢君「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系列篇章之序篇:何為“北洋軍閥”?清帝遜位後,孫中山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務,給袁世凱登上了民國大總統的寶座。其中的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三人有“北洋三傑”之稱,實在是當時一比特德國教官,感慨過一句“此三人,堪稱北洋軍中之傑”的話。北洋軍閥的混戰,由此揭開了序幕。……

本文為錢君「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系列篇章之序篇:何為“北洋軍閥”?每週在微信公眾號【錢君史話】定期更新五篇左右,在這裡選擇性發佈喜歡的朋友請持續關注。

清帝遜位後,孫中山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務,給袁世凱登上了民國大總統的寶座。在其後的十幾年裏,國家的權柄就一度被掌握在了袁世凱手下的這一夥兒人手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叫作北洋軍閥。

那麼為什麼叫北洋軍閥呢?還就得由前清說起,咸豐帝在位的時候,設立了“總理各國事物衙門”,就相當於後來的外交部。出於種種原因,皇帝是不願意親自去與那些洋人見面的,一些外交上的事務,就順理成章落到了這個“衙門”的頭上去執行。後來清政府被迫陸續開放了十一個口岸,分別有營口、煙臺、台南、淡水、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天津。三個在北方,八個在南方。於是清廷又分別設立“通商大臣”去執掌,也就是南洋通商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再後來,北洋大臣的職權逾重,甚至直接處理對外事務,比如代表清政府與外國人談判、簽約等。到光緒二十六年,北洋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八國聯軍議和的時候,北洋大臣儼然已經是清廷的“外交大臣”了。

一八八五年,北洋大臣李鴻章為了改變清朝軍隊的落後現狀,在天津衛河東區建立天津武備學堂,也就是北洋武備學堂。

一八九五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其中至少一百三拾名北洋武備學堂的畢業生被吸納進來,成為新軍的中堅力量,如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等人便是其中的翹楚。

為了編練新軍,袁世凱還聘請一些德國教官,並且制訂出一套近代陸軍編制、訓練、教育及軍官任用等的管理制度。到一八九八年的時候,已經很有些名氣了。與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合稱為“北洋三軍”,由此袁世凱的這個軍事集團,也就被稱為“北洋軍”了。

其中的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三人有“北洋三傑”之稱,實在是當時一比特德國教官,感慨過一句“此三人,堪稱北洋軍中之傑”的話。後來就被北洋的眾人再附會上他們個人的特點,也就有了王龍、段虎、馮狗之說。

不過,這三人也確實不簡單。段馮二人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裏先後都做過國家的元首,儘管王只做過總理,也可稱之為一時的傳奇。且不說有能力,做人更是難得的低調。不爭權力,不置私黨。後來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等,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爭鬥,打到了熱火朝天,便時常把這位龍老頭兒給抬出來做和事佬。因為他資格够老,聲望够高。那些個派系老大,都要給幾分面子。

又由於他頻隱頻現,人們就說了,老王真不愧是北洋之龍,“神龍見首不見尾”!

除以上三人外還還另有曹錕、段芝貴、張環芝、王占元、盧永祥、李純、陸建章、田文烈、王英楷等人。

當然,我們所說的“北洋軍閥”,也並非都是出自這一個系統。有些地方上的軍閥一步步做大,張口閉口也常把“我北洋……”掛在嘴上,就不妨也以北洋軍閥視之,最典型的便是張作霖。

在這些人中,有頗有戰功的如徐樹錚;有“才華橫溢”的“詩人”如張宗昌,據說某次有人介紹比特法律系高材生給他任用,手批“派在軍法處”時才華溢出的過早了點,下筆卻將“派”字給寫成了“抓”,可憐這位高材生,給“派”到軍法處羈押了許久。最不可思議的,是這個段子竟然是真滴!真滴!真滴!當然,也有如閻錫山,雖也有些劣迹,在北洋混戰的時代也保得了山西一境的太平,倒是可圈可點的。

總之,在人類全部的歷史上,一個舊的時代的結束到一個新的時代的興起,難免總會有一個“亂哄哄”的過渡期,春秋戰國(氏族貴族統治向帝制統治的轉變)如此,唐末五代(貴族統治體制向士大夫官僚體制的轉變)如此,從帝制向共和轉變的北洋時代,也亦當如此。

只是可憐這遼闊的中原大地,竟作了龍爭虎鬥的競技場。北洋軍閥的混戰,由此揭開了序幕。……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