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良稞
排版:羽書
立陶宛為了討美國歡心,跟隨美國在臺灣問題上作妖,結果就是中立關係遭到降級,立陶宛企業在中國市場舉步維艱,比如啤酒行業就遭遇重創,基本與中國市場告別了。
不過,“台獨”勢力卻不死心,計畫在島內積極推廣立陶宛啤酒,以為這樣就可以幫助立陶宛度過難關。
但這不過是自不量力的行為,立陶宛幫不了“台獨”,“台獨”也救不了立陶宛企業,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合作,但前提就是要尊重中國底線,立陶宛做不到,非要挑釁中國,那麼就必然會為此付出代價。
立陶宛的損失
和美國為伍,支持美國的反華政策,立陶宛最終付出了慘重代價。比如立陶宛的啤酒企業就與中國市場說再見了,其實都不需要官方出面,在立陶宛做出錯誤决定之際,結果就已經註定了。中國的消費者會自發地抵制來自立陶宛的商品。
立陶宛這是作繭自縛,自找苦吃。立陶宛啤酒很難在中國市場存活下去,離開中國市場是必然的事情。中國消費者又不是只有一個牌子可以選,沒了立陶宛的啤酒,可以替代的商品多得是。
“台獨”要幫忙
“台獨”勢力卻打算幫立陶宛企業一把,展開媒體輿論攻勢,號召臺灣民眾多買立陶宛啤酒,大陸不喝,臺灣可以接過來。但其實,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臺灣就算天天買,其市場規模也不可能和大陸市場相提並論,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
更何况,也不可能“台獨”一喊話,臺灣民眾馬上就跑去買立陶宛啤酒吧?想想看,之前澳大利亞挑釁中國,導致澳大利亞紅酒失去中國市場,“台獨”同樣打算幫忙,結果呢?澳大利亞紅酒的銷量仍舊大幅降低,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因為體量遠不及中國大陸市場。
改變態度
所以,立陶宛也不用指望“台獨”能幫上什麼忙了,“台獨”救不了立陶宛啤酒產業,立陶宛政府該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態度,從本國實際利益出發,考慮立陶宛企業的得失,停止隨美國起舞的行為,積極與中國溝通聯系,主動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這樣立陶宛企業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否則別說是“台獨”,就算是美國來,也拯救不了立陶宛。
(本文為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