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初哈爾濱,阿城滿族農家院

黑龙江 81℃ 0
摘要:阿城區是哈爾濱市市轄區,區內的滿族人口約十萬人。清朝雍正七年,設阿勒楚喀新城(今阿城)。清朝宣統元年,裁撤原衙門,設定阿城縣。清朝乾隆年間,京城的滿族人員開始屯墾戍邊,到阿勒楚喀建立了大批滿族八旗村屯。阿城滿族人,大多數居住在農村;這些滿族人家多乾淨整潔,傳統習慣濃厚。苞米樓子在東北地區,每戶農家院裏基本全有。三十年代末期,阿城境內楊木林子曾修建攔河壩灌水田。哈爾濱阿城老照片,1932年-1933年。

【阿城人像】阿城區是哈爾濱市市轄區,區內的滿族人口約十萬人。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設阿勒楚喀新城(今阿城)。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裁撤原衙門,設定阿城縣。

【阿城民居】阿城滿族人主要有:沒有入關的當地滿族人及乾隆年間從北京移民來的滿族人。清朝乾隆年間,京城的滿族人員開始屯墾戍邊,到阿勒楚喀建立了大批滿族八旗村屯。

【阿城人像】阿城滿族人,大多數居住在農村;這些滿族人家多乾淨整潔,傳統習慣濃厚。至今,很多滿族人家的家譜(譜書)保存完好,滿漢文字的家譜記載著祖先、輩分等資訊。

【阿城苞米樓子】苞米樓子在東北地區,每戶農家院裏基本全有。其木倉房使用木樁支架在高處,倉房裡面裝用來放玉米。這樣的存放可以防止老鼠偷食,亦可以防止玉米受潮發黴。

【阿城民居】晾曬後的玉米,手工搓成玉米粒;玉米粒可以再磨成玉米麵食用,亦是過去東北地區過冬時的主要食物。苞米樓子的苞米棒裝得很滿,就說明這戶人家的日子過得不錯。

【阿城站附近地區】清朝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東省鐵路(中東鐵路)東線的阿勒楚喀站開工建設;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建成,名為阿什河站;兩年後正式開始運營。

【阿城民居】阿什河火車站是該鐵路的三等站,鐵路線為寬軌(軌距1524毫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阿什河站改名為阿城站。當時,阿城還有大嘎哈、小林站等四個火車站。

【阿什河】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將阿勒楚喀河(松花江支流)改名為阿什河。阿城境內的阿什河全長近一百七十公里。三十年代末期,阿城境內楊木林子曾修建攔河壩灌水田。

哈爾濱阿城老照片,1932年-1933年。攝影:Pendleton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