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足球,為什麼行!

广东 93℃ 0
摘要:12月22日晚,中甲聯賽收官戰,在梅州五華縣體育場,梅州客家隊最後時刻戰平昆山隊,守住了積分榜第二名,完成沖超夙願。梅州客家隊賽後慶祝沖超成功。不用懷疑,中國最能搞足球的縣,在梅州;中國足球多個“第一”,也在梅州。而今,梅州擁有中超、女超兩支超級職業球隊,成為中國職業足壇的亮點。

終場哨聲響起,球場上的這群紅衣男兒緊緊相擁。

12月22日晚,中甲聯賽收官戰,在梅州五華縣體育場,梅州客家隊最後時刻戰平昆山隊,守住了積分榜第二名,完成沖超夙願。

梅州客家隊賽後慶祝沖超成功。

此刻,汗水淚水交織。中超夢,歷經九度春秋,終得實現。

梅州客家隊成功沖超,在梅州、廣東乃至全國的足壇歷史上寫下厚重的一筆——這支球隊成為中超第一支縣級球隊,創造了中國足球的新紀錄。

為什麼一支縣級球隊能够躋身全國最高水准的足球職業聯賽,瞭解梅州、瞭解五華的人並不會意外。如果你來過這座足球之鄉,一定會驚歎於這裡的足球歷史之深遠、足球文化之濃郁、足球的群眾基礎之廣泛。

不用懷疑,中國最能搞足球的縣,在梅州;中國足球多個“第一”,也在梅州。

如今,梅州客家隊再給梅州增添一張“第一”的新名片。但這個成績的得來卻十足不易,從組隊到成功沖超這一刻,他們在五華這座山城小縣蟄伏了足足9年。

當我們讀懂梅州客家隊的故事後,也就能理解俱樂部投資人、總經理和球員們賽後抱在一起泣不成聲的情感。

2013年,梅州客家組建球隊參加中乙聯賽,廝殺兩年後,以冠軍身姿晋昇中甲。

梅州客家隊奮戰中甲的這些年,正是中國球市20年來最火爆的年頭。作為一支投入有限的縣級球隊,要在競爭激烈的職業賽場立足,絕非易事。

難能可貴的是,在商業氣氛愈加濃烈的大環境下,參加職業聯賽9年,梅州客家一直沒有改過隊名,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不以企業冠名的職業球隊。

升入中甲,梅州客家隊的成績並不算亮眼,2016-2019賽季的戰績分別是第11名、第12名、第9名、第10名。沖超夢,在現實面前或許只能藏在球隊與球迷心裡。

即便眼前困難很多,梅州客家隊負責人在2019年全縣體育工作會上毅然承諾:“努力實現3年內沖超目標。”

2020賽季曾是最有望沖超成功的一年,梅州客家隊位居梅州賽區第一名進入沖超組,可惜最終只收穫第5名。

時隔一年,硬打硬、實實在在的五華阿哥不負眾望,兌現了承諾。

隨著梅州客家的加入,下賽季中超賽場理論上將會有4支來自廣東的球隊(另外3支為廣州隊、廣州城隊、深圳隊),如無意外,精彩的廣東德比將會連番上演。

在中國足球圈,梅州絕不是最知名的都市,她的確比不過擁有閃耀巨星、知名外援的省內兄弟都市,但她一定是最特別的那一個。

今年7月,中國足協發佈《2020年中國省市足球發展健康指數報告》。這份對中國足球“摸家底”式的調查報告顯示,在進行調查的306個地級以上市中,位居首位的正是梅州,領先於眾多一、二線都市。

當人們習慣於將中國足球和“燒錢”“速成”畫上等號時,梅州客家隊所處的五華縣乃至整個梅州,堪稱中國足球最另類的生長樣本之一。

這得從梅州的足球歷史說起。

梅州的足球文化可以追溯到1873年,歐洲傳教士畢安與邊得志在五華縣長布鎮元坑村創辦教會學校。辦學期間,邊得志教授學生踢球,這是現時中國史志上記載最早的現代足球教學記錄。

要知道,在5年後的1878年,英超豪門曼聯才組建而成。

民國時期,足球已成為當地最喜聞樂見的運動之一。梅州此後被認定為“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發源地”。1956年,原國家体委授予梅州“足球之鄉”的榮譽稱號。

在中國足球歷史長河中,李惠堂——這位出自五華縣的“球王”,是中國足壇繞不過的一座豐碑。

李惠堂馳騁足壇20多年中,先後領銜中國隊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遠東運動會。當時,社會曾一度流傳“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這位梅州人以高超的球藝,贏得了世界球壇的尊敬,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用自己的雙腳踢出了一段傳奇。

新中國成立後,梅州源源不斷地輸送出諸多優秀足球人才,培養出了中國男子足球隊原主教練曾雪麟,以及楊菲蓀、池明華、王惠良等一大批國腳。20世紀80年代,梅州興寧有著“一縣六國脚”的佳話。

梅州足球看似低調,其實一直在默默努力,收穫著一項接一項的榮譽。

今年,五華縣首次組建兩支足球隊代表廣東參加第十四届全運會羣衆項目五人制足球比賽,一舉奪得一金一銀,創造了梅州足球歷史。

梅州客家女足隊員羅桂平、林宇萍、李晴潼、陳巧珠入選中國女足大名單,“四朵金花”助中國女足贏得了東京奧運會入場券。

這次梅州客家隊沖超成功,不僅要歸功於球隊上下的努力,更得益於身後“足球之鄉”這塊沃土的滋養。

早在2009年,梅州就率先提出“振興足球十年規劃”,青少年足球、職業足球、社會足球,“三足鼎立”同步發展。

足球人口特別是青少年足球人口,是表現足球水准的重要名額。放眼足球運動最為興盛的歐洲,當地俱樂部對於青訓的重視與投資,是各個俱樂部長盛不衰的主要根基。而梅州的這一數據,則在全國位居前列。在梅州“1+5”模式青訓體系推動下,職業足球俱樂部、社會足球俱樂部、專業足球學校、市縣體校和校園足球協調發展。每年,青少年參與的各項賽事多達5000餘場,參賽運動員達1萬多人。

硬體條件同樣令不少都市豔羨,整個梅州擁有500多間足球特色學校、足球場地1000多塊。而梅州客家隊所在的五華縣,全縣標準足球場地291塊。全縣每萬人平均擁有1.94塊足球場,這要比現時全國平均水準高出3倍。

足球文化,已實實在在融入梅州人的生活中、血脈裏。

今年在全運會奪冠後,廣東省足協主席葉細權介紹經驗時也特別提到,五華隊能奪得冠亞軍,體現了當地的足球底蘊。

而今,梅州擁有中超、女超兩支超級職業球隊,成為中國職業足壇的亮點。而五華縣支撐兩支超級球隊,本身也稱得上一個奇迹。

當中超環境開始變化,各俱樂部經營回歸理性,相信梅州足球事業的發展,也更將符合清朗、健康的足球環境;梅州球隊闖蕩頂級聯賽的路上,將會看到更多機會。

我們期待著,這份中國足球的新模範,在中超賽場收穫新的勝利。

資料來源:南方日報、梅州日報、廣州日報、體育大生意、球鄉、中國新聞網

【話題綜合】魏伯航鄧葦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