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和教育學生,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教育也要講究管道方法,一味地嚴格監督對學生來說未必是好事。
很多家長都抱著望子成龍的心情,覺得自己有義務在子女學習過程中,應該起到監督指導的作用。一旦學生有偷懶的苗頭,必須及時加以制止。但是過於“鐵腕”的教育管道,學生也會產生逆反心理。
大慶一陪讀媽媽,40歲重返課堂陪吃陪住陪讀書
一比特來自大慶的家長,曬出了在課堂上陪兒子上學的視頻,引發網友的關注。從視頻上來看,該學生坐在教室的前排。根據以往的經驗而知,坐在前排的學生,除了身高比較矮,就是心思壓根不在學習上。
該家長自述,自己今年40歲,是一比特二胎媽媽,大兒子今年上初二,在學習方面經常偷懶。即使家長苦口婆心地教育一下午,一轉身學生又拿著書本打瞌睡了。無奈之下,媽媽决定到課堂上“陪讀”。
以往也有不少家長,為了子女的學習成績,也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子女選擇做全職的陪讀媽媽。不過很少有家長走進校園,跟學生一起上課。
畢竟有家長在,學生與同學之間很容易產生隔閡,初二正是男學生愛玩愛鬧的年紀,有家長在班級裏,全班同學可能都會受到影響,大家也會不自覺地開始遠離該學生。
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難免會對老師的教育管道和方法有意見,或插手老師的教學安排。時間長了,老師也會覺得不自在,對學生本人的心理狀態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家長在教室裏公然教育孩子,會讓學生覺得非常沒面子,也會囙此而產生自卑心理。還有學生表示,家長在課餘時間全程陪讀就讓人很壓抑了,要是進到學校裏陪吃陪住陪讀書,想想就覺得太可怕了。
兒子的表情說明一切,網友:太窒息了
一般來說,學校是不允許家長隨意進入班級隨堂陪讀的,除非該學生過於頑劣,老師管不了,才會叫家長到學校裏。也可能是家長主動申請,進行陪讀一天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無論是哪種管道,從該家長的視頻中看,都不太可取。
若家長需要陪讀,可以安靜地坐在教室後面,在不打擾其他老師和同學上課學習的情况下,悄悄觀察自家孩子的學習狀態,然後回家進行教育改進還可以。
家長公然坐在教室前方正中間的位置,還大大方方地掏出手機拍視頻,强行讓兒子出鏡,網友看到學生無可奈何的表情都感覺心疼他。
家長以為自己辛苦的陪讀,會換來學生認真地學習嗎?若學生自己不會主動思考積極上進,即使家長一分一秒都貼在學生身上,學生的成績也很難提高。
有網友看到視頻後,表示這樣的陪讀管道太讓人感覺窒息了,確實學生連放鬆的時間都沒有,即使下課休息時間,估計也在家長的監督下。有人提醒該家長這樣做意義不大,家長也出面回復:不陪讀,錯過了會有罪惡感。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不少家長堅信,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只要自己肯花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學生就一定能够出成績。要是家長竭盡全力學生成績還是不見起色,家長也就沒有遺憾了。這樣的邏輯看上去沒問題,實際上卻陷入了教育的誤區當中。
家長應該陪讀嗎?
一比特母親總覺得自己忙於工作疏於對女兒的陪伴,特意在女兒初三的時候辭去工作,全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成為了一名陪讀母親。本以為女兒的學習成績能有質的飛躍,母女關係也能更進一步。
事實上,母親突然的轉變反而讓學生不知所措,在最近一次模擬考試中,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滑。母女間的感情也有了變化,女兒總是有意無意地躲著母親,這位陪讀媽媽後悔不已,為啥陪讀還陪出錯了?
家長在選擇為了家庭放弃事業的時候,難免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覺得家庭和子女對自己有所虧欠,學生就要用好成績來回饋自己。
事實上,這種單方面的“付出”不但會轉化成動力,也會轉化成壓力,讓青春期的學生覺得自己沒有了私人空間,家長不够信任自己的能力,自己沒有得到尊重。
本來學生自己能獨立解决的問題,因為有家長在身邊,學生也會對家長產生依賴。也就少了很多提高能力和用腦思考的機會,對學生的長期發展有害無益。
大資料表明,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習上的自律習慣,是相輔相成的,生活上依賴家長的學生,學習上也會對家長產生依賴,也就是家長看到的,看著就學不看就不學。被動的學習是很難對成績起到提高作用的,家長要做學生的引路人而不是領路人,指明方向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今日話題:你覺得家長有必要全職陪讀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