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有座神秘廠,“兩彈”功勳,舊址凋敝,冷卻塔高大壯美

青海 105℃ 0
摘要: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東部山區的原國營705廠,是上世紀60年代我國建設的年產重水14噸的“兩彈”功勳企業,其產品曾榮獲國家金獎。如今,破敗蕭條的705廠舊址成為“三線”工業遺產。大通縣,位於青海省東部河湟谷地,祁連山南麓,地處青藏高原,海拔2280米至4622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8.1%,居全省之首,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7億立方米,是全省重要的水源涵養基地。

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東部山區的原國營705廠,是上世紀60年代我國建設的年產重水14噸的“兩彈”功勳企業,其產品曾榮獲國家金獎。1990年,國家下文關閉了705廠重水生產線。如今,破敗蕭條的705廠舊址成為“三線”工業遺產。

大通縣,位於青海省東部河湟谷地,祁連山南麓,地處青藏高原,海拔2280米至4622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8.1%,居全省之首,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7億立方米,是全省重要的水源涵養基地。

大通歷史文化悠久,境內有世界上海拔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明長城遺址,被專家譽為“青海八達嶺”,現已列入國家長城保護計畫。老爺山花兒會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和2011年,該縣先後兩次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自1964年開始,我國採用沿海老廠遷建、援建、聯建等管道,在青海省建設了國營221廠、國營705廠、國營704廠、國營701廠等軍工企業和研究組織,它們為我國第一顆核子弹、第一顆氫彈的實驗成功,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做出了重大貢獻。

其中,221廠和705廠是“兩彈”功勳企業,701廠和704廠是“一星”功勳企業。

221廠,全稱“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為覈武器研製、加工和裝配、運輸組織;705廠全稱為“化工部光明化工廠”,1970年改名為“”青海光明化工廠”,是我國第一座重水生產企業,為製造氫彈生產核聚變資料。

位於老爺山下的705廠,始建於1965年3月,1969年初投料試生產,1971年正式投產後,這裡一度繁華興盛。近2000名科技骨幹來自四川、北京、山東等地,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技術員等。

出於保密和安全需要,705廠所有人員都要經過嚴格的政審,思想覺悟高、表現優秀者才能進廠工作。

705廠的覈心車間是三車間,車間有7層高,科技人員在最底層進行機械化操作。這裡有一條嚴格的保密原則,工人不互相打聽對方的操作流程,不向家人透露廠裡情况。

1990年,按照國家計委、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於重水生產問題》(計國防[1990]827號)檔案精神,國家關閉了705廠重水生產線,報廢了生產裝置。此後,705廠先後籌資上億元建設了六條民品生產線,但由於種種原因多年來企業一直虧損,1996年破產重組一次,2000年又破產重組一次。

後來,青海省除了221廠建立了原子城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外,其他企業均未進行工業遺產意義上的保護和開發。

2014年7月,大通縣啟動了705廠工業遺存保護項目,邀請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學生齊聚大通,希望集合各方力量,助推這家“三線”軍工廠實現再生。

大家看到,705廠廠房破敗不堪,荒草與建築為伴,滿目蕭條。但是紅磚砌築和弧線山花面上的五角星依然醒目,三個各有7層樓高的塔樓是當年生產重水的雙溫冷卻塔。當大家沿著室外簡易鋼架爬至鍋爐房頂樓的時候,705廠整個風貌盡收眼底。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左琰考察後認為:“在產業衰敗的經濟轉型過程中,將蘊含著豐富時代烙印和精神印記的工業廠房舊址進行保留和再利用無疑給這些企業職工及後代一種穩定人心和留住記憶的安慰作用,也成為增强國民民族精神和進行愛國教育的最有效管道。”(圖片來源網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