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香林寺溝“重生記”

江苏 76℃ 0
摘要:但家住南京玄武區清溪村的老人孫明厚,每天都要往800米外的香林寺溝跑一趟。他在後宰門西村39號的老房子,早在2019年就拆遷了,“現在的香林寺溝,看得我這個30多年的老居民高興啊!”2019年初,“香林寺都市公園”項目正式啟動,歷時近3年時間,這塊“都市傷疤”近日煥新歸來,成為玄武區深入推進“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縮影。

圖為香林寺都市公園。玄宣攝

大雪節氣一過,氣溫一天天降下來。但家住南京玄武區清溪村的老人孫明厚,每天都要往800米外的香林寺溝跑一趟。他在後宰門西村39號的老房子,早在2019年就拆遷了,“現在的香林寺溝,看得我這個30多年的老居民高興啊!”

1.6公里長的香林寺溝位於梅園新村街道,北接燕雀湖,南連內秦淮河,因為沿線違建叢生,曾是主城區最知名的棚戶區之一。2019年初,“香林寺都市公園”項目正式啟動,歷時近3年時間,這塊“都市傷疤”近日煥新歸來,成為玄武區深入推進“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縮影。如今的香林寺溝,河道水清岸綠,遊園鳥語花香,景觀短劇隨處可見,再也不是周邊百姓避之不及的舊模樣。

黑臭河邊長出“海綿都市”

以前的香林寺溝,一點也不“香”。

從農場巷到珠江路,兩米多寬的香林寺溝,河岸破敗不堪,一汪死水黑得猶如墨汁,連根水草也長不起來,更別說魚蝦。“臭就不說了,夏天只要一開燈,牆上一會功夫就歇滿黑壓壓蚊子,看得瘮人!”打小就生活在河邊上的老居民方林,對香林寺溝的記憶就是三個字:髒、亂、差。

玄武區不是沒有整治過這條河,但因為周邊房屋年代久遠,基礎配套嚴重缺失,居民的生活習慣很難改變,垃圾、污水直排入河,不少居民甚至在河邊倒馬桶——因為公廁離得太遠。再加上上游來水本身就不足,往往水質好轉沒幾天,河道又重返黑臭。小修小補無濟於事,只有系統治理,才可能徹底改善香林寺溝的水環境。

片區綜合整治最重要的事,就是水。清淤疏浚、控源截污、岸坡修整、管網摸排、水草補植……治標治本,一套“組合拳”打下來,香林寺溝的水變清了,也動起來了。為確保水質不回潮,玄武區城建集團充分運用海綿都市理念,打造雨水花園生態景觀模式,並依託物聯網科技,在景觀下方埋設感測器,對海綿都市運行資訊的全天候監測。

再看現在的香林寺溝,儘管工程尚未完全結束,但廢棄的水閘已經拆除,潺潺溪流一路向南,岸邊的老樹還保留著當年的風采,新栽的綠植生機盎然。“再也想不到,黑臭河能變成現在這樣,沒有拆遷的老鄰居,享福了!”孫厚明一臉羡慕。

圖為香林寺都市公園。玄宣攝

棚戶區旁建起“親子樂園”

老房子拆遷之前,方林和年邁父母在香林寺溝各有一處26平方米的小屋,儘管多年“蝸居”,但他卻很知足,“比起住在河邊棚房裏的鄰居,我們好歹還有個院子。”

香林寺溝治理難,有其歷史原因。40多年前,因為住房緊缺,一批回城知青在這裡臨水而居,依樹而起,搭起了簡易房。久而久之,河道兩岸擠滿了低矮棚戶,不僅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消防車、救護車根本開不進來。玄武環境集團董事長李海沅,此前就在梅園新村街道工作,對這裡的情况再熟悉不過:“看到群眾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心裡堵得慌!”

根據走訪調研,香林寺片區整治徵收面積3.8萬平方米,涉及170餘戶居民,工作量不小。但出乎預料的是,徵收通知下達不到兩個月,幾乎所有居民都在協定上簽了字。“早就盼著拆了!”方林依然記得,當時契约還沒簽,他就把鑰匙交給了工作人員,“有條件的都搬走了,政府幫我們辦好事,哪能不配合?”

棚戶區退出了岸線,保留的老社區立面翻新,空間重新規劃,防盜窗、晾衣架、空調棚全部更換。靠近珠江路的遊園廣場上,桂花、臘梅、銀杏、烏桕錯落間隔,大片綠地為居民提供休憩空間。

讓留守居民王秀英感觸最深的,是北段的兒童樂園。按照設計方案,這裡原本要建一個停車場。但居民議事會上,更多人希望能有個孩子玩耍的空間。“沒想到城建集團真採納了我們的建議。”她說,在老汽修廠的原址上,聽聲筒、蹺蹺板、沙坑、健身器材很快就裝了起來,周圍還鋪上了彩色的步道。

圖為香林寺都市公園。玄宣攝

老街巷裏重現“紅樓遺韻”

《紅樓夢》第十五回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原來鐵檻寺原是寧榮二公當日修造,現今還是有香火地畝佈施。紅學專家考證,文中鐵檻寺的原型就是明城牆旁的香林寺,這裡,還曾是曹雪芹的家廟。

400多年前,南京城的善男信女劃著小船,由內秦淮河拐進香林寺溝,一路抵達寺廟,場面蔚為壯觀。但香林寺早已沒有當年的風光,僅存的大殿一度還曾被改作醫院。數年前,玄武區為保護歷史遺存,將醫院搬離,這座空置的古刹,幾乎被歲月遺忘在小巷的盡頭,只有屋脊兩端的獸吻,和柱礎上刻著的蝠(福)、鹿(祿)、獸(壽)等吉祥圖案,無聲訴說厚重的歷史。

“老城更新,該陞級的是人居環境和城市功能,該留住的是人文底蘊和集體記憶。”李海沅說,“香林寺都市公園”項目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香林寺拭去歷史的塵埃,重現“紅樓遺韻”。擦亮這張“文化名片”,玄武煞費苦心:以“香”字為基礎設計的LOGO貫穿全線,下沉式親水步道呼應了曹家沿河前往家廟拜祭的典故,新增的跨河棧橋、復古凉亭和石墩石柱,演繹著別樣風情。

讓香林寺重新煥發光彩,可達性是前提。過去,逼仄的香林寺路連會車都費勁,短短一公里多還開了廢品回收店、印刷廠和汽修廠。每逢貨車送貨卸貨,一堵就是半小時。眼下,3家企業已經搬離,路面拓寬、杆線下地等道路綜合整治全面啟動,岸線清理後騰出的大片空間將被科學利用,小巷將徹底告別擁堵。

和香林寺共用一道圍牆的宇花小學,也有了近70年歷史。副校長韓旭目睹了這場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他感慨的是,因為拆遷,家住棚戶區的孩子上學遠了,“可沒有一個家長抱怨,看著這裡一天一個樣,都說值!”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