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統計,我國每年產生近10億噸垃圾,其中生活垃圾產生量約4億噸,建設垃圾5億噸左右,此外,還有餐廚垃圾1000萬噸左右,城鎮生活垃圾還在以每年5%-8%左右的速度遞增,從1979年到2012年,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就新增了5.8倍。可見清理垃圾問題刻不容緩,
到目前為止,常見的垃圾處理管道,無外乎採取堆放、掩埋或者焚燒,但是不管使用哪一種,都會破壞生態平衡,對環境造成二次傷害,還會浪費資源。鑒於此,我國在垃圾處理方面另闢蹊徑,創造出史無前例的全球首條“垃圾高速”。
我國用垃圾建成的高速公路,正是西安外環高速公路,它環繞西鹹新區建設,串聯起西安北部的衛星都市和重要城鎮,全長122.6公里,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120公里,是西鹹新區規劃確定的交通建設重點工程。而這一偉大工程的原材料正是600萬噸垃圾,這一舉措不僅給我國節約了3000畝土地資源,還節省了3.2萬噸煤,17萬噸石灰石,减少排放了,至少4000萬立方米的二氧化碳,在降低資源損耗的同時,也在極大程度上保護了環境。
據測算,該項目减少建築垃圾占地約3000畝,减少土地開挖面積1500多畝,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500萬立方米。此外,西安外環高速項目消耗的建築垃圾再生資料代替了傳統的沙礫、石渣等資料。據估算,可節約工程造價約1.7億元,可减少建築垃圾清運消納費用約2.5億元。
連眾多外媒都感歎不可思議,那麼,我國究竟是怎麼做到將垃圾變廢為寶?想要用建築垃圾來修路,無疑需要克服諸多困難,首先就是建築垃圾凹凸不平、本身粘性不够、難以有效地作為填充物使用。最後,一旦將大規模的建築垃圾投入使用,很容易造成透水現象,甚至導致路基受損、公路壽命大大縮減。對此我國基建工程隊開始著手一一解决。
首先,對垃圾進行了數輪篩選,利用灌砂法、將插法等方法將不能使用的垃圾剔除後,又對剩下的建築垃圾進行了粉碎處理,保證了其顆粒直徑在15釐米以下。由於高速公路本身的結構就是碎石填充加一層瀝青,所以彼時這些建築垃圾是完全可以充當碎石作用的。關於粘合度問題,眾人在進行一番嘗試之後,最終發現只要在建築垃圾碎塊中添加1.5%的水泥,就足以保證其粘合度合格。最後,就是透水問題。不過也在短時間想出解決辦法,在建築垃圾的中層同樣也加了一層防水土工布,這才達到了最終的合格標準。
據瞭解,截至目前,項目路基工程完成26%,橋樑工程完成52%,隧道工程完成90%。計畫2021年力爭高新段達到通車條件,全線計畫2022年建成通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