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不買房,5年後是“買不起”還是“爛大街”?馬光遠2點忠告

上海 64℃ 0
摘要:似乎我們國人對買房有一種特別的情感,房產內行人說,這是因為受到“有房才有家”的傳統思維的影響。總而言之,從馬光遠的2點忠告中,我們可以得出問題“2022年不買房,5年後是買不起還是爛大街”,相比較來說,只有20%的都市可能會出現前者的情况,而更多的都市出現後者情况的概率更大。

似乎我們國人對買房有一種特別的情感,房產內行人說,這是因為受到“有房才有家”的傳統思維的影響。即便是在縣城老家有房子,想在外地定居,就勢必還要再買一套房子,不論房子面積大小,只要房子是自己的就足够了,正所謂“敝帚自珍”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在筆者看來,雖然“有房才有家”確實是大多數國人買房的重要原因,但畢竟一套房子少則100萬,多則200萬甚至更高,所以很多人並不會只因為一個觀念而花費過百萬去買房子。

事實上,從一次房改開始,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就進入了快車道。據統計,1998年全國房地產銷售面積為12185.3萬平,銷售額為2513.3億元,算下來全年銷售單價約為2062元/平,可是僅僅過了二十多年,截止到今年11月,銷售單價已經提高到了10223元/平,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年房價新增354元/平。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在二十多年前買了一套面積為百平的房子,現在至少賺了八十多萬,如果細分到都市的話,可能賺得更多。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很多人都把房產和黃金放在同等位置,特別是在通脹時期,持有黃金被認為是具備抗通脹的有效管道之一。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在過去20年裏,黃金價格從最初的108元/克提高到現在的380元/克,算下來漲幅僅350%,明顯低於房價漲幅。更為關鍵的是持有黃金還需要更加專業的知識,這對於普通人來說,難度也更大。

其實房價之所以會“快速上漲”,大致有兩個原因:

1、房產與各種資源聯系在一起,例如小孩上學、子女結婚都需要用到房子。在很多人的心裡,單純從房子本身的價值來說,每平米2000元都已經非常高了,可是正是因為戶籍、福利、交通、教育等多方面配套的“幫襯”,房價才會達到這個高度。

王女士:20年前我在上海買了一套面積80平的房子,當時價格並不算高,而且面積也不算大,所以就一直放在那裡,可是誰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單價已經漲到了6萬/平,而且現在很多外地人都不願意買大房子,除了省錢之外,更多就是為了享受都市的各種配套,畢竟只要你在都市有一套房子,就能在都市落戶,特別是學校,相比較城鎮來說,都市的教育配套更加優質。

2、城鎮化建設帶動了人口流動,特別是大量鄉村人口進城工作或定居。按照資料顯示,1998年我國城鎮人口僅有3.79億,占總人口的30.36%,而到了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城鎮人口大幅度增加到了9.01億,占比也提高到了63.89%。如果按照這個速度計算,最多需要五年左右時間,我國城鎮化率就能超過70%,而按照國際經驗來說,當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率超過70%,那麼城鎮化發展速度就會緩慢許多。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出現了不多見的“冷卻”現象,同時房企為了降低負債,以及保障資金鏈完整,紛紛開始打折促銷模式;除此之外,部分城市的二手房市場也一反常態,例如有些都市的二手房從2250萬降到了1960萬,可即便如此,還是很難賣掉房子。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開發商願意“降價賺吆喝”呢?是否預示著房地產不具備持有價值了呢?2022年不買房,5年後是“買不起”還是“爛大街”?對此,經濟專家馬光遠有2點忠告,其實對於明年甚至五年後的樓市變化,馬光遠曾多次表達過自己的看法和忠告:

投資時代已經結束,剛需該買就買,但投資者的機會越來越少,多餘的房產應該儘快賣掉。

今後樓市存在“三個20%”:只有20%的房企、20%的都市、20%的樓盤。

簡單來說,未來樓市會出現分化現象,對於投資客來說,獲益空間正在逐漸壓縮,其實這是個好消息,畢竟沒有投資影響,房價或能更快地回到理性狀態。

總而言之,從馬光遠的2點忠告中,我們可以得出問題“2022年不買房,5年後是買不起還是爛大街”,相比較來說,只有20%的都市可能會出現前者的情况,而更多的都市出現後者情况的概率更大。

歡迎關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