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想要成為世界強國,定都伊犁是最優選擇,這話有無道理?

新疆 56℃ 0
摘要:芒種才過雪不霽,伊黎河外草初肥。——《伊犁記事詩》。這首詩描繪了伊犁的美景,我們都知道伊犁是我國最美的都市之一,但是在我們的印象中西部的都市都是比較不發達的。可又有誰曾想過,當時孫中山曾經想定都伊犁,因為定都伊犁是成為世界強國的最好選擇。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有道理嗎?孫先生聽了章太炎的建議,覺得非常有道理,他做出了一個總結:“統一選西安,安神選武昌,想要成為世界強國那只能選伊犁。”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黎河外草初肥。——《伊犁記事詩》

這首詩描繪了伊犁的美景,我們都知道伊犁是我國最美的都市之一,但是在我們的印象中西部的都市都是比較不發達的。

圖1

可又有誰曾想過,當時孫中山曾經想定都伊犁,因為定都伊犁是成為世界強國的最好選擇。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有道理嗎?

章太炎的建議

早在清朝末年的時候,當時的孫中山先生便開始考慮新政權應該定都何處。想要徹底根除舊制度,當時的中山先生認為應該選一個能够放眼全國的都市作為首都。因為這個城市將會成為未來中國的命脈,也是以後國家發展的重點。

當時著名的革命家章太炎先生曾經給過孫中山先生意見,在和孫先生討論的過程中,他們得到了一個結論。

圖2

每個朝代在選首都的時候,第一考慮到的都是交通以及地理位置等,這幾個因素的重要性代表著這個首都將來的發展,更關係到國家的發展。

比如曾經多朝的首都西安,它的位置位於中國的中間,能够貫通全國。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無人可比,不僅如此關中也是當時的交通要塞,是南北通道的咽喉。不管從政治還是經濟的輻射能力來說,西安都是一個合格的首都位置。

以西安為參攷,當時的章太炎老先生給出以武昌作為首都的建議。武昌現在僅僅是武漢的一個區,但是當時武昌卻是軍事、交通重鎮,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圖3

武昌擁有極其便利的交通和水利資源,其他自然資源也極為豐富,它的位置也在中國的中心點。

不僅如此,章太炎認為北京城缺水、緯度較高、交通不便利,容易受其他勢力影響,希望將武昌替代北京成為首都。

最優選擇:伊犁

孫先生聽了章太炎的建議,覺得非常有道理,他做出了一個總結:“統一選西安,安神選武昌,想要成為世界強國那只能選伊犁。”

圖4

中山先生做出這番總結其實並非無道理,他肯定章太炎的建議,是因為他也認為武昌天時地利,中山先生曾經也對武昌給予高度的評估。

但是現如今中國的問題並非中原,治理好中原是最基本的,而如果能够治理好邊疆才能成為強國。伊犁作為邊疆重鎮,能够很好地控制西藏、新疆等地,也能够帶動當地的政治經濟。

對於伊犁這座城市,中山先生並非第一個關注的。早在清朝乾隆時期,朝廷便很重視伊犁的發展,所以伊犁在清朝的時候已經有了城市建設的基礎,人口也漸漸多了起來。

圖5

到最後,伊犁的城建水准僅次於國內的幾個大城市,而正是這點引起了孫先生的關注。

伊犁的具體位置在新疆天山,地勢極其險峻,整體來說是易守難攻的,具有極高的軍事戰略地位。

不僅如此,伊犁作為我國少數民族聚集地,選擇伊犁也對中國民族大團結有著一定的正面意義。而物質資源方面伊犁也是非常豐富的,伊犁不僅擁有豐富的礦藏和石油資源,其靠天山冰雪融化的水資源也是相對豐富的。

圖6

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仔細看地圖我們便可以清楚的發現,新疆伊犁處於亞洲中心,能够與周圍的國家緊密交流,比如俄羅斯和各個斯坦國。

如果將中國的首都設在伊犁,將能够提高中國在亞洲的地位,中國的經濟文化也能够輻射到中亞各地。

最終落選

選擇伊犁的好處這麼多,為何最終還是選擇北京呢?

圖7

縱觀歷史我們便會發現,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文化,有文化的地區才能够做到繁榮。伊犁並非文化的聚集地和發源地,長江、黃河都與它無關,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縱使伊犁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但是它離其他國家還是太近了。北邊的俄國虎視眈眈,如果將都城設在伊犁,那簡直是俄國的囊中之物。一旦被圍,縱使再易守也無濟於事。

隨著海洋文明的崛起,大陸文明明顯已經落於下風了,歐洲的發達足以證明這一點。靠近大海才能靠近最新的文化,才能够帶領國家繼續發展,海洋的戰畧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伊犁距離大海非常遠,這無疑將會遺失我們中國最好的海洋條件。

圖8

無法調動海洋資源再加上容易被攻擊,即使伊犁其他條件再優秀,這點兩點足以讓它落選。這兩點也讓定都伊犁的想法破滅,此時便草草了之。

結語:

其實偉人的話並不無道理,偉人之所以稱為偉人,他的戰畧目光總是异於常人的。作為普通人我們也很難想像得到伊犁擁有如此好的條件,我們也欽佩孫中山先生如此大膽的想法。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