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戰役真正的決戰:東北野戰軍20萬大軍重重圍攻錦州

辽宁 49℃ 0
摘要:1948年10月12日,遼沈戰役決勝階段開啟。總攻時間定於10月14日上午11時。為了攻下錦州,東野前所未有地投入了5個多縱隊16個師兵力,共約20萬人;集中了炮兵縱隊和各縱隊的山炮、野炮、榴彈炮、加農炮等重炮320門,加上各式大小迫擊炮總計600餘門,還有15輛坦克,兵力、火力均極為强大。9日,大軍分三路向西北側的彰武地區攻擊前進。遼沈戰役中著名的錦州攻堅戰,就要打響。?

1948年10月12日,遼沈戰役決勝階段開啟。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向各縱隊下達了攻擊錦州的部署命令:以第2、3縱隊和第6縱隊第17師、炮縱主力,配屬特種兵戰車團的15輛坦克,組成北突擊集團,統歸第3縱隊司令員韓先楚指揮,從城北和西北並肩向南實施主要突擊;以第7、9縱隊及配屬的炮縱一部,組成南突擊集團,由第7縱隊司令員鄧華統一指揮,從城南向北突擊;以第8縱隊及配屬的第1縱隊炮兵團組成東突擊集團,從城東向西實施輔助突擊;炮縱餘下1個團由炮兵縱隊直接指揮,實施遠程炮火支援。總攻時間定於10月14日上午11時。

為了攻下錦州,東野前所未有地投入了5個多縱隊16個師兵力,共約20萬人;集中了炮兵縱隊和各縱隊的山炮、野炮、榴彈炮、加農炮等重炮320門,加上各式大小迫擊炮總計600餘門,還有15輛坦克,兵力、火力均極為强大。反觀錦州守敵,人數雖有近10萬之眾,但重型火炮僅有70門,在火力對比上落入了絕對劣勢。林彪曾經對攻擊堅城錦州的千萬種擔心,很快就要化在一片炮火霓虹之中。

再說廖耀湘奉命組織西進兵團,於10月8日指揮5個軍12師另3個騎兵旅約11萬人,以及重炮、戰車等大量重兵器,在新民、巨流河地區集結。9日,大軍分三路向西北側的彰武地區攻擊前進。負責阻擊瀋陽援敵的東野第5、6(欠第17師)、10縱隊於沿路節節設防,阻擊遲滯敵人,為後方物資加緊運往前線爭取了時間。

在接到總部的催促嚴令後,廖耀湘指揮加快了進攻速度。10月11日,廖耀湘兵團經過激戰攻佔了彰武,大軍進至新開河以東地區。13日,國軍炸斷了彰武鐵路大橋,切斷了東野的後方補給線。

彰武補給線被斷,這給東野的打擊是巨大的。林彪率野戰軍主力50餘萬人及大量重裝備南下,卻只帶了15天糧彈和單程汽油,其餘消耗均需後方運送補給。如今彰武後路被斷,大軍只能義無反顧,絕地求生,堅決攻下錦州,以求得戰局轉圜。決戰之際,手上多一分力量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及時加入到最關鍵的作戰中去,勝負往往就决定於誰能挺住最後一分鐘。林彪之所以按住高橋的總預備隊第1縱隊不動,便是這個道理,全軍最後的預備隊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另外值得林彪欣慰的是,搶在彰武補給線被斷之前,後方組織的一列特別列車,拉載1700噸彈藥送到了前線,給總攻錦州打了最後一劑強心針。否則,就有可能看不到總攻那天數百門大炮齊轟錦州的壯觀景象了,而勝負也有可能囙此逆轉。與此同時,在東北局派遣下,遼北省也組織將遼西地方部隊和民兵的手榴彈集中起來供應前線,並專門開闢了從通遼到開魯、赤峰到北票的兩條運輸線,動用大量汽車、馬車、駱駝組成運輸隊,將彈藥、糧食、油料等物資向前線趕運。這些措施及時而有力,保障了戰役的最終勝利,顯示出了革命军一方强大的組織動員能力。

遼沈戰役中著名的錦州攻堅戰,就要打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