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藥品專利懸崖”終於來了,仿製藥產業規則重塑

養生健康 66℃ 0
摘要:“在實施藥品集采之前,中國並未出現專利懸崖。”12月15日,國家醫保研究院蔣昌松在“集采未中選原研藥使用情况變化新聞發佈會”上指出。長期以來,專利過期藥和仿製藥佔據中國處方藥市場65%的採購金額,而已開發國家仿製藥的採購金額僅占20%。但在中國市場,由於仿製藥無法跟過期專利藥相抗衡,期待中的“進口藥降價”局面一直未能到來。“進口品種品質可靠”,是支持專利過期原研藥持續賣高價的主要原因。

“在實施藥品集采之前,中國並未出現專利懸崖。”12月15日,國家醫保研究院蔣昌松在“集采未中選原研藥使用情况變化新聞發佈會”上指出。

長期以來,專利過期藥和仿製藥佔據中國處方藥市場65%的採購金額,而已開發國家仿製藥的採購金額僅占20%。長期迷信“進口藥”的,不僅是患者,還有很大一批醫生。

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胡欣表示:在展開藥品集采之前,很多醫生甚至都不懂得如何去開出通用名(藥品)的處方。

2010年前後,世界各大藥企紛紛走到“專利懸崖”的邊緣,上世紀90年代研發上市的大批優秀小分子藥物面臨專利到期、仿製藥興起的競爭局面,大藥企不得不降價應對競爭。

但在中國市場,由於仿製藥無法跟過期專利藥相抗衡,期待中的“進口藥降價”局面一直未能到來。

如,上市超過120年的阿司匹林,拜耳的原研品種在2010年時每片價格約為0.5元,當時國產品種只要0.1元左右。“進口品種品質可靠”,是支持專利過期原研藥持續賣高價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是國家醫保局啟動了集采,中國版的“專利懸崖”不知道何時才能到來。

替代效應明顯,未中選原研藥採購量大幅下滑

蔣昌松認為,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均展開不同形式的採購模式,而中國的藥品集采正在向國際接軌。

藥品集采的最直接結果是:未中選原研藥的採購金額大幅下降,同時中選仿製藥的採購量大幅上升。

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選取阿托伐他汀口服常釋劑型、氨氯地平口服常釋劑型等9種藥品發現:集采前,未中選原研藥的採購額是46.81億元;集采實施後第一年,未中選原研藥採購額就驟降至25.27億元,降幅高達46.03%。

從具體品種來看,默沙東的“舒降之”、拜耳的“達喜”和諾華的“代文”,分別以74.43%、60.28%和55.05%的降幅,列集采前後採購額變化的前三比特。

未中選原研藥的採購量下滑,僅僅是醫藥市場上的變化之一。縱觀全國集采涉及的醫院市場,跨國藥企的優勢早已不在,中國藥企反而迎來重大機會。

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提供的資料表明,中選仿製藥採購量大幅上升,羣衆用上“質優價宜”的中選藥品。其中9種藥品採購量持續上漲,恩替卡韋口服常釋劑的增幅最大,達77%。與此同時,藥品使用結構優化:同一通用名下,原研藥採購量從集采前的28.9%下降至12.7%。

中國仿製藥與原研藥的“鬥爭”,原本並無十足勝算,是政策之手助推了國產替代。

當然,要想和原研藥抗衡,質量必須放在第一位。齊魯製藥銷售總公司政策法規部中央事務經理趙翔透露,齊魯製藥5次集采共得標34個品種,在供應省份的市場佔有率基本在80%以上,市場份額大幅提升。

現時,齊魯有96個藥品通過一致性評估,部分集采藥品的生產線產品也同步出口海外。“過評”意味著國家證明:其質量和療效與專利過期藥一致,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

集采中選仿製藥有了政策的强力扶植,今後大批過期專利藥若想搶回市場,就必須在全國藥品集采中勝出。

中選品種持續放量,仿製藥產業規則重塑

曾在中國呼風喚雨的過期專利藥,不得不在集采之後啟動降價策略,有的已跌到“地板價”。

《國家組織藥品集采的邏輯和進展》報告顯示,5次國家集采中,原研藥的中選占比為最高也只有32%,最低只有10%。

除了胰島素專場,很多原研藥沒有進入集采。外企“用脚投票”,其實有自己的難處,蓋因跨國藥企是全球定價策略,某一個市場的定價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定價。

進了集采的原研藥降幅明顯,報告梳理的拜耳阿卡波糖、輝瑞的利奈唑胺、賽諾菲的奧沙利鉑等22款過期專利藥進入集采之後,產品降幅均在43%以上。

沒進集采的過期專利藥也降價了,這與歐美已開發國家市場的表現類似:原研藥過專利期後,產品價格就會直線下降,甚至主動退出市場不再生產。

國內仿製藥得到快速發展。以匯宇製藥為例,公司在集采之前,國內的銷售額幾乎為零。但從“4+7集采”起,匯宇製藥積極參與,5輪集采中選品種達6個。根據匯宇製藥對外公佈的資料顯示,2020年公司的營業規模已突破13億元。

藥品集采不僅給國內藥企帶來的新機遇,還扭轉了醫療機構的用藥習慣。胡欣認為,藥品集采統一了中選品種的劑型。

“原來鹽酸莫西沙星片有0.25g、0.35g、0.5g和0.70g等多個劑型,導致臨床使用會出現不安全因素。”胡欣認為,0.25g和0.5g是患者使用相對安全的劑型。

胡欣坦言,此前藥企任意修改規格劑型,是為了獲得“新藥”的身份,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在集采進入常態化之後,這一現象將會得到遏制。

有分析人士指出,通過一致性評估工作,仿製藥證明臨床表現自身的安全有效,這對於醫保、患者無疑是多方共贏。

#集采##仿製藥#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