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紅色革命歷史長河,有很多優秀共產黨員為了革命事業默默無聞奉獻一切,其中就有來自山東的王一平,在戰爭年代中,他奮勇殺敵,屢建戰功,在和平年代中他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為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奉獻自己的一生。
為了國家,他犧牲小家,做了很多讓兒女不能理解的事情。五個子女,沒有一個人依靠於他繼承其衣缽,無人為官,這是怎麼回事呢?
01出身貧苦,自幼天資過人勤奮好學
王一平於1914年出生在山東沿海一個小漁村中,從幼時開始,他就目睹了父母為了生活勞碌奔波的樣子,因為受到了當時閉關鎖國的限制。
所以王一平的父母和其他村民一樣出海打魚受限制,身靠沿海卻不能去遠處打魚,食不飽腹的日子讓王一平的父母深切的知道了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的重要性。
從小就天資過人的王一平,知道父母掙錢不易,所以他更加刻苦努力學習。中學畢業後,王一平就考上了一所師範學校,在這所學校中,王一平奮發圖強,學習到了先進思想。
當時的中國處於最艱苦時期,很多人在苦難中早已徹底覺醒參加革命鬥爭工作,王一平在學校積極參與各種學生愛國運動,在這期間他還意外結實到了幾比特優秀的地下共產黨員,本著一腔熱血和赤誠之心,王一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中,而那一年,王一平剛滿18歲。
從此,他便走上了最艱難的革命道路。
02帶兵作戰,屢獲戰功
從師範學校畢業後,起初的時候王一平在老家當地的一所小學任教,後來又接受到組織的命令被派往到東北軍中工作。
當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後,王一平再次回到了延安,在這裡他先後擔任過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支隊中隊指導員、山東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山東縱隊第4支隊政委和沂蒙軍分區政委等職,任職期間,王一平多次跟隨部隊上戰爭與敵人作戰。
在戰場上,他驍勇善戰,每次都會衝鋒在前,浴血奮戰、可以說在革命鬥爭的道路中,王一平最出眾的地方莫過於他帶兵作戰。
在解放戰爭中,他又成為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政委,率領部隊參加淮海戰役,三大戰役艱難結束後,我軍部隊上下經歷了全軍整編,不過此時的,王一平仍是軍政委。
03在和平年代中,積極投身於祖國的發展建設中
當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上上下下的經濟復蘇,發展建設成為了首要問題,上級組織考慮到王一平的能力和思想政治覺悟,認為他是最合適的人選,所以在當時指名讓他去上海工作。
接到命令後,王一平知道事關重大,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不能違抗的命令,於是他被調到上海擔任市委組織部部長一職。
上任後,王一平便馬不停蹄的開展起工作來,因為和同事相處比較順利,工作開展也有成效,所以很快他就被留在了上海。在七十年代的時候,王一平就擔任了上海市委書記,可以說當時他的成就已經很高了。
而王一平的愛人張梅修,也曾擁有參加革命鬥爭的經歷,在新中國成立後,她來到了上海園林局工作,因為工作成績突出,有很多次升遷的機會,可都在王一平的勸說下給攔了下來,一直到退休的時候,王一平的愛人張梅修還是個處級幹部。
在對待五個子女方面,王一平的態度非常嚴苛,從來不給她們給予方便。在王一平的諄諄教誨之下,五個子女沒有一人為官,都是普通的工人農民,為祖國的建設默默無聞的做貢獻。
縱觀王一平的一生,他以身作則,從來沒有以權謀私,身居要職的他為了祖國的發展,犧牲自己的小家,全心全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在王一平先生的事蹟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為國為民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後人敬仰和學習。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