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郭紀軒通訊員張勇董雅寧
以博愛之心,守護人們消化系統的健康,以精湛的醫術堅守醫者使命。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一直以護佑百姓健康為使命,以內鏡介入診療為主要臨床特色,推動對消化系統疑難病種的診治,為眾多患者送去健康與安寧。
精尖內鏡科技支撐
彰顯科室綜合實力
“當時這麼兇險的情况,沒想到只通過一個胃鏡手術,就讓我在第二天轉入了普通病房。”談起在濟醫附院(太白湖)消化內科的治療過程,杜先生仍覺得不可思議。今年7月份,杜先生因黑便來院治療,初步被診斷為急性胃出血,科室醫護團隊對其進行抑酸、止血等,杜先生仍反復活動性出血,並囙此休克。
急性胃出血是一種極為兇險的急重症,死亡率高,病情發展速度快,需要醫生短時間內作出反應。在評估患者病情後,科室副主任醫師何恒為杜先生進行急診床旁胃鏡檢查,發現患者十二指腸球部前壁見一大小約1.0*0.5cm潰瘍,在應用5枚和諧鋏夾閉出血部位後,杜先生胃部出血終於止住了,術後一天就轉入消化內科普通病房,經過後續治療,患者病情恢復良好。
“相比傳統治療管道,內鏡治療可以更快速地找到患者病灶並進行處理,這讓我們在處理患有杜氏病等消化道急性危重症患者時掌握了主動權。”濟醫附院消化內科及消化內鏡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第八届委員會胃疾病協作組副組長、山東省醫師協會消化內鏡學會副主任委員王一波教授介紹。
自1990年成立以來,濟醫附院消化內科建成以治療食管胃腸和肝膽胰等疾病的集微創、無痛為一體的臨床科室,介入治療占比達到70%以上。伴隨濟醫附院(太白湖)的啟用,“一院兩區”同質化發展策略更為科室介入治療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濟醫附院(太白湖)2號樓新建成的1500平方米消化內鏡室寬敞明亮、乾淨整潔,依靠奧林巴斯電子內鏡主機及內鏡、大小超聲內鏡、雙鉗道治療內鏡、電子染色放大內鏡、電子十二指腸鏡、小腸鏡、氬離子凝固電切設備等一流消化道介入治療設備,可以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優質、更精准的內鏡診療服務。
12月初,患者董先生在術後第5天辦理出院手續,此前他在胃鏡檢查時發現胃底粘膜下有一處2.8cm的隆起。由於病變較大,既往治療需要進行開腹或者腹腔鏡腫瘤切除,隨著消化內鏡科技的發展,科室專家利用經自然腔道內鏡切除術完整切除病變,胃壁保留完整,避免了患者胃部穿孔的傷害,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緊跟學科發展前沿
打造一流專科團隊
精准醫學時代的到來,使分工更細緻的亞專業發展勢在必行。經過多年高品質發展,現時濟醫附院消化內科設有食管胃腸疾病組、膽胰疾病組、肝病治療組、內鏡治療組、炎症性腸病組、消化重症監護室+人工肝組等多個亞專業方向。
“亞專業方向的區分讓我們個人發展方向更為明確,有利於在教學、科研等方面不斷突破,從而反哺臨床。”作為科室食管胃腸疾病組診治組組長,何恒擅長治療消化道息肉及腫瘤內鏡下切除,積累了大量經驗。他介紹,科室各亞專業均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引進、創新開展了多項科技水准先進、居於國內領先的內鏡診治科技。
現時科室常規熟練開展食管及胃底靜脈曲張套紮及注射治療,ERCP系列治療19項;消化道EFR、MBM、ESD、ESE、POEM、STER等16項;小腸鏡診療,消化道腫瘤及早癌診療;超聲內鏡診療IDUS、穿刺活檢等14項;雙鏡及NOTES等5項內鏡科技,其中雙鏡聯合科技為濟寧地區首創。
在人才梯隊建設方面,濟醫附院消化內科將人才建設作為科室發展的基礎,不斷完善住院醫師培訓教育,建立完善住院醫師管理制度及各種標準操作規範。科室承擔濟寧醫學院等醫學院校研究生、留學生、大學生理論和實踐教學;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及各種專科、全科醫務人員培訓;濟寧及周邊地區消化內鏡醫師培訓。
始終堅持“以患者健康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科室全體醫護人員精益求精,不斷開拓創新,先後獲得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全國肝膽病防治技術示範基地、中國食管胃靜脈曲張診治規範基地、中國醫師協會高級內鏡醫師培訓基地、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成員組織等榮譽。
展望未來,醫院消化內科還將以介入治療科技為特色,不斷提升臨床思維、診療水准,以精湛的科技、優質的服務,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王一波教授表示,科室將持續堅持醫、教、研協同並重,重視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在醫療質量上狠下功夫,進一步提高學科的實力和影響力。
評論留言